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似乎就显得有些多余,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呢?况且,父母爱子女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难道还需要学习吗?

是的,我们需要学习,而且还需要很认真地学习它,因为我们需要找出孩子能接受或愿意接收的爱的信号。这么多 年来,我在处理一些和父母闹得很僵的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常常会听到苦恼的孩子这么说:“你可不可以告诉他们不要再给我压力了!我知道他们很爱我,可是这样的爱让我很受不了,我被他们爱得都快要窒息了。”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爱的表现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以爱之名,行占有之实

孩子在卧室看书,妈妈每隔 15 分钟进来一次。一会儿给他弄弄被子,一会儿问他冷不冷、热不热,一会儿端来果汁, 一会儿给孩子披上外衣。在妈妈看来,母亲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却意味着不断地被干扰、被侵 犯。尤其是对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妈妈进屋来东翻西翻,是 对其隐私的侵犯。我虽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但却可以理解 孩子的感受。

更可怕的行为是,明明孩子在讲电话,父母(尤其是妈 妈)却赖在房间里,状似收拾东西,实则另有想法。孩子急了, 说:“妈妈你可不可以先别弄了,我在跟同学说话。”妈妈却理 直气壮地说:“跟同学说话有什么是妈妈不能听的,再说妈妈 也没有干扰你呀!”

接下来的场景可能不需要我再继续描述,大家应该都能猜得出来。但我最担心的是,父母不但没有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反而把亲子间所有的不愉快都归咎于“这个孩子越来越叛逆了。”

就像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一样,许多恋人会用“因为我太爱你了”的大帽子来控制对方,并且合理化自己的许多非理性行为。例如,因为太爱他(她)了,所以需要时时刻刻地看见他(她);因为太爱她(他)了,所以不能容忍别人和她(他)说话。而有些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也像恋人之间的爱一样,占有欲强,失去理性。可是不同的是,恋人可以因为窒息的爱而选择分开,孩子却不能在被爱到窒息之后,拂袖离开父母。

所以,那些被父母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孩子只有选择逃亡, 逃到自己的小小心灵城堡里,才获得暂时的喘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以爱之名,行要挟之实

有些父母会用所谓无怨无悔的爱来“勒索”孩子,让孩子在负罪感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孩子在书桌前写作业,妈妈趴在地上擦地,一会儿捶捶腰,一会儿叹口气。孩子请妈妈休息,别再擦地了,妈妈却说:“没事儿,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妈再怎么做都不怕累。”你能想象这话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吗?妈妈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成天苦哈哈的,嘴里还一直念叨,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她就满足了。你说,这样孩子还能有喘息的空间吗?

有一位前来求助的妈妈,每天晚上给刚考上重点高中的女儿打洗脚水,还亲自送到女儿面前,让女儿一边学习,一边在书桌底下泡脚。这位妈妈身材娇小,每天晚上收拾完厨房后,还要端着装满水的泡脚盆来回跑两趟,真的是很辛苦。渐渐长大的女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恳请妈妈别再这么做,可是妈妈的回答永远都是:“只要你考上好大学,妈妈做的这一切就都值了。”

有一天,女儿模拟考发挥得不理想,心里已经特别难过, 又看见妈妈披散着头发端着一盆热水进来放在她的脚下,她不 知道哪里来的怒气,一脚就踢翻了那盆洗脚水。被向来乖巧听 话的女儿的举动惊到了的妈妈,抹着眼泪蹲在地上擦地,女儿 也羞愧地号啕大哭。那一夜,我想就是这个女孩日后开始表现 出叛逆行为的临界点。

第三,以爱之名,行霸道之实

不止一次,我在学校的辅导室里听见妈妈啜泣着对孩子说:“妈妈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啊!”“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 你啊!”“妈妈为了你什么苦都能吃!”而我看着孩子满脸的木 然,知道他心里正在呐喊:“别为我了,妈妈!求求你放过我,我受不了了!”

所以,什么时候父母们可以不再说“都是为了你”,而是说:“那么,你喜欢什么呢?”

我们当然不可能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事实上, 身为有教养责任的父母,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去做决 定。但我们能不能不要再戴着这顶以爱之名的大帽子,自以为 是地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我们能不能弯下腰来,在做决定之 前,花一点儿时间、一点儿耐心、一点儿尊重,倾听孩子的声 音,让孩子在我们划定的、合理而安全的界限之内,做出自己 的决定?只有这样的爱才足以陪伴孩子走过风雨,而不是将其推出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常请父母们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成为孩子眼中什 么样的父母?而不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网上曾有 一则让人心碎的新闻,一个苦学多年的孩子在拿到全国最好的 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给父母留下了一句“我完成了你们的梦想”,然后纵身一跳,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他的决绝,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上了一堂锥心刺骨的课。

第四,以爱之名,行恐吓之实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不回家是不是?那 妈妈自己回家,不要你了!”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恐吓,让孩子 感受到我们的爱是随时可以收回的,所以他会很没有安全感, 会变得很黏人、爱哭、爱发脾气。因为小小的他除了发脾气和大哭,还不明白如何清晰地表达:“妈妈,我很害怕,请你不要把我丢掉。”

所以下次请试着说:“妈妈特别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 做的这件事。”“我知道你玩得很开心,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回 家了,妈妈不想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因为你是妈妈的宝贝 啊!”我知道当我们在盛怒之下,很难这么咬文嚼字地说话, 但是请想想,我们是成年人,本来就应该比孩子有更好的情绪 管理能力。而且,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说话,则不仅 无法解决当下的事情,还会雪上加霜,引发更多的问题。

除了将爱动辄收回的恐吓,我们还不得不承认,有些时 候我们的爱也是势利的。孩子今天考了满分,我们又亲又搂, 而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就冷眼相对,这很难不让孩子觉得我们 给予爱的程度是由学习成绩来决定的。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家 里有两个孩子时,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就会更辛苦,因为他永远 活在和兄弟或姐妹竞争父母之爱的压力下,小小的心灵不仅会 不堪重负,也会一直处在不安的心理阴影之下。

亲子教育专家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独特的气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人格特质,以及独特的心理情绪机制。

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不能全盘按照书上所教导的方式去养育,当然也不能自以为是地依照自己的想象和方法,给予孩子所谓的爱和关怀。要给孩子能接收到的爱。

如何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能接受得到并愿意跟父母沟通?具体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新书《把话说进孩子心里》有详细介绍。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左右了孩子的想法,甚至锚定了他们的一生。 那些语言中的内容、对话中的情绪,都会被孩子敏感地捕捉,埋在心中,影响长远。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在家长的范式中,成长为自己的模样。

本书用真诚而温柔的语言,告诉家长如何扮演好孩子的语言表达启蒙范本,如何真诚地与孩子对话,如何掌握语言的情绪,又如何引导孩子敞开心扉。把话说进孩子心里,成为孩子想要聊天的人。

此外,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也可以通过亲子沟通来做到有效地预防和挽救,本书对孩子可能遇到的青春期成长问题、校园暴力、自卑与自我伤害等提供沟通指导。在对话中,让孩子感受无条件的爱,和孩子共同创造喜悦的幸福场景。

作者简介

金韵蓉

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

“樊登读书·新父母”沟通力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讲师

拥有扎实的心理学学院教育背景与十余年临床心理辅导工作经验。曾出版畅销书《爱在左,管教在右》《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