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各地都在出台延长几个月产假的政策。很多人都在诟病,如果让企业来承担生育假成本,实在是不现实,进而吐槽这种政策对生育率是没有助力的。

唔,“延长产假”这个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落地的时候是不是会被打折扣,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些政策的推出,会给全社会产生一种共识:雇佣40岁以下女性,将会面临非常高的成本。

而所谓的成本,不仅仅是生育假期间支付给女性员工的工资成本,还有很多潜在的生产力成本。

比如一个人的缺席,有时候影响的不是工厂里“糊纸盒”数量少几个的问题,而是影响一条业务线上下游同事的工作效率。这个人的后继者要能完全驾驭好这个岗位,也需要付出生产效率成本。

再比如,一个很显然的问题就是:某岗位的活儿,如果能半年以上交给别人,那还需要原来那个人吗?如果已经不需要了,那等这个人休假归来,是要以“养闲人”的模式把这个人养起来吗?如果觉得这个人已经不需要了,是不是可以解雇?这种情况的解雇是不是会面临仲裁风险?

只有“养闲人”空间较大的机构,才能承担这种生产成本的负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下了结论说,以后恐怕只有体制内才是女生唯一的出路了。

不过不好意思的是,哪怕是“养闲人”空间较大的机构,也是倾向招聘男性的。很多话不明着说,但不代表不存在。

那全社会形成“女性员工的雇佣成本太大”这种共识后,会有什么影响呢?

那就是女性就业受歧视的进一步严重化,尤其是关键性岗位,可能从一开始就会谨慎招聘女性,因为万一这个岗位的人中途忽然休假大半年,就会对于条线的生产力效率影响太多。

愿意无视性别接纳女性的岗位会是哪些呢?比如按件计费的临时工岗位,最近确实是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卖员了。

当女性陷入就业困难或者就业岗位质量过低的困境时,那么大部分女性要靠什么生活呢?是不是促进的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模式?

对男性伴侣的物质依赖过强,而女性自己又赚钱效率低下,那时候身上最大的剩余价值是什么?

如果想让一个人去做某件事,往往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高这个人做这件事的意愿和动力,第二种方式是让这个人没有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