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下,各地政府都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视为新一轮区域发展的着力点。

西安各区域亦是如此,往常这些“新鲜事物”都是高校云集、科研机构多的区域,但如今,早已打破这样的藩篱。

经开区便是如此,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标志着经开区正式进入科技创新的加速赛道。

我们不妨从此处出发,试以窥探用硬核产业引领陕西科创突围的逻辑与路径,高校与企业、创新与产业之间的联通,看看“钢铁洪流”经开区与“科技蓝海”秦创原能碰出怎样火花。

解答工业需求端难题

作为西安北大门和西安首个工业产值超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开区在秦创原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近期上线的一个新闻,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202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经开区企业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自主研制的“1100kV频繁投切滤波器组断路器”荣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发明类)。

这是该项目继2020年以来荣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发明特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再次传来捷报。

在城市、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2021年,能够实现“高大上”的发展成果实属难得,它是经济抗压性和科技成色的一种直观体现,也是项目所在区域,专注强化产业链,不断抓项目、稳经济、促发展方面持续用功的结果。

事实上,处在秦创原元年,也是经开区携手秦创原平台打造硬科技强区的冲刺年,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为特色,统筹各类科技资源要素,从科技企业梯队、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支撑、人才集聚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把工业立身这一特色做响做亮,助推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汽自动化车间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

工业是三个产业中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举足轻重,经开区要做的,就是在解答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中的工业需求端难题。

不求大而全,只求专精特,经开区的专注力正在得到“经济印证”。

“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意味着什么

在秦创原上的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

近期,经开区发布的《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三年行动方案)》,强势开启双链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幕,这标志着,经开区在秦创原的征途上有了官方的“作战图”。

在全国21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如何能让自己在未来竞争中永葆动力呢,答案是科技创新。

但只谈科技创新不谈产业是空中楼阁,只有让科技创新贯穿到主导产业的方方面面,让二者有机融合,才能使产业不落伍、有后劲,从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能级。

对于西安而言,需要率先把硬产业撑起来,整个产业链才能跟随运转,参考区域、资源、效率等因素,经开区成为完成这个目标的理想载体。

经开区虽然成立已28年,但依然“蓬勃朝气”:为了避免走传统产业转型的弯路,在规划发展定位上,一开始意图就相当明确——“4+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即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4大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黑灯工厂”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增材制造与再制造、分布式能源与储能、大数据与云计算4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与信息服务4大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最硬产业”来谋求高质量发展。

仅从字面来看,经开区的产业体系几乎全部瞄准的是西安市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把薄弱环节变成坚强锁扣,这不仅是区域的历史级使命,更是西安市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共同希冀。

所谓短板决定高度,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由产业结构及状况、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区域集聚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硬核水平:产业链条有多长、产业聚集范围有多广,对资本、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强,这些指标甚至可以看作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命脉。

经开区做得怎么样呢,今年1-10月,40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西安康明斯、龙腾半导体等11个计划新开工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陕汽自动化车间

再从宏观上看,经开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攀升的重要阶段,其产业硬核程度已经颇具规模:拥有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工业总量,拥有“五上”企业13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2家、上市公司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

横向广度有了,接下来,就是向科技赋能的纵深进军。

从经济学原来分析,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其生存周期就会大幅缩短。经开区便从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搭建科技转化大通道,让科研成果无缝流入企业科技池,使企业在卡脖子核心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突破,并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不断修正,从而实现短平快的全周期科技转化。

比如:多模式一体化数码放疗系统,该技术由区内企业——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在诸多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突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标志着高端国产放疗产品成功走向全球市场。目前,已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许可。

既有浩荡的产业规模,也有突破的科创研发,使经开区成为秦创原的“原动力”,有了更多的底气。

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

平心而论,经开区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它既是产业厚积薄发成果,也是依托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战略下自身区位优势的成绩体现。

事实上,作为科教强市的西安,一直受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转化成经济增长的制约,而在前些年《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后,目的就是为增强产业需求能力拓展空间。

其中,在西安实施北跨战略中,经开区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中心城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已成为西安发展的工业增长极。

其实不仅是现有产业价值层面,在后续梯队培养方面,从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110家,高新技术企业5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瞪羚企业4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69家、市级独角兽成长和种子企业各1家的培育,预计2021年实现技术交易额120亿元,后起之秀的“推波助澜”,同样将为经开区的加速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发展讲究集聚效应,而经开区随着科技赋能逐渐深入、龙头企业加快集聚、新业态不断涌现,让经开区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同时,也让大西安的工业基础得到充分夯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经开区两链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并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和制造服务,一条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质量高、能耗低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即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