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山人的地方

就有常山信息网

《菽园杂记》载,明朝初期,“京师每秋末,比屋腌藏以御冬”。

衢州农村,有种高杆白菜,被手巧的农人们制作成“冬菜”,成了整个冬季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入冬,迎来小雪节气,晨起的田边草地铺上薄薄的一层霜,霜来菜香,正是高杆白菜收获的季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晴好的日子,割回满满一簸箕担,堆在水库埠头,将老帮掰下,黄老叶子削掉,小心清洗,洗净茎和叶的里外,确保洗过后仍是一棵完好的白菜,找块通风向阳的空地,两根树、电线杆之间拉起一根粗绳,一棵棵白菜根部朝上,分开菜杆,“劈开腿”骑在粗绳上,待一根根绳子上满满当当排列着一棵棵的白菜,白色的茎部昂着头,绿色的叶子像撑开的绿裙,随风摇曳,娥娜多姿,蔚为壮观。

经过几天风吹日晒后,白菜仍然清爽嫩绿,服服帖帖码放在簸箕里。
腌菜的大缸已反复清洗干净,擦干;一包大粒盐;两大块清洗干净的光滑鹅卵石;一双新的高统雨鞋。

一切就绪。

晚饭后,放杂物的偏房已换上新的白炽灯泡,整间屋子亮堂堂的,那只里外擦洗得蹭亮的大缸早已静静地立在墙角,父亲脱了外套,露出那件洗得发白的卫生衣,他踩在矮凳上,换上新的高统雨鞋,缸底一层盐,白菜一颠一倒交叉摆放,挤挤摆一层,撒一层盐,父亲站到缸里将白菜踩实,再挤挤地一颠一倒铺上一层白菜,再撒盐,再踩实,如此周而复始,直至一担白菜全部整整齐齐严严实实码在了缸内,不留一点空隙,最后压上那大块鹅卵石。缸口套上塑料布,沿着缸沿一圈用布条扎紧,盖好缸盖。

此时,坐在矮凳上的父亲正脱着高筒雨鞋,额上细细的一层汗,母亲递过一块毛巾,父亲边擦着汗,边扭头满意地看着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腌冬菜算是告一段落,每每忆起这一年一次难忘的镜头,总感觉父亲是在把这冬的滋味一道道入缸储藏起来了呢。

第二天,揭开缸盖,透过那层薄薄的塑料布,依稀可见踩实后的白菜经过一夜舒展,慢慢溢出的菜汁混杂着融化的盐水,已悄悄浸没一缸白菜,贴着缸口,漾着面上那大块鹅卵石。

半个月后,腌冬菜基本完成,解开缸口的塑料布,一缸凉水中,母亲小心翻开大鹅卵石,抓了最面上的两棵冬菜,又重新严严实实包扎好缸口。经过15个日夜的腌制浸泡,原来白帮绿叶变成了晶莹透亮的菜帮和黄嫩嫩的叶,泛着酸味勾着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来雪降,母亲用切得细细的冬菜帮炒辣椒,或混着豆腐干一起炒,撒上青蒜苗,配上红干椒,五颜六色,酸香味醇、香辣爽口,若有冬笋丝加入,更是鲜味无比;或冬菜叶切细,锅里细炒,倒入切成小块的嫩豆腐,煮得豆腐突突突响,倒入红椒末、蒜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或是农历新年前,邻居家或自家的年猪杀了后,那一块块鲜嫩还冒着热气的猪血,炖上腌菜叶;或是油锅烧热,炝了蒜末,冬菜叶细炒,倒入年糕片,慢慢煮,待年糕软糯入味,再倒入干红椒和青蒜苗,一碗酸香入味的汤年糕满灶飘香。

冬日里红杆青蒜苗特有的香味,配上干红椒,成了烹饪腌冬菜的绝配佐料,那土灶间,大铁锅上,或热火翻炒,或慢慢细炖,成就了冬日一道简单却鲜美不可多得的美味,调剂着清贫岁月里苍白的味蕾。

父母一丝不苟的腌制流程,加上每次抓完腌菜严实盖好,很多细微的呵护,让这缸腌冬菜可以飘着酸香,陪伴着漫漫冬日,一直到来年开春。开春这天,假如冬菜还未吃完,便要往缸里舀几勺春水,据说这样才可以继续保持冬菜原来的颜色。

父亲母亲渐渐老去,可腌冬菜的手艺却历久弥新,那勾人味蕾的腌冬菜,在每个冬季总会在老屋的一角飘着香,魂牵梦绕,待周末回到父母身边,看他们喜滋滋地去抓出几棵,炒上一盘,还是儿时的味道。

作于2021年11月13日

徐红梅,女,祖籍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陈宅村,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就读于云溪乡锦桥小学、浮石初中、衢州二中,1997年毕业于浙江经济管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现在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管理中心财务与资产管理科从事财务工作。

有常山人的地方,就有常山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