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去年那个在网上奇迹般走红的藏族男孩丁真吗?

因为偶然间被一个摄影师捕捉到“清澈的双眸”“充满治愈感的笑容”,这位「甜野男孩」在互联网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

人们只知道他一夜之间成为了网红,却不知道在他走红后的这一年,还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

(图源:网络)

丁真走红后的这一年到底干了些啥?

他的爆红,在这一年里究竟给家乡理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你们所好奇的答案,全都在这部片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片未死”

就在人人声称“港片已死”之时,今年八月底,TVB放了个大招:

一部名叫《无穷之路》的纪录片,播出三个月稳居豆瓣9.5分,超过80%的人给五星好评,提前预定“年度最高分的国产片”

看过的朋友不吝赞美之词,表示“震撼”

豆瓣网友的短评

但这部片子的好,还远不止在于它的「口碑」

恰如其名,全片所聚焦的就是一个字——“穷”,讲的是针对我国超过1亿贫困人口的扶贫过程。

拍这类题材时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一种“过度煽情”、“怜悯穷人”、“姿态过高”的感觉。

而这,也正是我认为《无穷之路》值得称赞的首要原因——当镜头对准那些贫困人口时,它产生了真正平等的「理解」和「尊重」。

从很多细节里都能感受到,他是有同理心的:

小到记录当地人拮据的生活环境时,摄像师会主动蹲下来拍摄,从头到尾都使用“平视”的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到制作团队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处处“身体力行”。

尽管团队一行只有四、五个人,要穿越全国6个省份、10多个贫困县、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拍摄。

但对于所看见的每一种生活,他们都不是在冷漠旁观,而是去亲身体验。

就拿第一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来说。

整个村子位于海拔1500多米之上,对于住在那里的人们来说,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要命”的挑战。

因为要想上去,必须攀爬这条看上去极其凶险、多达2000多层的钢梯。

面对这种情况,制作团队义无反顾地选择——往上爬!

摄像师一只手扶着梯子往上爬,另一只手还不忘举着机器进行记录。

途中,主持人陈贝儿一度爬到满脸发红,身体不适。

即使被村民劝说“不一定非要去冒这个险”之后,仍然继续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第三集在云南的怒江大峡谷体验住在江两岸的村民唯一的渡江交通工具,溜索。

第十集因高原反应住院之后,在病床上情绪崩溃,责怪自己“不够坚强”。

类似的场景在片中还有很多......

你会发现,通过这种“主观”视角下的拍摄,记录过程中的种种“紧张”与“不适”的反应。

不用去告诉大家,生活在贫困地区人们过得有多么艰难,多么不容易。

屏幕对面的人,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生活所迫”

他们不再是宏大的数字

而是活生生的“人”

在节目组的真诚记录之下——

“消除贫困”不再是宏大的统计数字,而是成为了具体的「人」;

“扶贫成果”也不再是单纯的歌功颂德,“扶"起来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

这其中,有我开头提到的“理塘网红小伙”丁真。

在短视频里,人们能看到仅仅只是这个藏族男孩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是全然美好的那一面;

通过这部片子,“丁真的走红”给这个贫困县带来的实际变化首次被揭开。

作为最难攻克的“贫困堡垒”之一,先天的地理因素导致理塘没有值钱的农业、工业,致富困难。

随着丁真和他的小马珍珠意外火遍全网,当地推广旅游的负责人高小平果断签下他,将丁真热潮」延续了下去......

紧接着,一部《丁真的世界》宣传片播出,这个拥有草原、冰川、寺庙、白塔的“天空之城”终于在网上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很快,理塘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迅速带动了当地零售、餐饮、酒店民宿等行业的发展。

很多原本只是想来见丁真一面的人,最后都意外地爱上了理塘这个地方;

很多当地的村民将自己家改造成民宿迎接外来的游客,一笔笔小的收入积累下来,给原先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改变。

此外,更多的则是那些不被人所知的普通人。

比如云南怒江福贡县的“溜索医生”邓前堆。

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村医,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穿梭在索道之间,给江两岸的人治病。

有一次,邓医生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握着溜板,结果快到对岸没刹住,一下撞到了岸边的石头上。

掀起裤腿,膝盖上的伤口至今仍能看到明显的疤痕。

直到2016年整个开展了「溜索改桥」大工程之后,原先古老的通行方式才彻底被取代。

自此,邓医生再也不必冒着“命丧怒江”的风险给人看病。

物质生活“脱贫”

就够了吗?

吃饱了穿暖了还不够,在《无穷之路》里,“脱贫”不止体现在肉眼可见的生活条件改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四集,来到云南一座专为辍学少年设立的职业技术学校,主持人陈贝儿与烹饪班的一个女孩聊了起来。

从前,被问到“长大要做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三个字:“嫁人吧。”

现如今重新来审视这个问题,女孩有了全然不同的答案。

她告诉主持人,长大之后,自己想当一名厨师,有可能的话,还想自己开一个饭店。

再次被问起“还想不想结婚?”的时候,女孩笑着说:“结婚,以后再说。”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外界的指引,这种变化有时也来源于“自我的主动觉醒”。

比如全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云南孟连县,一个名叫叶萍的佤族女人。

如果说,在当下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是相对弱势的一方;那么身为佤族女性的她们,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你很难想象这里的女性地位到底有多低?

不仅不能出家门、不能到外面去工作,甚至连吃饭都不可以上桌和男人坐在一起。

片中,叶萍跟主持人陈贝儿描述了一个场景:

「以前寨子里有一户很穷的人家,家里所有事情都是由妻子去做。丈夫不仅很懒,还经常家暴妻子。」

目睹着一件又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叶萍不愿再坐以待毙,决定通过“种咖啡豆”的方式来改变这一代女性的命运。

过程当然是充满阻碍的。

一开始,就连出去见客户这样的小事都会落下父老乡亲的闲话——“一个女人经常不在家,谁知道你去外面做什么?”

直到抵抗着各种外界压力,在长时间的坚持下成果初显,这才渐渐带动了周边的佤族女性加入了“种咖啡”的行列。

也让她们开始意识到——“我们不要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女儿当自强”

片子的末尾,走到田地里,一位正在干活的年轻女孩跟主持人笑着说:

“自己赚钱自己花,感觉很爽”“我们女人也要有自己的底线呐”

一想到她们曾经过的那种生活,再联系这句话,我发自内心地替她们感到开心。

至此,“girls help girls!”不再是一句口号, 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位女性,让一群女性的人生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写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这部片子为什么能拿下豆瓣9.5分的高分了。

因为它向我们证明了,平实的东西,只要做得够真诚,也可以打动人。

还让我们相信了一个道理——

“在很多事情上,不是见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才会见到希望。”

你见过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贫穷”是什么?

在留言区跟我们讲讲吧

作者:穴鸟

视觉:卧笼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