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跟汤和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对于明朝的建立,汤和功不可没。老年的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打下基础,大肆虐杀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

然而,汤和同样作为明朝开国大将中一员,犯过一个错误更是让朱元璋耿耿于怀,但却一直都没有拿他“动刀”,还对他极为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和一直安然无恙,活到了70岁,才寿终正寝。他的后代更是受到了朱元璋的照顾,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帝王的心思是最难琢磨的,汤和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汤和跟朱元璋是从小的玩伴。

他们俩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地主家放牛来维持生计。在牛吃草时,两人总是喜欢模拟大将军征战沙场,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汤和从小的性格就是谨慎的。虽然他比朱元璋年长,但是他从来都是以朱元璋马首是瞻,总是让朱元璋当皇上,而自己则扮演出征的将军。

当年朱元璋家里惨遭横祸,爹娘相继去世,朱元璋没有足够金钱,无力安葬,也是汤和带着小伙伴帮着朱元璋埋葬了父母。

1352年,汤和带领同村的十几名同伴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因为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很快就被上司看重,升为了千户侯,在军中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却还在寺院里面当和尚,整天过着化缘,打水的粗活。

汤和记挂小时候的玩伴,便写信邀请朱元璋一起参加起义军。而正是这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朱元璋能有后来的成就,汤和绝对可以算上“首功”。

朱元璋为人稳重,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这让首领郭子兴以为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为了拉拢朱元璋,便将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了他,同时升他为了作战的总指挥。

汤和面对朱元璋的晋升,不仅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对朱元璋打心底里佩服。他对朱元璋越来越恭敬,时间久了,朱元璋成为了汤和等众多玩伴的大哥。

朱元璋的受宠,让郭子兴的几个儿子很是不服,一边挑唆郭子兴跟朱元璋的关系,一边又在军中说朱元璋是“酒囊饭袋”,导致军中很多将领不服从朱元璋的安排,最后还是汤和站出来跟朱元璋一条战线,慢慢的才止住了军中的流言。

军中的事情解决了,郭子兴这边却又出了问题。儿子天天在耳边埋怨朱元璋,导致他跟朱元璋产生了间隙。便找了一个理由将朱元璋逐出了濠州。

而朱元璋也不想在这边多待,还是汤和出面,才有部队决定跟随朱元璋去南略定远,创下了不世之功。

连年的战争,使朱元璋渐渐有了自己的军队,其中汤和对稳定内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56年,趁着老对手张士诚在跟元军厮杀之际,朱元璋攻占集庆,论功行赏时,将汤和安排到了常州镇守。常州作为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交战前线,汤和多次带兵厮杀,互有胜负,粉碎了张士诚想要向西发展的意图。

汤和镇守常州,管理的井井有条。正是这个稳定的后方,才能让朱元璋在战争中毫无顾忌。终于在1363年,大破陈友谅部队,使陈友谅一蹶不振,从此对朱元璋彻底没有了威胁。

汤和在镇守常州的时候,曾经向朱元璋请示带兵打仗,可是朱元璋没有同意。汤和心存不满,喝酒后就发牢骚,表示自己镇守常州,周围全都是敌人,就像走在桥上,前有狼后有虎,又难又没有任何的功劳。

汤和这些话的本意是想让朱元璋给他“升职加薪”的。可是这些话经人口述,意思完全变了味,让朱元璋认为汤和在埋怨自己。于是小心眼的朱元璋对汤和开始有了芥蒂,你不是想要提高待遇吗?我偏偏就不给你。

一直到后来的洪武三年,朱元璋还记恨着汤和。封爵位的时候,按说汤和的资历是军中最老的一批人了,军功方面更可以说是继常遇春、徐达之下的第三人,但是朱元璋就是不给封公爵,仅仅只是给了一个候爵。

这还没完,汤和又在率军讨伐四川的时候,因为暴雨的影响,导致船只的搁浅。等到水师终于抵达目的地后,人家跟他一起出发的付友德、廖永忠早就大胜而归了。

等到汤和也打赢,班师回朝的时候,朱元璋先是重赏了付友德和廖永忠,却对汤和未有任何的表示,还数次训斥汤和延误战机。

汤和那是一肚子的委屈,但是他懂得进退,不但没有解释反驳,反而立刻下跪认错,这让朱元璋舒心不少。

在跟朱元璋一起起义的这些人中,汤和不是拔尖的,但是也不是最弱的。这跟他不喜欢出风头的性格是挂钩的。在皇帝眼中,处处优秀的,将来很有可能“功高盖主”,而像汤和这种谨小慎微的,威胁反而不大,更受到皇帝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的日益年迈,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开路”,但是苦于找不到理由回收兵权。汤和敏锐的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马上找到了朱元璋,告诉他自己的年事已大,想要颐享天年,享受一下生活。

朱元璋闻言大喜过望,正愁找不到借口呢,就有人提出了这个建议,于是决定把汤和作为典型,在老家给汤和购置了巨大的庭院,又给汤和赠送了许多的金银首饰,用以告诫剩下的将领都来学汤和。

汤和在告老还乡之后,为人变得更加的谨慎,他从来不把自己是开国功臣的话语放在嘴边,还一直宣扬朱元璋的伟大。

他安排家里人不准出去以他的名号作奸犯科,谋取利益。他自己更是游山玩水,不与任何官员往来,不参加任何的政务。

朱元璋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汤和告老还乡后也没有放弃对汤和的监视,防止汤和对自己不忠。在得知汤和的这些行为后,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虽然汤和应经“引咎离职”,但是汤和没有忘记作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每年的祭祀,汤和都会去朝见朱元璋,给足了朱元璋面子的同时,还会讲一些乡间的趣闻,让朱元璋怀念不已。

在看到李善长还在兢兢业业的写奏折时,汤和曾经规劝过,让李善长不要再去管朝廷上面的事情,防止最后引火烧身。

可是李善长一直恪守一名臣子的本分,还是天天的写奏折给朱元璋,对汤和的劝诫不为所动。汤和见李善长不听,也不气恼,回乡之后,依旧整天不问世事,饮酒作乐,安心养老。

汤和之所以逃离朱元璋的“肃清”,跟他的运气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除了常遇春等人病亡,其后代没有受到影响,其他大部分的将领都面临革职被杀的危险。

汤和因为前几年就向朱元璋请辞,给朱元璋留下了识时务的印象。又因在家不问朝堂之事,只顾着吃喝玩乐,被朱元璋认为威胁不大。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在朝拜朱元璋路上,感染了风疾,病的口不能言,身体极为虚弱。朱元璋很是的关心,亲自安排太医前往救治,并让鲁王妃,也就是汤和的女儿,随着太医一同回家照顾汤和。

不得不说,汤和这次病的太是时候了。因为在同年的五月,牵连出李善长案件,很多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受到牵连,韩国公李善长自杀,申国公邓镇等淮西勋贵被一一定罪。

如果说这个时候的汤和身体健康的话,很难保证不会被牵扯到漩涡里面。晚年的汤和因为身有疾病,基本上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面了,也因此让朱元璋心软,没有选择除掉汤和。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在床上闭上了眼睛,享年70岁。得知消息的朱元璋大为痛惜,追封汤和为东瓯王。朱元璋停止朝堂一切的事务,要求全国一同默哀,并亲自前往老家进行慰问。

回顾汤和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好几次都站在命运十字路,稍不留神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但是每次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更多的还是汤和个人的智慧与机敏。

汤和的个人能力跟常遇春、蓝玉等人比起来无疑是最弱的,但是他急流勇退,不贪慕荣华跟权利,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圆滑的处世总是能让人左右逢源,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跟众多的开国功臣相比,汤和是善终的,没有遭到迫害,其后代,也因为谨遵汤和的教导,没有参与任何的党派之争,轻松享福度过了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