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夏邑是个存在感不咋样的县城,可能因为地处河南边缘、四省交界,不怎么受待见,但更深层原因恐怕是夏邑一把文化牌没有出好,守着金饭碗却无计可施。

无论怎样,曾经是“华夏之邑”的夏邑县,最不能放弃的,恐怕就是她的文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晓鹏|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夏邑到底多有文化?

我们都见过学校树孔子雕塑,孔子是先师圣贤,考试前拜拜还能拿个高分,不过在一座县城树立孔子像的不多见,夏邑算一个。

在夏邑,这是个地标,不少城乡公交在此设了站点,打车时师傅问去哪,只要说一个“孔子像”,保准拉到地方。2016年,因为交通等原因,她被整体“请”至一所学校。

曲阜是孔子故里人尽皆知,豫东小城夏邑要凑孔子什么热闹?原来城区的孔子像不是标准像,是“孔子还乡像”,离塑像几公里外的城郊,还有一座祠堂,叫孔子还乡祠。

2016年前还在旧址的孔子像

还乡、还乡,原来圣人祖籍在夏邑。孔子祖先是宋国人(今商丘),其祖居地在夏邑县城北七公里王公楼村,孔子先祖多人葬夏邑,祖坟在这。

宋国战乱,孔子曾祖父跑到鲁国避难,孔子长大后知道自己祖籍在夏邑,经常回来省亲祭祖,把此地叫“还乡里”,后人感念老爷子,建了祠堂,清代还新建了崇圣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还乡祠

然而就是这样的圣贤故里,很多人却不知道,更不知道夏邑还有另外的大名头—上古古都、“华夏之邑”。

这名头不是“顾名思义”,2012年,中国·夏邑上古古都研讨会在商丘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形成了夏邑为中国上古古都、华夏祖地的宣言。

宣言称:栗陆氏为中国上古帝王之一,经专家论证,夏邑即为栗陆氏建都所在地,距今约8200年到8700年。

那么,栗陆氏是谁?

神话时期夏邑位于古文明中心

栗陆氏无实物可考,但《庄子》《汉书·古人表》及《帝王世纪》《通鉴外记》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他是一个氏族部落首领,曾在伏羲时代掌管全国水利农业,史书记载“栗陆居北”,建都夏邑。夏邑古称“栗”也和他不无关系,早在殷商时期,甲骨辞里就明确记载“栗”地。

夏邑栗城遗址

不止如此,著名的“少康中兴”也在这儿。

少康的大爷爷太康是夏朝国君,骄纵无度,把国给丢了,后来又经少康的爷爷中康、他老爸相,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才重掌夏朝大权。

史书称“少康复国”,“还乎旧都”,实际上就是迁都夏邑,46年不曾再迁,夏邑是史料记载夏定都最久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康是夏最有贤能的君主之一

这样来看,“夏邑”得名名正言顺。不过,就考古学证据来说,最早能考证“夏邑”的还是商甲骨辞“栗”,最迟北魏,夏邑才称“下邑”。

下邑的来源说法很多,最象形的恐怕是因为地势比较低。不过人们更偏向于这个:金朝皇帝章宗,是个汉化程度极高的外来户,下令改全国地名,因为“下邑”不祥不雅,取华夏之邑,改称“夏邑”。

虽然不知“下邑”为何“不祥不雅”,但得到官方认证的 “华夏之邑”,古都风范尽显,无疑更加高大上了。

02

文化光环下的古都

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2012年召开那场会议之后,曾有短暂的古都文化研究热,不少目光汇聚在夏邑。人们发现,“上古古都”足以让夏邑闻名,但其他文化光环更让这个小城锦上添花。

除龙山文化、夏都、孔子之外,夏邑还有项世界级的文化遗产。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之后“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成为“立即列入项目”。

大运河通济渠段流经夏邑

通济渠商丘夏邑段考古发掘现场

彼时大运河夏邑一带繁华兴盛,地名带“铺”的,至今还有四个村落,会亭驿更是重要驿站,这既印证大运河“十里置一铺”的说法,也说明夏邑在古代拥有无以伦比的地理优势。

远的不说,夏邑还是红色文化重镇,冉氏三兄弟、苏刚、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士先后长眠在夏邑大地上,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就一曲曲家国之歌。

彭雪枫和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不过相对于这些文化头衔,夏邑产业发展更加风生水起,马不停蹄。

光近几年,夏邑就摘得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铸件出口基地、中国棉纺织名城、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中国长寿之乡等多个称号。

纺纱成了夏邑龙头产业,年织布能力达到了12万吨,服装加工能力1.3亿件,纺纱总量位居全河南省第一;夏邑的西瓜等农产品也频见报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商引资方面,夏邑县也颇有信心。到南区转转,宽敞马路两边都是不断建设的楼盘、企业。可以说,这也跟上了大趋势,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有一定区位优势,加上自身工业底子薄、劳动人口多,需要承接东部、北部的产业转移。

甚至有份报告称,夏邑是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投资城市。

夏邑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03

产业牌当然要打

文化牌更不能忽视

不过,文化的名头,也仅仅是名头。

2012年的研讨会召开后,夏邑吃了颗定心丸,稳坐上古古都称号,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发展产业经济。即便坐拥孔子、龙山文化、古都栗城、大运河、红色记忆等文化资源,夏邑重心却不在这里。

夏邑新区

例如,在县城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文件中,遗产保护、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的字眼已连续数年未被提及,新闻媒体的报道多聚焦于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

我们常说:经济是一座城市的骨干,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据坊间流传,夏邑几乎有撤县设市的苗头。

可以说,夏邑骨骼搭建得已经较为完备,下一步,是不是把夏邑文化给捞一捞,“文化+区域经济”的组合拳打一打?否则,经济与文化两条腿的步子差距太大,迟早要摔跟头。

夏邑天龙湖

单举一例,夏邑古城是春秋楚王所筑,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不光历史悠久,而且设计神秘,被称为“八阵图”城,全城80%以上都是汪洋,只有内陆0.25km²才是城区所在,是世间罕见的水城。

以往是古堤云林、碧水连天,加上蜿蜓似龙的城墙城楼,街道阡陌、商贾云集,城区的各种庙堂、戏楼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十年前,这片汪洋还叫城湖,是老夏邑人休闲的好去处,不过近年规划仓仓促促,一张好牌被打地毫无文化底蕴,当时盛景的百分之一恐怕都找不见了。

夏邑古城图

夏邑两河口湿地公园

同样与孔子相关,曲阜一年拿出35亿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以夏邑的目前情况显然没有可比性。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产业发展强、交通区位好、文化IP知名度高的小城来说,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其文化底蕴。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传统土地财政红利越来越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当然没错,不过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小城,无法在竞争中长久立足,这不仅关乎本身文化不被忘记,更关乎未来人文城市的构建、城市气质的形成,更何况,夏邑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IP。

我们希望,文化自觉应当被包括夏邑在内的每个河南县城重视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