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当个听话的“好孩子”;

· 上学之后,我们被嘱咐要做个“好好学习”的“好学生”;

· 长大后,我们也被劝说成为主动积极的“好员工”……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变好”当作习以为常的努力方向。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好”变成一种绝不能让别人失望的行为准则,而严格遵守这套准则的人则被称之为“老好人”。

“好”,拥有无比的吸引力,让我们趋之若鹜,甚至以此为荣;

“好”,就仿佛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让我们时刻被拘束在一套行为模式里面。

是什么让“好”这个字在我们的人生中拥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呢?

可能是因为担心拒绝了别人会让别人失望;

可能是因为他人的失望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许多父母的教育里,孩子经常被教育着要为其他人的情绪负起责任:“你的表现让我太失望了”、“你知不知道你让我很生气”,“就是因为你,我们才这么辛苦”。

当孩子们在这些话语下长大,会渐渐就把别人的失望与否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一旦发现别人有失望,就笃定是自己造成的;会渐渐变成了当别人有情绪,就会紧张、不知所措,觉得应该做些什么让别人的心情好一些。

因为他们认同了父母的关于“要为别人失望负责”的教育,认为父母以及别人的失望真的是自己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怎么样才能摆脱这样的教育带来的枷锁呢?

1.别人的失落,他可以自己调整

会失落,是正常的,只要不去伤害他人的权益,其实不需要为别人的失落负起责任。

我们本来就会因为期望无法达成而失落,然后透过时间可以重新调整心情,思考如何达成期望,或是调整自己的期望,而不只是要求他人去调整来满足自己。

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对方,他有办法为自己的失望想办法,你也要给对方尝试练习处理失望的机会,否则我们太努力地将他人的失望扛在自己的身上,也会忘记对方其实有可以自己处理的能力。

2.相信自己,你值得被重视

要相信自己,你是值得被重视、被尊重的,而不是只能藉由丢掉你的需要,才能让别人感到开心与满意。

让别人觉得你好,你不会真正的感觉好,而只会感到不安与怀疑,时时担心着他人某个时候要把对你的“肯定”收回去。

拥有自己的需要一点都不丢脸,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不必当个好人,毕竟不会每个人都可以无条件、无怨无悔的奉献,当我们付出了许多却发现没有人在意自己的牺牲,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3.现在开始,尊重自己

“我很重要”,这无关你表现如何,或你本身有什么价值。

生而为人,我们本就会有自己的需求,我们也会渴望自己的需要得以被满足。

开始为自己的需求发声、争取,开始学会满足自己,这并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