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笔者写到,辛亥革命之后任何大规模的海军建设计划都难以为继,任何主力舰项目甚至巡洋舰项目都是水月镜花——站在国外军火商的角度自然如此。不过,初生的民国政府倒还多少留存着几分野心。

在民国二年(1913年)3月21日,海军部(时任海军总长刘冠雄)呈递了一份海军建设计划,即《海军部呈第一次置舰计划》,详细说明了对于未来海军建设的构想。在笔者看来,这份计划本身是有着相当的合理性的,因此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与评论。

这份文件本身并不难找,所以笔者只对其最关键的购舰与兵力构成部分做简要转述:

我国海岸线漫长,港湾纷杂,理论上来说应该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海军,既要建设远洋大舰,也要发展驱逐舰、潜艇之类的岸防兵力。然而,目前不仅资金不足,海军人才也极度匮乏,所以只能从防御型海军起步。而防御型海军也需要合理的兵力结构,既需要近岸防御(对应“防守计划”),也需要远海防御(对应“巡防计划”)。即便这种缩水的计划,仍有经费不足之虞,所以需要进一步拆分,先花五年时间完成防守计划,再花五年时间完成巡防计划,合计十年。这只是最底限的需求,未来只要经费充足,就应寻求进一步的扩张。

守防计划如下:

全国最重要的港湾共十九处。需要的舰种包括外海驱逐舰(时称猎舰)、近岸驱逐舰(时称驱逐舰)、鱼雷艇(时称雷舰)、外海潜艇(时称袭敌潜艇)、近岸潜艇(时称御敌潜艇)、布雷艇、飞艇、潜艇供应船、潜艇打捞船等,相对应的配套设施诸如船坞、鱼雷修理厂、潜艇库等自然也要配备齐全。各自兵力配置如下:

大沽:外海驱逐舰2,近岸驱逐舰6,近岸潜艇2,布雷艇1,飞艇2,潜艇供应船1,潜艇打捞船1。

北塘:近岸驱逐舰2,近岸潜艇2,布雷艇1,飞艇1,潜艇供应船1。

烟台:外海驱逐舰2,近岸驱逐舰6,飞艇2。

扬子江口:鱼雷艇4,近岸潜艇2,布雷艇1,飞艇2,潜艇供应船1。

江阴:鱼雷艇4,近岸潜艇2,布雷艇2,飞艇2,潜艇趸船1,潜艇供应船1。

镇江:鱼雷艇2,布雷艇1,飞艇2。

南京:鱼雷艇4,近岸潜艇2,布雷艇2,飞艇4,潜艇供应船1,潜艇打捞船1。

芜湖:鱼雷艇2,布雷艇1,飞艇2。

九江:鱼雷艇2,飞艇2。

镇海:外海驱逐舰2,近岸驱逐舰4,外海潜艇2,布雷艇1,飞艇2,潜艇供应船1。

定海:外海驱逐舰2,近岸驱逐舰4,外海潜艇4,飞艇4,潜艇趸船1,潜艇供应船1。

温州:鱼雷艇2,布雷艇1。

三都澳:外海驱逐舰6,近岸驱逐舰12,外海潜艇4,布雷艇3,飞艇4,潜艇趸船2,潜艇供应船2,潜艇打捞船1。

长门闽安:外海驱逐舰2,鱼雷艇4,近岸潜艇2,布雷艇2,飞艇2,潜艇供应船1。

厦门:近岸驱逐舰4,外海潜艇2,飞艇2,潜艇供应船1。

汕头:近岸驱逐舰2,飞艇2,潜艇供应船1。

虎门黄埔:近岸驱逐舰4,鱼雷艇4,外海潜艇2,近岸潜艇2,布雷艇2,飞艇2,潜艇趸船1,潜艇供应船1,潜艇打捞船1。

北海:外海驱逐舰2,近岸潜艇2,飞艇2,潜艇供应船1。

榆林港:外海驱逐舰4,近岸驱逐舰6,外海潜艇2,近岸潜艇2,布雷艇1,飞艇2,潜艇供应船1,潜艇打捞船1。

合计:外海驱逐舰22艘,近岸驱逐舰50艘,鱼雷艇28艘,外海潜艇16艘,近岸潜艇18艘,布雷艇19艘,飞艇41条,潜艇趸船5艘,潜艇供应船15艘,潜艇打捞船5艘。

其中各主要舰种参数如下表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这些舰艇都是绝对的一线水准性能,皇家海军同时期服役的同类舰艇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水平,比如海外驱逐舰就与英国的L级驱逐舰颇为类似。但对其具体规格,没有多大的讨论必要,原因见后文。

巡防计划如下:

巡防需要能够巡弋领海,远洋交战。其中主力应为战列巡洋舰,其价格要比旧式战列舰高昂。然而,即便财力有限,也需要少量添设,作为未来海军扩张的基础。

巡防舰队分为三支。第一舰队负责从辽东湾海域到扬子江口,第二舰队负责从扬子江口到铜山,第三舰队负责铜山到琼州海域。第一舰队将配备战列巡洋舰,第二、第三舰队则以更便宜的装甲巡洋舰替代其位置,具体编制如下:

第一舰队:战列巡洋舰2,一等装甲巡洋舰2,二等防护巡洋舰4,三等防护巡洋舰6,侦察巡洋舰2,运输舰2。

第二舰队:一等装甲巡洋舰4,二等防护巡洋舰4,三等防护巡洋舰6,侦察巡洋舰2,运输舰2。

第三舰队:一等装甲巡洋舰4,二等防护巡洋舰4,三等防护巡洋舰6,侦察巡洋舰2,运输舰2。

其中各主要舰种参数如下表所示:

这里面的战列巡洋舰的数据颇为奇异。三万马力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28节航速的——翻一倍都不可能,此吨位下兼具高速、10门主炮与12英寸装甲带就更是天方夜谭。这个数据很像是胡诌出来的,参照英国此时最新的战列舰(铁公爵级)与战列巡洋舰(狮级、虎号)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累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公爵号战列舰】

【虎号战列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的指标也多少可以印证这一点,其数据与英国德文郡级高度雷同,只有航速不一致——主机功率低于前者,航速反而更高。维克斯公司的外贸方案中也很少出现7.5英寸主炮。而二者的价格数据倒是颇为准确,战巡的价格与狮级或铁公爵级基本相同,装巡价格也与德文郡级相当。

以一线性能水准的战列巡洋舰作为核心而打造出来的全高速化远海舰队,毫无疑问是以弱制强、以小博大的利器。对于海军而言,航速即主动权。航速更高的一方能自由选择交战与否,能先敌一步集中或分散兵力,这是战略上的主动权;也能实现对低速方的包抄侧击,火力集中,这是战术上的主动权。相比清末那些以慢速战列舰为核心的方案,高速战巡显然更适合兵力规模注定较弱的中国海军。

这份方案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与慢速战列舰方案的缺陷是一致的,即性能不上不下的战舰占据了经费大头。多达10艘的装甲巡洋舰花了800万镑,比战巡高出一倍——这个造舰列表中,单价最昂贵的战巡在总价排序中竟然是倒数第二,只比侦察舰贵。

而在这一方案的框架之下,十几天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合理得多的修正版方案,即参谋部呈《民国三年至十年第一次造舰计划案并理由书》。

这份新方案明确以日本海军作为目标。1920年以前,日本海军预计将拥有战列舰22艘、装甲巡洋舰24艘、侦察舰11艘、鱼雷猎舰(即驱逐舰)141艘、潜艇57艘的兵力规模。民国海军若想与之对抗,在民国十年之前需要拥有战列巡洋舰30艘、侦察舰12艘、鱼雷猎舰100艘、大型潜艇20艘。

与之前的方案相比,如果说之前的方案是形势上的不可能(这个钱是能掏出来的,只是不可能花在海军头上),那么这个方案就是天方夜谭式的不可能,当了底裤也变不出这么多钱来。参谋本部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实际想要的方案是一个防御性的缩水版,包括8艘战列巡洋舰、8艘侦察舰等,其细则如下表所示:

兵力分配方面,计划设置四个港口,其中一个主港、三个支港,具体是哪些港口则尚未确定。主港将部署全部的8艘战巡、4艘侦察舰(也负责最近的一个支港),10艘鱼雷舰,支港则各有2艘侦察舰、10艘鱼雷舰、4艘远洋潜艇、8艘甲种小型潜艇。方案中也特别强调,它只代表维护训练,并不代表战时兵力配置,后者要依据作战目标而定,其本质为进攻型舰队,而非防御。

这个方案的大舰参数相对合理了许多,小舰方案反而变得不合理起来,诸如鱼雷舰的火炮、潜艇的航速等指标都显著过高。其侧重点完全转向战巡,总价二亿元以上,比其他项目高出一个数量级。侦察舰的数量可能偏少,但也要视运用方式而定,此方案中并无相关细节,所以也无从评论。

方案中也明确指出,“上述各舰艇之种类及要目,约参酌列强造舰趋势,并本一千九百十四年竣工舰艇之最优者酌取大纲,其详目自待另定;但制造舰、兵,一日千里,与时变迁,尤在当局者之善为因应耳”——所有舰艇,特别是战列巡洋舰,将追求一线性能,并非固定不变。

费舍尔海军上将看到这样的一个全战巡化舰队方案或许会很高兴。从1913年来看,日本主力舰队的高速部分将由4艘金刚级组成,低速部分的核心则是2艘扶桑级、2艘河内级、2艘萨摩级、2艘鞍马级与2艘筑波级(名义上是战列巡洋舰的后二者航速完全无法与金刚级协同,甚至连扶桑级都不如)。由8艘性能高于金刚级的战巡组成的主力舰队,对于其中任意一部分均能构成显著优势;日方主力舰如果抱团以寻求决战优势,中方战巡又能分散袭击日本海上交通线,在侦察舰的支持下,基于单舰战力优势,其效率要远高于之前方案的装巡舰队。可以说,这是一个颇为精确的兵力规划,绝非信手为之。

这些方案的实际制定者是谁呢?笔者目前尚且无从考证。自清末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海军建设方案,在笔者看来,这个方案是种种不可能实现的方案之中最有趣也最精妙的一个,而它偏偏诞生在最无力实现它的年代,这是它的悲哀,是制定者的悲哀,更是那积贫积弱的时代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