阅读点关注,职场不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们好。这里是职路施语的专栏《职场人脉术:让你拥有成长“助推器”》

上一节,我简单从个人近20年的职场经历中,结合亲身体会,总结出人际交往中,要做处处受欢迎的4种人。

(详见《职场,从无人待见到视为知己:我发现彼此相处,都乐见于这4种人》)

从本节开始,咱们正式进入专栏内容。第2节,主要讲人气指数。

全文4911字,阅读需要9分钟,,你将获得3分知识点:

1.人气指数不高,不与领导接触的弊端;

2.为何人气指数不高?

3.如何提升个人的人气指数,加速个人成长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与领导交往,是一门学问,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情商。无论怎样,躲避领导总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好比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既不能解决问题,也对职场关系没有任何的正向帮助。

现实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想进步,却又不想跟领导多接触

职员小刘,工作很努力,很积极,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一见领导就想着躲开。有一次,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恰巧碰到部门领导,正准备借机错开,却被领导叫住了。

原来领导有一项工作准备交待给他,为了尽快结束跟领导的接触时间,对于领导所交待的工作要求,小刘没怎么太听明白就一劲地口头回应:“好好,明白。”

结果,正是因为当时未能听仔细领导跟他交待的细节问题,导致后来工作出现了纰漏。事后领导问他:“当初,你没听明白为何不过来问我一下,就擅自做主?”

“当时看你一直挺忙,就没好意思开口。”小刘面露难色地回答。

领导听完很生气:“我忙我的,你怕什么,你不好意思开口,倒好意思犯错。哪个严重啊?”

本来,工作了已经快3年的小刘,想着年底提职加薪的,但经历了这次事情,小刘变得更加不愿意跟领导接触了。而这一想法,也就此打住了。

职场当中,跟领导接触或许是很多员工内心较为犯怵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像小刘那样,路上大概率地碰到领导之外,还有像在公共场合,遇到领导,有的人员会刻意躲着走;当看到领导进入会议室、电梯等,自己则会拿出手机或者干点儿别的,有意延迟一下时间避开领导。

而听说要跟领导出差同乘一辆车,对于有些人来讲,更是紧张得不行,找各种理由避免跟领导同处一个封闭空间。

如此,越是不想跟领导接触,就越是变得生疏,而越是变得生疏,就越是不想跟领导接触,可谓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旦涉及自身切身利益争取时,这些人往往又处于劣势,一旦不得志,便自怨自艾地称:“还是要靠关系啊。”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二、人气指数不足,为何想愿赌服输?

何为人气指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单位与他人相处得如何,也就是人缘好与差的衡量数值,指数越大,证明人气越旺,人缘就越好,反之亦然。

而在一家单位,与领导相处得如何,将会对自己的人气指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很难想像自己跟领导接触少、没接触甚至还有抵触,人气指数会高到哪里去。

但有的人却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在乎原因是什么。归纳起来,原因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

1.固步自封

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别说跟领导,就是与他人相处,也显得不太积极主动,对于人际交往,有着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

由此,似乎也找到了不与领导、他人接触交往的正当理由,自认为我这个人就这样,性格决定着我不愿与他人接触,再加上,人本身就对权威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就更加促成了不与领导接触交往的理由。

因而,当他(她)们遇到领导躲着走时,心里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以常态视之,不愿对此做更多的改变。

2.经历促成

不愿与领导接触,见着绕道走,在一些人员看来,是被“逼”的,而不是不想跟领导接触。

记得,有一次部门领导在等电梯,我正想从旁边走楼梯躲开他,可他把我叫住了,然后给我布置了一个临时任务,不仅如此,还规定了完成时限与标准,自己表面答应了下来,心里却暗暗叫苦,心想,下次高低也不能让领导碰到,否则,又得给自己安排工作了。

相信也有一些员工和我一样,怕领导、避开领导,是因为经历了一些很“不爽”的事情,特别是因为碰到领导的临时安排,打乱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节奏那种,让人产生一种“怕啥来啥”的感觉。与其那样,还不如不跟领导接触,先躲为上。

3.求得安稳

对于跟领导接触持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心理。有的员工感觉通过努力工作在领导心中形成一个好印象不容易,或者平常日不显山、不露水的,至少也不会在领导心中产生一个差印象。

倘若,因而跟领导单独接触,领导即兴而来的一两句发问,让自己无言以对,尴尬事儿小,因尴尬而带来的印象变差,才是主要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当然,也存在个别员工先前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么拖延很久,迟迟没有着落,要么未能完成好,担心领导追问会“东窗事发”,不好收场。这些消极保安全的想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个人有意避开领导。

诸如这些原因,归结起来,皆是因为一种恐惧,即,担心挨批,唯恐做更多的工作,还有因自己的考虑与应对不周,既让自己受损,也给领导带来诸多的不满意,得不偿失,不如一躲了之。

有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结果都是由原因产生,只有正确面对,积极应对,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消极地退让,躲避,最终是躲不开的,而且还会使事情越来越糟。

三、增加出镜次数,不做职场的“闷葫芦”

必须要确立的是,不想与领导接触,躲着走,对于自身在职场发展都是有害无利的。从自身角度而言,能与领导主动接触,让领导了解你,熟悉你进而任用你,是一种高情商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必备的职业素养。

对于领导而言,人家也不是呆木一根,你的不想接触,实则领导早已有所察觉,尊重都是相互的,当你不想跟领导接触之时,换来的也同样是对方也不愿跟你来往,何况对方还是上级。

但带来的结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领导不会因是否与你处好关系而影响了他自身的成长进步,换做你,可就不同了,很可能会因此而错过大量的成长进步机会,有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摆脱?心理学当中有一“多看效应”,该理论认为重复的多看能增强人们的喜爱程度。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接触的频率越高,相互之间喜欢的程度就越高。

简而言之,多出镜,增加接触频率,才能提升个人的人气指数,进而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进步。具体来讲,建议从如下4个方面入手:

1.放平心态,正确对待

工作当中,只有做好让自己惧怕的事情,才会让自己取得进步,解锁新的经验与技能。对于人际关系而言,也同样如此。因而与领导接触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卸下包袱,放下恐惧。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这样的事情。

而要做到放平心态,就是适当拉低、缩小领导在你心中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看到:

1.领导同样是人,本质上与自己没有什么区别,自身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吃喝拉撒睡,在领导身上同样一件不少地都会有所体现。只是因没过多接触,没看到而已,但不等于不存在。

2.领导能称之为领导,只是各自分工不同,职责不同罢了。你有你的职务要求,我有我的岗位职责,处于一种正常的上下级交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否则,反而会变得不正常。

3.领导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能够从下属的适当回应中,包括打招呼、问声好等一些言谈举止等,找到做领导的那份“存在感”。而自己与他接触,则无疑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

有句话,“人生无所畏,方能有所为。”只有当你真正放下内心的畏惧,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前行,你才会踏上通往目标的路。

2.备好谈资,搞好预热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领导产生胆怯不假,但这种胆怯的背后,更多的时候还是在于自己没能准备好。

这就如同考试,当你知道要考的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你会欣然前往,可以说,信手拈来。但你若不知道考试的内容或者告诉你要考高数、微积分等难度较大的考题时,你会立马变得畏手畏脚起来,原因在于心里确实没底。

由此,准备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个人与领导接触的紧张程度,并最终影响了接触效果。做好准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即时性发挥。就是时效性相对较短。针对领导的兴趣爱好,提前想到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球赛输赢,一些热播剧等,不必对这方面有多深的了解,其实你只要起个头,剩下的通常都是领导发挥,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就好。

当然,你若也有相同兴趣爱好,那与领导接触,显然就不会有什么障碍了。

如果,不清楚领导的兴趣爱好,那么,可以选择一些大众的,如天气、国家大事,日常的吃穿住用行等等,关键是要用一两句话,将话题挑出来,纵使话不对题,也要比干闷着,你瞅我,我瞅你要强百倍。

2.长期性酝酿。就是平时就要对自身的本职业务,一直关注并有着长期的思考,更能形成独立的见解。一般来讲,领导更会有主动开口的时候,所问的也基本上都是“XX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了。”

此时,自己借机表达工作思路与想法,既会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更会将简短的交谈变成一次汇报沟通,展示自己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无论哪个方面,实则都不离开平时要下足够的功夫,有目的地刷手机、玩追剧,从中获取谈资与话题的来源,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看一看、乐一乐便过去了。

虽然感觉很累,但要相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提前做好准备,你就可以从容面对领导,避免紧张,无话可说。正如同,你若对事情有追求,请先对自己有要求。

3.调整方式,灵活应对

不是每次与领导接触,都是时间越长越好,频次越多越好。而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方式与方法的调整,这样才能取得彼此都满意的效果。具体而言,都需要把握3条原则。

1.求简。在与领导接触时,话题数量要简洁,一两个足矣,话题内容的选择要相对简单,不需要彼此烧脑思考,彼此都能简单的说上一两句,聊一聊即可。

如在走廊、餐厅、厕所等场所,彼此都已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情况下,一句简短的“X总好”、“早”或者点头示意一下即可,切不可因复杂、繁琐的话语而令对方尴尬乃至生厌。

2.求短。说话时,不要长篇大论,翻来覆去,而是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一下就好,尤其是在电梯、同坐一车,尚有其他人的情况下,领导所问的内容还相对敏感,个人要做内容简化,必要时,可以直接对领导讲,“这件事情,私下里,我单独向您汇报”等。若领导另有要求,则区别对待。

3.求精。当自己与领导共处一个会议室或者单独乘坐一辆车的时候,则可以借机进行工作汇报与问题请教,这时,要注意所讲工作、所提问题要一句总揽、一针见血,先将结果与结论前置,直接上干货。然后再逐层展开。

比如,你最近顺利完成了一项项目申报与批复工作,此时,与领导单独接触时,可以直接说:“XX项目已经顺利申报并得以批复。这项工作是由张三集中利用三天时间完成的,个人很努力。下一步,我们准备立即启动该项目,领导你这边有什么要求?”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只有根据当时具体的时机、场景、人员,依据既定的原则,采取灵活性、针对性强的措施与方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合理稳妥。

4.创造机会,赢得主动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杰弗斯在《惧动力》一书中提出“惧动力”这一概念。旨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因害怕而无法面对和接受结果时,其实是因为缺乏一种能力,才会被恐惧侵蚀和控制,这种能力就是“惧动力”。

而要拥有这种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这样才能在恐惧中拓展自我,逐渐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对心理上产生恐惧,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由此,真正能突破不想跟领导接触这层所谓的“心理障碍”,不再被动地消极应对,见招拆招,而是创造机会,主动而为。

正如《人民的名义》中高小琴为了见侯亮平整整备了3天课,以致于,两人接触完全是高小琴在牵着侯亮平走,这也给侯亮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与领导接触也是这样,害怕自己领导的你,不仅不应该回避自己的领导,反倒应多做准备,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多去接触一下自己的领导,多了解一些领导的事情,及至从领导那里主动获取资源、方法与“捷径”,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着领导给自己安排这项工作,布置那项工作等。

此时,你会发现,真正能与领导主动接触,并能融洽相处,有一种向上管理的感觉,才意味着你开始走向人际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节总结

总结一下,步入职场,最先接触到的便是人,有人就有人际,有人际当然就会呈现不同的人气指数,而领导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你的人气指数。这也是本节课所讲的主题词。

为何许多人的人气指数不佳呢?

一是固步自封。以性格内向为由,不愿主动接触,自己将自己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交往空间。

二是经历使然。不是不想接触,而是“臣妾”真是有些做不到啊,一接触,就有工作安排,就有任务下达,想想都难受。

三是求得安稳。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本来没有事儿,问着问着就来事儿了,说着说着就出事儿了。

那么,如何通过增加出镜次数,来提高个人的人气指数呢?主要把握4个方面:

第一,放平心态,正确对待。有句话,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人际交往中,只要你不害怕,害怕的或许是对方,或者就没有了害怕。

第二,备好谈资,搞好预热。不打无准备之仗,开始进入情况或许就是因为提前准备好的那一两句话,足矣。

第三,调整方式,灵活应对。要知道,跟领导接触都是没有预约的,但自己内心要有预案,见机行事,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

第四,创造机会,赢得主动。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主动而为,才能突显你的作为,当你真正动起来了,事情就会由你主导。

好了,这就是本节内容,希望你能在职场人际关系中,先人一步,更进一步。

下期预告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想赢得主动,你就要先迈出第一步

职场里,你往往会因别人帮你一个小忙,而对他人产生一种亏欠心理,从而想通过其他方式加以补偿。

而且,如果你若更加细心,则会发现,在与他人沟通时,提前给对方倒一杯水,拿一个水果,对方接过来喝下去,吃掉了,随后带来的沟通效果,与你毫无动作地纯粹沟通所带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在与人际交往中,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好这一原理,来不断提升我们人际沟通的成功概率呢?

敬请期待,第3节职场人际交往内容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20年真心话,为你解析职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