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社交接触机会后,父母们总希望小家伙们可以表现得勇敢一点,这样不仅不容易“吃亏”,而且看起来也更加大方自信。可是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是“大王”,可是出了门却成了“胆小鬼”,尤其是在面对生人时,更是胆怯得连招呼都不敢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们会觉得有些尴尬,甚至还会亲自为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但是其实,父母们不该把“胆小”的帽子乱扣,否则很有可能一语成谶

小野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在3岁前她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后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父母便把小野接到了身边。虽然小野慢慢地适应了城市里的生活,但是性格却变得有些“胆小”

“你怎么总是这么胆小!”小野的妈妈对于女儿的脾气性格很是无语,“明明是人家抢了你的玩具,你为什么不敢抢回来呢?”小野的妈妈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看到女儿因为胆小怕事而被同伴“欺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小野妈妈热情地让女儿上前打招呼,可是说了半天小野都扭捏地低着头不肯开口。女儿怕生的样子让小野妈妈觉得十分尴尬,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客人解释道,“这孩子就是这么胆小,看见生人就成蔫茄子了!”打那以后,“胆小”就成了小野的标签,成了小野妈妈挂在嘴边的否定词

暑假的时候,小野妈妈带着女儿回了乡下,爷爷奶奶听到儿媳吐槽小孙女胆小时都很纳闷,“这孩子以前胆子可大了不怕生,村里的小朋友也都不敢惹她!”在爷爷奶奶口中小野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而这显然和小野妈妈的评价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小野妈妈吐槽女儿胆小的时候,她也正在消耗女儿身上的勇敢。轻易地被父母贴上了“胆小”标签的孩子又怎么能变得自信勇敢呢?

01、为什么父母胡乱给孩子下“胆小”的定义会让孩子变得不勇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价值定位”,其指的是个体对于自我的价值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对待自我的态度和看法。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对于自我的价值定位是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给予的评价尤为重要。

由此可以想见,被父母长期贴上胆小标签的孩子,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看法很难不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对于原本胆小的孩子来说,父母负面的标签无疑加强了他们对于自我的否定,对于原本不够勇敢的孩子来说,父母否定的标签无疑会让他们更加自我怀疑

当父母凭借简单的一两件事而否定孩子的行为,随意给孩子差评时,这很容易就会摧毁孩子内在的价值感,甚至还会造成“镜像自我矮化”后果。也就是说,父母的“胆小标签”有着把孩子变得胆小的“魔力”,可大多数家长却对此全然不知。

02、为什么孩子会作出胆小的行为表现?家长不能只看表面

当孩子身上的社会性开始显现时,他们除了会表现出强烈的社交需求以外还会相应地表现出一些社交“障碍”,比如说怕生、胆小等等。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正常而普遍的现象,此时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胆小怕生行为,并非是其真实性格气质的显现。可是如果家长因此就随意地下定义、贴标签的话,那么这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对孩子的误解

当孩子在社交中拥有了不愉快的社交体验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加剧其内心的社交恐惧感或者社交畏难情绪。不愉快的社交经历让孩子有了心理阴影,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出于自我保护而变得“胆小”。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重建社交信心,那么孩子身上的“胆小”行为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0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变得更勇敢?鼓励和肯定很见效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一次成功的经历可以让他们获得非常大的成就感,也可以使得他们的行为得到正向激化。所以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的时候,父母们可以试着去营造一些“成功社交”的机会,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积累经验,塑造自我价值。

当父母愿意以鼓励、支持、认同等正向的言语表达来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当孩子的内心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时,他们才会更容易表现出自信大方的一面。父母不要做挑剔的差评师,充满爱的鼓励和支持才是让孩子变勇敢的秘方。

凌晨妈妈来叨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孩子有两大内心需求,分别是从别人身上得到积极肯定和从自我身上得到自我肯定。显然,这两大内心需求都和父母有关,别再责怪孩子胆小,想要孩子更勇敢父母需要改变更多。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