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中,毛主席主动提议让国民党投诚将领郑洞国担任了国防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将军

郑洞国是国民党的著名将领,他在辽沈起义中兵败被俘,而毛主席为什么会如此优待一名国军将领呢。

郑洞国心中悔恨:你过去跟错了人啊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先后解放了辽阳和鞍山,随后林彪又集中兵力打下了四平,切断了长春和沈阳之间的联系。此时,国民党将领郑洞国临危受命,来到了被解放军重重包围的长春。

提及郑洞国,他可以说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算的上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早年的时候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的学生,加入了国民党。北伐战争开始后,郑洞国所部被编入东路军参加了北伐,由于他在作战中积极勇敢,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并担任了第八团的团长。

日军对中国东北发起进攻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郑洞国率领所部与日军关东军在南天门激战了八个昼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郑洞国参加了保定会战、徐州会战等多场战役。特别是在台儿庄会战中一战成名,升任为第95军军长。

1943年,郑洞国被任命为新一军军长,负责全权指挥中国驻印度的军队。在当时,孙立人所部和廖耀湘所部都属于郑洞国的管辖之下。他率领中国驻印军收复了缅北地区,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郑洞国奉命回国,担任了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不久,他作为代表在南京参加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总而言之,郑洞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部队

1948年1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担任了东北“剿匪”军司令部副总司令,负责协同指挥东北地区的国军。随着时局的变化,东北地区只剩下了锦州、长春、沈阳等几座大城市还被国民党占据,其他的城市都已经被解放军部队所解放。

面对严峻的形势,郑洞国多次劝导蒋介石,希望他能够同中国共产党展开和谈,但蒋介石、陈诚等人却拒绝了这一提议。郑洞国被任命为第一兵团的司令,负责统帅约所部约十万余人的部队驻防长春。

当时的长春已经被解放军部队团团围住,可以说是变成了一座孤城。不过由于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以及重炮都调到了锦州,所以一直围着长春不打。

锦州解放之后,蒋介石紧急命令,要求郑洞国率领所部突围,并严词告诫道:“如不遵令突围,定以军法从事。”

东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

当时近郊机场已经被解放军占领,长春周围全是人民解放军的雄兵猛将。长春城内军粮殆尽,部队更是军心涣散,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就连郑洞国亲自召集的高级将领会议都开不起来。

无奈之下,郑洞国只得向蒋介石、卫立煌发出求救信号,他每天都在向南京政府催要物资,可是催得越紧,前来运送物资的飞机就变得越少。刚开始一天还有十几架飞机,到了后面减少到了每天三四架,郑洞国的心里十分焦急。

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决定率部起义,郑洞国得知消息后,本想劝导曾泽生回心转意,可是还没有等他开口,曾泽生就在电话里面说道:“有人要和你讲话。”

紧接着,电话中有一位自称是解放军代表的人在电话里对郑洞国说道:“现在你也了解外面的形势,我党的政策是只要你放下武器,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希望你们慎重考虑一下,不要做出没必要的牺牲。”

曾泽生将军

面对解放军的劝导,郑洞国始终不为所动,他当即回答道:“我虽然已经失败了,只当以死报国,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要我放下武器,我坚决办不到。”

郑洞国心中十分的坚定,可是手下人却没有了作战的心思。第二天早上,新七军的参谋长纷纷跑来劝道,希望郑洞国能够主动放下武器。

面对手下人的劝导,郑洞国依然执迷不悟,他拒绝道:“既然你们已经决定了放下武器,那么你们干你们的,我干我的。”

郑洞国的心中清楚,人民群众都十分拥护中国共产党,而且在战场上解放军官兵们都比较团结,在多个方面都优于国民党,可是他出于传统的观念,不想与中国共产党展开和谈,甚至想要与长春这座孤城共存亡。

为了减少长春城内的伤亡,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想尽了各种办法。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时候是 郑洞国的老师,他决定亲自写信给郑洞国,希望他能够做出一定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与其他人在洽谈

周恩来本想以电报的形式将这封信传送到前线,可是由于长春城正逢内乱,周恩来亲自撰写的书信也未能及时地送到郑洞国的手中。

与此同时,杜聿明紧急致电蒋介石,希望他能够派出飞机帮助郑洞国。可是由于长春城内重要的战略要点已经被解放军占领,郑洞国紧急致电蒋介石:“来生再见吧。”

当天晚上,解放军如同神兵天降一样,来到了郑洞国的司令部外面,身边的副参谋长和卫兵已经将他团团围住。大家向他使了一个表情,仿佛是在向他示意:“国民党大势已,准备放下武器投降吧。”

事后郑洞国才得知,他身边的卫士早已经将解放军迎进了长春城,同时造成国民党将士抵抗不利、使得解放军兵临司令部的假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郑洞国过于难堪,而且还可以把他救出来。后来的郑洞国回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对卫士们所做出巧妙的安排更是十分的感激。

郑洞国在长春动员战士们

郑洞国虽然被迫 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但是他的心中仍然十分的不悦。此时,负责围城的解放军司令员萧劲光和政委肖华专门款待了他。

酒桌上,萧劲光和肖华看见郑洞国心情不佳,并没有多说什么话,而肖华却非常热情地给郑洞国斟酒夹菜,言语间也是非常的和气。

酒席结束后,肖华主动问道郑洞国今后有什么样打算。郑洞国生硬地提出了两条:第一是不去广播,第二是不参加公开的宴会。

肖华没有多想,直接就答应了郑洞国所提出的条件,并劝导他希望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郑洞国直接拒绝道:“现在的我只想当一个老百姓。”

肖华并不介意郑洞国说话的语气,他反而委婉的说道:“如果你暂时不愿意工作的话,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学习一段时间,你自己做一个合适的选择。”

萧劲光旧照

就这样,郑洞国在肖华等人的安排下,住进了军区招待所,开始学习了起来。在郑洞国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的军队,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郑洞国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读起了毛主席的著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郑洞国越来越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是真心实意来救中国的。反观蒋介石却只会玩权术,欺压老百姓,最终导致了彻底失败的命运。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进入上海才一两年,可就把当地治理得非常好,这番景象对郑洞国的冲击很大。他看到上海的盛世后,自己深深地自责道:“郑洞国啊郑洞国,你过去跟错了人啊。”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

毛主席宴请郑洞国:你的名字很响亮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毛主席的推荐下,郑洞国担任了国防委员会委员,同时按照九级干部的待遇来分配,工资是270元,同时还配备了专车。

几天后,郑洞国突然接到了一张红色的请柬,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邀请他到家中做客。郑洞国的心理既激动又紧张。他没有想到自己是一个败军之将,毛主席竟然还这么的看重他。

毛主席请客的当天,郑洞国迟到了几分钟,贺龙、叶剑英以及原来的国民党将军鹿钟麟都已经入座了。

就在郑洞国走近屋中的时候,毛主席直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走到了门口,并用湖南话说道:“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话音刚落,贺龙、叶剑英等人都在 旁边哈哈大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工作

郑洞国面对众人显得有一些拘谨,毛主席开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下使得郑洞国轻松很多。就在郑洞国坐下来后,毛主席主动问道:“你抽不抽烟?”

郑洞国回应道:“抽”

毛主席的烟就放在茶几上,郑洞国顺手就拿了一根烟。

此时,毛主席从座位上坐了起来,十分敏捷地划起了一根火柴,站起来给郑洞国点起了一根烟。其实这样的一个细节并非是毛主席有意的,他对任何人都是这样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让郑洞国的心理百感交集。在他心中,毛主席是那样的随和、亲切,丝毫没有蒋介石身上的那种傲慢。

郑洞国开始回想起自己在国民党的那段岁月,不管是蒋介石还是其他的国民党大员,从来没有人这样对待过自己。可毛主席作为国家主席、中国革命的领袖竟然亲自为自己点烟,他愈发觉得毛主席确实是朴实的人民公仆,既平凡又伟大。

正在看报的毛主席

毛主席详细询问道了关于郑洞国家中的情况,他如实回答道:“儿子现在还没有结婚,刚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现在在沈阳的一个建筑部门工作。”

毛主席听了随即说道:“现在你的家庭生活都已经安排好了,那么下一步就要为人民做一点工作嘛,你今年才51岁嘛,年轻得很啊。”

郑洞国非常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教导,他当下向毛主席表态,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 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郑洞国在家中的时候曾经钻研过毛选,可是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一直无法理解。他主动问道:“毛主席,您的马列主义是怎么学的?”

听到这样的问题,毛主席先是怔了一下,随后便爽朗地笑了出来。毛主席回答道:“我早年的时候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后,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了,可是接触到了工人后,我整天都在铁道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样去做工人的工作。我独自想了很长时间,心里才想明白,一个人只有把架子放下来,思想转变了立场才会发生改变。”

郑洞国(右二)参加劳动时合影

毛主席又加重语气地说道:“我也并非是什么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在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这时,毛主席仿佛是在总结:“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会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这也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越学越好了。”

宴会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毛主席的一番话更是让郑洞国深受启发。他时刻谨记毛主席对他的教诲,牢记着拜人民为师的教导,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郑洞国:我的心中只有一个遗憾

20世纪五十年代,郑洞国担任了水利部门的参事,这份工作让他的心中一下有了巨大的反差。回想起自己曾经那么的叱咤风云,可现在却突然闲散了下来,面对这一切,郑洞国的心中显得十分的平静。

郑洞国夫妇合影

他虽然不用按时上下班,可平时的事情却不少,还要经常性的参与一下政治活动,有民革的、政协的,甚至还有一些对台的工作等。

1957年,郑洞国在张治中、邵力子的邀请下,来到了功德林国民党战犯管理所,去看望自己曾经的战友。当他望着杜聿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起十年的时候自己见到杜聿明是满脸病容,可这么长时间的过去了,却是容光焕发,仿佛换了一种容貌,他心中不断的赞叹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76年10月,党和国家开始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全国政协也恢复了工作,不久,郑洞国就被当选为民革副主席。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在关注着国家大事,不断的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为国家的发展积极的建言献策。

郑洞国(右一)同部分国民党人员合影

当时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的老兵比较多,很多人都来到郑洞国家中求助。郑洞国看着家中的老兵,为他们亲自组出了安排。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郑洞国还给他们拿衣服,拿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当时的民革中央规定这笔钱可以作为工作,由公家来支出。可郑洞国却坚持要用自己的钱。他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想给国家和人民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面对曾经的部下他心里十分的痛苦。

他惭愧的说道:“这些人跟着我经历了多少的战争,最后还跟着我投诚,可是现在多少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的日子过得还很艰苦,这虽然不是我的责任,但是我想到这里,心里就十分的难过。”

郑洞国在会议上讲话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老兵都想去台湾寻找自己的亲人,郑洞国积极的帮助两岸进行对话和交流,帮助不少老兵寻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为两岸之间的交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晚年的郑洞国经常和儿孙们讲起自己之前的往事,每当提到自己向人民解放军投诚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感慨道:“我这个人之前固执的很,但是我坚信真理。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有复兴的希望,这个信念,我以后也不会再动摇了。”

1991年,为祖国建设奋斗半生的郑洞国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对着自己的儿女说道:“现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能够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等到将来祖国统一了,那我们的革命就是彻底成功了。”

郑洞国逝世后,大陆和台湾都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他的遗体则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陵园,这也是党和人民对他所做出功绩的高度认可。

晚年的郑洞国

郑洞国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虽然他在救国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以自己一生对祖国的忠诚赢得了海峡两岸的赞誉,也必将被人们久久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