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青春和校园一类的字眼,相信是很多人心中十分美好的词汇。在这些描述之中,许多人的美好回忆难免都是与之相关的。

然而,由于在校园之中存在着许多年龄段的学生——有的学生年纪轻一些,性格天真。

还有的学生年长一些,处于“早熟”和“叛逆”的阶段,所以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一种在校园之中常常会出现的反面现象便会出现,那就是校园霸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校园霸凌,其实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这种压迫既有可能是来自身体上的——拳脚相加甚至性骚扰,也有可能是精神上的——人身安全的威胁,当然,无论什么情况,霸凌一旦存在,受害者就总是会受到精神上的极大压迫的。

当年轻的孩子面对霸凌,是一味的忍让还是勇敢做出抗争?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真实情况来看一看。

2020年9月26日,在2269个难捱的日夜之后,贵州少年陈泗翰终于离开囹圄,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当中。

那么为什么一个正值美好花季年华的少年会进入监狱当中呢?原来,陈泗翰就是当年一度震惊全国的“十五岁少年杀人案”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2014年,正在校园当中的陈泗翰有一天去吃饭,食堂之中,同校的李某踩了自己一脚,并且表示“我就是故意踩你,怎么了?”。据同学反映,此人是学校知名的“校霸”,常常与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其他人。

在此次小冲突之后,之后的12个小时之内,陈泗翰四次遭到毒打,并且被李某告知,晚上在某小巷当中“会一会”。

放学之前,陈泗翰的同学给了他一把刀,让他必要时候拿来防身。李某同样被自己的“大哥”告知:一定要将陈泗翰打进医院,否则就是折了面子。

一番激斗之后,李某和陈泗翰双双拿出刀具,每人都身中数刀,被送进医院。李某经过抢救无效身亡,陈泗翰的家属也一度受到病危通知书。

一场“两败俱伤”的校园霸凌案件之后,年仅15岁的陈泗翰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八年。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泗翰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上诉,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才是受害者。终于,在2020年的9月26日,陈泗翰被假释回家。

再此之前的2019年,央视就曾经发表看法:当年法院的判决使得陈泗翰并未享受到“红利”,现如今的陈泗翰,不应该再是“犯罪嫌疑人陈泗翰”,而应该是“少年陈,不得不说央视的此番评价大快人心。

校园霸凌缘何存在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对于众多实施校园霸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性情比较浮躁甚至暴戾。如果原本就在成长过程中变成这样的性格,概率是比较小的。

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教育功能是远远超过学校的,父母自己的言行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性格,所以一个完整、和谐的原生家庭在个体的成长、三观形成等过程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对不良事例的模仿

除了原生家庭的相关因素,对于青年人而言,接触外界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有样学样”。

文中反杀霸凌者被判刑8年的贵州男孩,也给无数中国家长提了个醒,校园霸凌不能忽视,在极端情况下会毁掉两个幸福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纪小的个体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时,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类似的应对方式来处理。

所以一旦自己见到过他人霸凌、或者是听到相关信息,尤其是在某些影视和文学作品当中看到类似的行为,那么共情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就难免会去模仿。

众所周知,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讲,他们的行为准则并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按部就班”,而往往是“与众不同”。

所以不好的事例自然会成为不好的事例,成为校园霸凌的诱导。比如本案当中,霸凌陈泗翰的李某便是有所谓“大哥”指导和教唆,才走上绝路。

3.过度的外界压力

教育之所以难度大,就是因为少年的性格比较难以把握,并且需要师长随时根据其状况调整与之沟通的方式。

对于许多少年而言,一个原本听话、乖巧的孩子,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得有些叛逆。

那么此时,假如采取过于激烈的方式,打骂、体罚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叛逆和暴戾的性格在其内心当中进一步生根发芽,最终导致霸凌的发生。

教人学好、使人向善应当循序渐进,同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最好也是“一步一步来”,否则过大的力度反倒会激怒他们。

应对和避免之策

那么根据上文进行的几条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想要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防止其进行霸凌或是遭到霸凌,其实也不是没有方式的。

首先,我们不妨从成年人的角度来审视孩子的性格,有的孩子性格温顺甚至孤僻,那么这样的孩子有可能是遭遇霸凌的对象。

作为家长,我们就应当教他们自立自强,当其遭遇霸凌行为时,应当保持冷静,同时和师长进行沟通,不要软弱。

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性格比较活泼甚至多动,以及一些性格稍有些浮躁的孩子而言,他们一旦在关照不严格的情况下“误入歧途”,就有可能成为对同龄人实施校园霸凌的主体。

所以作为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对他们进行性格上的塑造,让他们变得稳重、淡定,而不是行事浮躁。

最后,无论孩子的性格如何,师长都应该让其清楚一件事:霸凌是不好的,自己不要模仿,见到霸凌也应报告老师,即使阻止。

总而言之,虽然现如今我国在立法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愈发的修正与完善,但是最终,在未成年人之中,没有霸凌才是最好的情况。

愿每个少年都有美好的回忆。

- The End -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