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中野可谓是名将如云。

而在中野中担负重要职务的王近山将军,就是一员彻头彻尾的虎将,关于他作战勇猛的表述实在是太多,这也致使很多人觉得他单纯凭借勇气取胜。

在实际的战场上,特别是从抗日战争之后,王近山有了很大的成长,他不仅作战彪悍,还会在思考分析中用兵,因此,王近山的士兵也是中野中的尖兵部队。

曾经,王近山在苦思良久之后,突然一拍桌子,表示再攻山就要中敌人的计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

王近山剑指襄樊

最初在1948年6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打了一场豫东战役,而中原野战军为了配合兄弟部队,将5个纵队调到平汉线方面阻击敌13绥靖区王凌云部。

这样的排兵布阵之下,南面汉水中游的襄樊地区守敌15绥靖区陷入了完全孤立的状态。

刘伯承在纵观全局之后,透彻分析出当下的敌我情况,特别是在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的集团中,汉水区是他们最大的弱点。

从地理角度考虑,此处又能渡江,又能入川。

所以,刘伯承考虑到,如果能在襄樊地区开辟战场,那么在切断张治中、白崇禧集团联系的同时,还能有力配合华野在鲁南、豫东战场上的行动。

战场形势变化莫测,必须早判断,早行动。

因此,刘伯承迅速集结起2万多人,在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的统一指挥下发动襄樊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宏坤

7月初,王宏坤根据刘伯承的指示,也迅速召开了干部作战会议,会议决定在当月15日发动总攻,从四个方向同时攻城,其中,中野6纵担任从西门主攻的任务。

战术安排好了,那么各干部在领取任务后便要开始考虑执行难度了。

襄阳在军事地位中出名,都能追溯到关羽那个年代了,这里也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从古至今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国民党负责守城的头目就是知名战将康泽,他派104旅15团守在城南、14团盘踞城垣、13团位于东门,再加上164旅守在襄阳老龙提,从这种布阵来看,几处火力点能互相支援,守城问题不大。

摆在解放军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进入预定地点。

各部按照计划,在4、5日夜晚通过汉水两岸的隐蔽向襄樊地区靠拢,当部队刚刚到达后,前线指挥部当机立断发表了第二阶段命令:由王近山统一指挥张廷发部、刘金轩部开展行动。

王近山很快根据地形及国民党的实际防务情况作出分析,他认为,若突然发动强大的攻势,那么对方很有可能沿着汉水南逃,在这种可能性下,部队应该先包围住襄阳,切断他们的水路通道,然后占据南诸山,依山攻城。

在这种思路下,王近山开始重新排兵布阵。

他决定让桐柏三分区部队向铁帽山、文笔峰一带推进,一部进行到汉水西岸开始构建防御工事,用以防止敌人向南逃窜,而陕南12旅则把部队带到虎头山、凤凰山等地,与此同时,17旅则负责向西关逼近。

如果敌人派出了援兵,那么18旅就该出动,准备打援,敌人的支援力度若持续扩大,那么便先打援,再攻城。

到了6日,参战的部队已经按照王近山司令的部署完成了合围,18旅也拿下了南漳,他们并没有发现敌人有援兵前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王近山的总指挥下,各个分部的指战员们也身先士卒,大家奋不顾身地行动起来,在没有远程大炮和重型武器的条件下,一次又一次发动了强攻,希望拿下面前的高山。

可是,解放军知道襄阳的重要,敌人也同样知道。

他们估计也是收到了死命令,依托着有利的地形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阻碍着解放军的作战,解放军在伤亡了几百人之后,还是没有拿下山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线的复杂程度也有些超乎了王近山的意料,他苦思冥想了很久也感觉到,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就中了敌人的计了。

按照当时国共两党的装备情况,敌人当然是希望能打硬碰硬的战争,这样火力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

而在这种地形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低打高本来就很艰难。

于是,王近山也火速决定调整作战策略,他在7月7日将所有攻城部队的指挥员全部汇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前往前线去观察地形。

第二天,6纵也召开了旅部级别以上的干部作战会议,参谋处的贺光华同志将探测的地形情况做了总结。

王近山也充分吸收了刘伯承提出的“扬长避短,击中力量打要害”的作战理念,再次对敌我情况作了全面的分析,他提出:

“敌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于指挥官康泽根本不懂军事,而是仗着蒋介石对他的信任,才能嚣张跋扈,副司令郭勋祺常年征战,指挥经验非常丰富,可现在他也是寄人篱下,说不上什么话,敌人看上去人多势众,可斗志也不高,占据着地形之利才能侥幸守城。”

贺光华

听着王近山的分析,各位干部也若有所思。

在历史攻城战之中,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是先取山再夺城,如果盲目地遵从于历史,那么在这场战役中就是直接去硬刚敌人的优势,对于解放军极为不利。

苦思冥想的后果,是“颠覆历史”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近山最终决定,采取“刀劈三关,猛虎掏心”的模式拿下襄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部署,便是由部队先去攻克琵琶山、真武山和忒佛寺这“三关”,直接打开城西走廊,而虎头山这边的主峰火力是没有办法顾及到西面的,而且就算他们想要防守,在士气不占优的情况下不可能倾巢出动,王近山敢这么想,也敢这么做。

若城西走廊一经打通,那么就可以集中主要兵力直接从西门发动突袭。

这种打法,在历史上几乎也没有出现过,所以指挥部经过了反复研究后,最终同意了王近山的建议,并把这种方式上报给了指挥部。

指挥部的战士们听闻后,也表示赞同,还严厉地要求部队:不考虑伤亡,不许讲价钱,目标只有一个,便是彻底胜利。

为了能贯彻好这套思路,在7月9日的时候,王近山再次召开了干部会议,他结合地图用大白话向各位指战员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思路,最后,他还提出了“三个立功”,调动起了大家的情绪。

按照计划,在当日晚,49团三营开始进攻琵琶山,在炮火的支援下,7连副连长率领部队迅速通过了铁丝网,打开了豁口。

国民党守城部队看到这种情况也是非常着急,他们甚至调动了飞机,还使用了化学武器,可解放军战士充分弘扬起“不怕牺牲,勇敢战斗”的精神,其中9连打到最后也仅仅只剩下了16名战士,通往襄阳的第一关被打通。

与此同时,49团2营的战士们已经向真武山发动了猛攻,守敌将团指挥部安置在山上一处大庙中,到了10日晚上,2营战士们动用了山炮、火箭筒、重机枪等武器一同上阵,最终摧毁了山上所有火力明点。

看到时机成熟,连长胡玉海直接脱掉了塞满淤泥的鞋子,赤脚冲上了山。

5、6这两个连更是猛打猛冲,每占领一处阵地就点燃一把信号火,从远处就能看到,勇士们点燃的信号火渐渐照亮了全山。

前后不过几十分钟的时间,解放军便拿下了真武山,到这里,大家劈开了“第二关”。

敌高级指挥官康泽眼看情况不对劲,再次动用空军力量轰炸真武山,希望凭借火力优势迫使解放军放弃山头,可解放军依旧守卫着真武山。

康泽

当夜,18旅在三分区部队的掩护下绕过文笔峰直插襄阳东关,康泽更着急了,白崇禧也来了电令,建议康泽放弃襄阳。

在“两关”被劈开后,就剩下铁佛寺这一个据点,如果拿下,就打通了走廊。

13日晚上,50团等部强行攻占了铁佛寺和同济医院,控制了西门外的石桥,歼灭了敌409团2营,还俘虏了上百人,顺利劈开了“第三关”。

战到如今,襄阳城外部也仅仅只有虎头山、羊枯山这两个据点还在国民党的手中了。

大军逼近了城垣,康泽慌不择路,甚至直接去找蒋介石帮忙,可蒋介石哪有什么好办法,可他认为襄阳非常重要,不能弄丢了,只是让康泽“守城等援”。

当时13绥靖区王凌云的部队是最容易派出援兵的,可他也被陈赓的部队牵制着,根本抽不开身,所以只好告诉康泽,自己并没有办法出援。

告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康泽只能靠自己。

可他在部署部队的时候也犯了严重的错误,他觉得解放军必然会从城南突破,所以把重心放在了南面,这样就直接导致西面的防御被削弱了很多。

解放军本就打算从西面破门而入,所以入城的难度直接降低,由于康泽的安排,外围的两处据点也不战而破。

15日,王近山指挥部队将敌人大部分的工事全部摧毁,爆破组找准机会冲了上去,把城墙炸出了一个大口子,部队迅速入城。

各部在入城以后,迅速打起了巷战,王近山在此前就要求部队“不为战利品而停留,不被少数敌人牵制”,因此,部队在城内大胆穿插,让城内的守军瞬间瘫痪。

到了第二天一早,大部分守城的敌人全部被歼灭,6纵18旅54团2营的部队经过仔细搜查, 最终在一处死人堆里找到了装死的康泽,还活捉了郭勋祺。

襄阳攻坚战至此大获全胜,守敌两万余人被全部歼灭。

这次战役,也让王近山的名声更大了,大家也终于相信了,虎将王近山也能够打出漂亮的胜仗。

参考:

[1]蔡朋岑. 刀劈三关 中野解放襄阳作战[J]. 军事历史,2005(09):12-17.

[2]杨国林,吕梅. 襄樊战役[J]. 档案记忆,2019(02):9-14+2.

[3]章重. 王近山亮剑襄阳[J]. 档案记忆,2019(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