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这届职场人好矛盾。

嘴上喊着理想型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可当这样的工作真的摆在面前时,又犹豫起来了。

前段时间,微博博主@致爱情 发帖,讲述了一个职场新人的烦恼。让人一时间分不清是真迷茫困惑,还是新式凡尔赛。

工作太闲了,该不该辞职?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个例。在脉脉上,同样“矫情”的职场人有很多。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工作太闲而苦恼,考虑辞职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一种现象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本质。且很多时候,越是矛盾,真相往往越是深刻,越有探讨的价值和必要。

为此,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清闲工作成烫手山芋,究竟为哪般?

想要解决问题,就得先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内核。

每周只需要工作一天,在三线城市月薪8000,且这还是刚过试用期的薪资。按理说,这薪资待遇还是不错的,符合“钱多事少”的好工作标准。

可是,这样的好工作却为何成了急于扔掉的烫手山芋呢?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有个观点,认为研究历史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样才能得到真实客观的答案。

同样的道理,我们讨论问题也是如此,具体的问题,要放在具体的年代去讨论。

要是搁在三四十年前,能有一份清闲自在的工作,那绝对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是挤破头也要钻进去的地方。

作家余华原先是名牙医,每天在诊室里忙着给病人拔牙,一天工作八小时。当时,他就很羡慕那些在文化馆上班的人,不用坐班,随时可以在街上溜达。但想要进文化馆工作,必须要有作品发表。就这样,余华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余华绞尽脑汁想进文化馆,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人之所以会将清闲的工作视为蜜糖,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工作只要有了就可以一直干到退休,所以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

随着后来90年代下岗潮的爆发,很多人的铁饭碗被打碎在地,被迫失业,而且由于没有一定的技能,再就业成了难题。这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了稳定和能力的重要性:一份工作虽然清闲自在,但如果不稳定,饭碗随时会摔,不能有所成长,学不到东西,那绝对算不上好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稳定愈发变得奢侈,很多的行业、企业、职业,稍不留神就会烟消云散,说没就没了,再无稳定可言。与此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很高,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养老,很多人根本无法承受失业之重。

在时代的这种大背景下,焦虑变成了当下职场人身上的共性,普遍没有安全感。与工作是否清闲相比,能不能学到东西,保持成长,这往往才是大家最在意的。

脉友@丁珰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工作很清闲,每天坐在工位上吃零食、看文档,但这份看似很舒服的工作,却令她焦虑不已,每天都活在部门会不会解散的恐惧中。

清闲带来的不是安逸,而是满满的焦虑,这就是当下很多职场人的真实现状。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抱怨工作太闲,想要辞职离开,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缺失。认为这样的工作没有意思,浪费生命,想要做一份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而且,随着Z世代步入职场,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了越来越多年轻职场人的追求。

太闲的工作,应该离开吗?

有了对问题背后本质的些许了解,现在再来看“工作太闲,该不该辞职”这个问题,就不再是简单“该”或是“不该”,而是应该根据这份工作的性质以及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思路,主要有四个维度。

  • 看收入

通过工作实现人生价值,这确实是工作的意义之一。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是最朴素、最普遍的初衷。

所以,判断一份工作该不该辞职,首先就不得不考虑收益问题。

如果收入不高(清闲的工作,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这时候就只需看能不能学到东西,若是连成长都没有,学不到东西,那就不用犹豫了,赶紧走人。

反之,薪资待遇还不错,工作量也不大,那就需要谨慎做出选择了。毕竟这样的工作不是到哪都有的,或许过了这村就再也没这店了。

  • 看稳定

收入在决定选择的诸多因素中应该占多大的比重,通常和稳定性挂钩。而稳定性,又和行业的性质,企业的性质有关,是冷门行业还是朝阳行业,是国企还是私企,是大厂还是小作坊,这些都决定着稳定性。

如果一份工作薪资待遇不错,而且可以预见到未来五年、十年内都不会有太大变数,稳定性高,那么就要谨慎辞职了,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这一点,经历过生活毒打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脉友@文泰来 原本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奖金也多,离职一年了还陆续收到好几千的奖金。因工作太闲,来到了北京打拼,结果现在混得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走这样的弯路,一时兴起,总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但最后却被现实狠狠地上了一课。

稳定真的很重要,稳定地闲着更重要,不少互联网人管这叫“上岸”。

  • 看成长

个人成长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很多人看来,清闲的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成长,学不到东西。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这样问:难道忙碌起来,就真的能有所成长了吗?

答案是:未必。

成长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工作来成长,积累经验,在实战中打磨自己,还有一种是自主成长,自己去学习提升。

后者很重要,如果没有自主成长的能力,很多时候,即使是工作很充实,但却未必能有多大的成长。

与此同时,提到成长,就不得不提一下“职业规划”。其实,成长的本质就是规划,为了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所以,在成长的问题上,就需要综合起来判断。

如果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且自我成长能力尚可,那么当下清闲的工作倒不失为一个充实自己的良好契机。

反之,如果工作能力只能通过在实战中成长,且自身的自律性又差,那么清闲的工作则就是一个坑,很容易混废了,需要尽快离开。

职场上有一种残忍,叫圈养后的放逐。

  • 看意义

最后一点说说意义,很多人觉得当下的工作太闲了,没有意义,甚至于有些稳定的工作被形容成一眼看到尽头的绝望。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的经历,或许能给部分迷茫中的职场人一点借鉴。

刘慈欣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娘子关电厂工作。那一年,他22岁,年轻又活力,刚步入职场的他,准备大干一场。但到了电厂却发现,原来工作是如此的无聊,每个人都在电脑面前坐着,谁也不知道谁坐在那里干什么。

虽然刘慈欣感到有些失落,与预期中的完全不一样,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让这份工作有意义的方法----上班摸鱼写作。

既然坐在电脑面前,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一边拿着工资,一边用着单位的电脑,去做点自己喜欢的,认为有意义的事呢?

最后的结果是,刘慈欣在工作之余写出了诸多的神作级作品,成为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的意义,往往都是靠自己去寻找和创造的。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工作无所谓清闲不清闲,只要自己不闲着,自己不混日子,就不会被日子给混了。

当有了这样的态度和意识,很多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写在最后: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里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工作其实也是如此,城内的人想要逃离日复一日的无趣,想出去看看奋斗的世界,但城外那些被工作折磨到失去生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人,又羡慕城内朝九晚五的安逸,努力想要进来。

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无愧于心往往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