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Kyle

首发:Kyle(ID:kylehello)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魏永康去世了。

据悉,他是在吉林出差,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在旅馆猝死。被发现时,电脑还开着。

魏永康是谁?

曾经的“东方神童”,却也是现实版的“仲永”。

1岁会写字。

2岁就认识上千个汉字。

3岁,学完了小学的课程。

4岁,上小学。

8岁时,魏永康参加了小升初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中学华容一中。

13岁时,魏永康参加高考,高分考入了湘潭大学物理系。

25年前,他作为“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是华容这座洞庭湖边小城绝对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后,他被劝退,离家出走等的故事,让这名神童和他的母亲称为反思家庭教育的经典案例。

11月9日,他被发现死在吉林一家旅馆,年仅38岁。

法医尸检后,初步认定为心肌梗塞造成猝死。

或许是熟悉他的故事吧,震惊之余,满堂唏嘘。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华容县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父亲是名退伍军人,战争中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或许是这个缘故,他给儿子取名“永康”,寓意永远健康,健康一生,就是最大的心愿。

但他母亲不这么认为。

他母亲曾学梅比丈夫足足年轻了20岁,且是高中毕业(这是那个时代的高学历了)。据说,她从小就很聪明,因为各种原因没能上大学,或多或少,她把这份愿景放到了孩子身上。

毕生心血,倾注在儿子身上。

魏永康两三个月大时,曾学梅就开始教他认字,读古诗,“如元宵节带他看热闹,我就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两岁时,魏永康就认识近千个汉字,到四岁,他就可以写出这样的打油诗:

“妈妈已下班,眼睛到处望。见我在看书,不住的夸奖。”

曾学梅边带着儿子来上小学,做入学测试时,校长老师们惊呆了 ——

一到六年级的题目,魏永康按时答完,且全部正确。

8岁时,魏永康被当地重点中学华容一中录取。

曾经的副校长易三祥提到魏永康,也不得不感叹,“什么东西他一看他就明白。他有的甚至看也没有看,一堂课60分钟、45分钟,最多听到五分钟的课。”

1996年,年仅13岁的魏永康以602分的高分被湘潭大学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的报道

回想一下,13岁的我们,在干什么?

大概就是刚进中学,踏入青春期,对身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未知,对友谊、人生、青春充满憧憬和想象。

而魏永康,却迅速走上世俗意义的“巅峰”,活成了读书时代最成功的模板。

不过,还是那句话,命运馈赠给他的礼物,早已暗中标价。

在大学集体生活中,魏永康经常找不到自己的牙膏,随手拿起别人的,用过后也没有放回原处。自己的鞋子经常找不到,找到别人的鞋子也是两只脚不一样。

从小到大,曾学梅包办了魏永康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

每天早晨,曾学梅为他挤好牙膏,为他洗脸、端饭、洗澡。甚至为了节省时间,曾学梅一直喂魏永康吃饭,一直喂到高三。

对于儿子,曾学梅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

因此,大学后段时间,曾学梅还是把儿子接回来,继续一点一滴照顾他。

17岁时,魏永康又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所有人都赞叹着孩子前途无量时,转折点来了。

去了中科院后的魏永康,完全没办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自己也不洗澡,浑身上下臭烘烘的。甚至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魏永康被劝退,中科院认为他无法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这一来,曾学梅气疯了:“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她仿佛忘了,魏永康这一年也才20岁。

她写下打油诗,“打伞遮颜过闹市,避见熟人来问之。心事忧愁一满腔,不敢与人来告知。”

跌下神坛的魏永康,开始陷入了自我怀疑。过去那些全是鲜花和掌声的日子,而如今,恍如大梦一场。

媒体跑过来争相报道,天才跌落神坛的新闻,谁能拿到一手资料谁就能争到明天的头条。

在母亲的恶语和四面八方的八卦脸中,魏永康离家出走了,没人找得到他。

这时候,曾学梅才幡然醒悟,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是我的错,真的全部是我的错,他后面的这一段错都在我,全部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太对不起他了。”

幸好,魏永康也只是失踪了39天。因为中途钱包丢了,不得已找到当地民警,在其帮助下安全回到家。

这39天,魏永康一口气去了十六个省市,饿了吃馒头,困了睡街头。

对魏永康来说,与其说是一次人生的流浪,不如说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而对曾雪梅来说,39天是漫漫长日,却也是一次深度反思。

魏永康回到家后,曾学梅鼓励儿子多到外面走动,让他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手把手教他处理生活难题,甚至后来可以一手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

2005年,魏永康被邀请去上海一家航天材料研究机构工作。

这段期间,魏永康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好,还遇到了挚爱,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并育有一儿一女。

付碧发布的丈夫魏永康生前与女儿的合影

2009年,他重新走上考场,成功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继续读书深造。

魏永康早就卸下神童光环,踏踏实实的工作生活。他的妻子付碧也曾公开表示过,并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夸张,魏永康也不是那个不懂得人情世故,没有自理能力的「神童」了,而是孩子的靠山、家庭的支柱。

从活在虚名里的神童,变成他人生命里的靠山,或许不是电视小说里最完美的故事轨迹,却是现实里极具教育意义的案例。

记者曾经问曾学梅,“你觉得你心目中成功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就是把永康培养出来,达到博士毕业,博士后。”

“那你觉得如果一个人他没有读硕士、读博士、读博士后,他只是一个健康的、普通的、快乐的这样的一个人,他算成功吗?”

“太没有意义了,对人生来讲太平常了。因为从古到今在皇宫里当官的,地方上当官的都是读书的人。”

大家可能会不认同,甚至网络上很多人攻击曾学梅的控制型教育,但我觉得,一切都是正常的。

神童是个多么美好的词汇。

对普通家庭来说,它意味着获得了彩票,意味着把所有人甩在后头,更可能意味着快速致富,超速成功,人生从此走上巅峰,再无后忧。

在迅速功成名就这件事上,人们很难抵挡它的诱惑,除非思维意识被系统培养过,人被社会毒打过。

更何况,一个女人,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这般学术人才,本身就是件神事,其实我挺佩服她。

据说,2000年魏永康到北京上学后,曾学梅还教过一个同事的孩子,教了一年多时间,那个孩子高分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

而神童陨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拿客观规律来说,小时候成绩考得好的孩子,赢在了记忆力,考试考的大部分也是记忆力。而记忆力这东西是会确定性下降的,所以很多天才少年最终归于平庸,并非是哪里出了问题,只是客观规律。

只能说,任何的教育,有得必有失。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很多家庭是没得选择的,而曾学梅能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最终把自己的孩子拉回正道,足见她的教育方式也有可习之处。

可能也会有人感叹,魏永康的一生太匆忙了,仿佛被按下了快捷键。

其实在过去,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个神童,读书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跳级,大学时希望自己能和别人走不一样的路,反正就总希望能中彩票,能天赋异禀。

可这些年来,越发觉得平凡可贵。

并非是我接受了自己很平庸,而是打心里觉得,幸福的来源,从来不在娱乐圈华丽的镜头下,也不在众人捧上的神坛中,更不在媒体加了滤镜的报道里。

真正的生活幸福,在我们自己身边的那些普通人故事里。

细想下,谁的人生不匆忙?

只不过在相对时间和相对速度里,有人活出过高度和深度,才显得不那么苍白,我们自然感受到生命可有的从容和厚实。

那些高度和深度,来自生活,来自人。

人这一生,是有多东西的,不是只有数据、工作、成绩、光环。

其实还有健康、自由、快乐。

倘若在漫漫一生,成年前时追成绩,成年后追钱,读书时比谁更快完成学业,工作后比谁的绩效更高,单身时要找对象,找到后就要结婚,结婚就要生娃,

有了娃又开始操心他和别的孩子能不能拉开差距,这一路数来,妥妥活成了“被KPI追杀的一生”

就这样的生活,无论人的生命时间线多长,其实都是匆忙的。

相反,有些人不活得那么用力,能看到生活的更多角度,更多个面相。

◆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715133687 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