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李阿姨的小孙女田田,是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尤其是妈妈。

妈妈中年得女,宝贝得不行。她每天给田田挑选漂亮的衣服,梳好看的小辫子,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

妈妈常说,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怎么疼都疼不够。

李阿姨却有些担忧,觉得小田田在宠爱中长大,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

她委婉地跟儿媳妇提了下,爱孩子,也不能什么都替孩子做,要让孩子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然孩子怎么能独立呢?

是的,田田四岁了,不会穿鞋,不会穿袜子,都是妈妈在帮她。

没想到妈妈说,她爱田田,喜欢照顾她,舍不得让她做事,还说等田田长大了,该会的就都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阿姨跟我念叨田田妈妈的观点时,我很吃惊,我并不赞成她的观点。

在我看来,她的爱,其实很自私。

可能在她看来,她无私地照顾孩子,孩子什么也不用做,只负责开心地玩耍,她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吧。

我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说的话,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是的,再爱孩子,也要让孩子学着独立,否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父母代替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能,也容易气馁。

试想一下,当孩子想自己穿鞋时,妈妈说,你分不清左右,又穿得慢,还是让妈妈帮你穿吧。

妈妈这样说,不仅打击了孩子想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既分不清左右,还穿得慢。

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想帮忙拿碗,妈妈说,还是我拿吧,把碗摔了就不好了。

妈妈这样说,是不是在暗示孩子力气小,做事不稳,容易摔碗。

孩子经常被妈妈打击,很容易气馁,不想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代替孩子做事,容易让孩子养成娇纵的习惯。

父母疼爱孩子,天然地想多照顾孩子,这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孩子虽小,却也是聪明的,敏感的,他们会慢慢觉察到,父母很喜欢为他们操劳,给他们提供帮助。

所以,孩子享受父母为他服务的感觉,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权力。

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养成娇纵的习惯。

父母帮孩子做事,不仅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也无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能力。

一个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动手实践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真实的体验,从而获得进步呢?

比如,一直被父母帮忙绑鞋带的孩子,没有机会自己体验绑鞋带这个过程,自然也无法发展这一技能,真正地学会。

有的技能,不是随着孩子长大就能自动获得的。

比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17岁考入中科院,但20岁就因生活自理能力不行而被劝退。

他的妈妈包揽了他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甚至吃饭时妈妈也会喂他,她觉得儿子只负责学习就行。妈妈认为,孩子这么聪明,这些日常小事,他长大了就自动学会了。

可现实很讽刺,魏永康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被劝退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需要独立,所以,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父母不妨做个“脚手架型”的父母,给孩子提供辅助和支持,助力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当然,也注意不要打击和指责孩子,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其实孩子从小婴儿时期,就想要自己动手。吃饭时,他们不满足于只让家长喂,他们想夺过勺子,自己吃东西。

有的父母不愿意收拾被孩子弄得满地的饭菜,也嫌弃孩子吃得慢,就不让孩子自己吃饭,这是很可惜的。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自信心被打击,是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修复的。

而清洗孩子吃饭时弄脏的饭桌和地板,则相对要简单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懒妈妈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也许吧。

小美妈妈自诩是位懒妈妈,日常生活中,能让小美做的事情,她都会交给小美。

比如,当小美一岁半左右想自己穿鞋子时,她很乐意让她自己尝试,哪怕穿反了也没关系。坐电梯时,小美很想去按按钮,哪怕按错了楼层,妈妈也不责备她,而是从那层下去。

在家里,帮妈妈倒水、摆碗筷、准备自己的衣服,对小美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在妈妈的“使唤”下,小美的各项技能被培养出来了,三岁的她能熟练地穿衣服、自己上厕所,还能帮妈妈扫地,洗小袜子等,成了一个很独立的小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大部分父母都是明智的,会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去尝试,去实践,以发展他们独立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不妨做个“脚手架”,给孩子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或者放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