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孩子只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想逃避,而且还常常会说:“妈妈,我不会!我不敢!我害怕”的话。其实,有时候明明自己会的问题,孩子也会这样,给人一种非常不自信的感觉。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孩子说“我不会”,并不是真正的能力不足,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很多妈妈非常烦恼。今天,给大家介绍5个好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自我认同感。

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的5个简单方法:

1、克服自卑心理

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常常会说“好难”、“我不会”、“我不敢”以及“我害怕”的话。孩子经常说一些自我否定的话,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

当孩子开始否定自己,出现不自信的时候,父母不妨试试下面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

不要害怕,妈妈陪着你

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一次。

没有人第一次就能做好,妈妈也一样。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替代他对失败的恐惧。减少负面语言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走出自卑,变得开始肯定自己,这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2、掌握正确鼓励的技巧

当孩子失败以后,很多父母常常会说:“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好哭的。”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听到这句话只会觉得父母不了解我,还会让孩子产生一个错误的认知:我已经很努力,还是失败了,看来我是真的很差。

“换做是妈妈,我也很难过”。父母不妨先认同孩子的感受。

“其实你某个面已经做得很好,很努力了”,然后对孩子的某个进步进行肯定。

“你没有发现,这次比上次好很多了,再试一次就会成功哦”,孩子不喜欢和别人比较,但是很喜欢和自己比较,可以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做的更好”,帮助孩子梳理失败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担困难。

父母掌握正确鼓励孩子的方法,才能让孩子走出自卑,重新找回面对困难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自然就会有优点和缺点。有些孩子数学好、有些孩子语文好,有些孩子艺术好,有些孩子体育好,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孩子培养成一个样子,而是把孩子培养成更好的自己。

4、不和别人作比较

“别人能做到,为什么你不行”

当孩子失败后,有些父母常常会把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夸大失败的后果,如果父母这么做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孩子自卑、没有自信心,是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该鼓励孩子的父母,却告诉孩子别人会讨厌他。父母无心的初衷是想激励孩子,结果会导致孩子更自卑。

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比较,父母才能给孩子传递力量,孩子才有跨出自卑的第一步。父母想要孩子走出自卑,就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可以”的那一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一种“原来我也很厉害”的感觉。一旦孩子找回这种感觉,就不会再惧怕困难了。

父母永远记住一句话“自卑的孩子更怕和别人比较,更在意别人的目光。”

5、允许孩子试错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就不要怕孩子犯错。研究发现,孩子的自信心是从失败中的经验累积而来的。

在孩子4岁之前,父母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越多,孩子就会越早建立“我可以”的概念,将来也会更有自信。

4到6岁的孩子,孩子有了错误不要急着去骂孩子、让他去改正。父母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让他自己想想如何改正。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7到11岁的孩子,大人也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要要求孩子一次就能成功,这样的孩子会更喜欢学习,更会自我制定目标。当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修订目标,而不是整天关注结果,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更有自信。

自信是人格培养的重要一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比取得好成绩更重要。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好是坏,都是孩子成长的经验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