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首张奥密克戎毒株图公布:新变异株传染性或增强500%
近期,南非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病例快速增加。这种新冠病毒新变种,定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该变种含有50个突变,远超德尔塔毒株。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华裔流行病学家和高级研究员丁亮发文指出,与德尔塔变种相比,新变种的“坏刺突变”数量比德尔塔多出一倍,“B.1.1.529变种可能具有500%的强大感染力。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粒子杀死隐藏在人类细胞内的危险细菌

伯克霍尔德氏菌是一种细菌属,它会引起一种致命的疾病,称为类鼻疽。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Nick Evans博士和Tracey Newman博士领导的新研究表明,被称为聚合体的微小胶囊--其直径约为人类头发的1000倍--可以被用来携带杀虫抗生素,从而直接到达细菌在细胞内生长的地方。他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ACS Nano》上。目前,该团队正处于跟Dstl(英国国防和安全内部的科学)一起开发这一临床应用的早期阶段。

首次合成全新形态的碳材料:次晶态金刚石
近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出了次晶金刚石,填补了非晶结构和晶体结构之间原子排列尺度上的缺失环节,为理解非晶材料的复杂结构提供了密钥。次晶态结构是在非晶基体中引入纳米尺寸的中程有序结构,但仍保持长程无序所得的结构,此前一直未能在自然界或实验中发现。科研人员在30 GPa、1500-1600 K的温压条件下对富勒烯(C60)前驱体进行处理,富勒烯聚合为高密度、无序的结构,原子构型接近于立方和六方金刚石,具有很高的晶格畸变,即次晶金刚石。该成果为碳材料家族增加了一种新的结构形态,兼具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独特的光学特性,在高端技术领域和极端环境下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成果于近日发表于《自然》。

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发现第三针新冠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

近日,复旦大学张文宏团队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的论文,研究在单个中心(中国上海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NMCID)华山医院)进行了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研究,在健康成人中使用两剂灭活的全病毒疫苗(CoronaVac或 BBIBP-CorV)在之前的初免疫苗接种后间隔4-8个月给药,以探索使用25 μg 蛋白质亚单位疫苗进行第三次加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ZF2001)。该研究发现,在两剂灭活全病毒疫苗作为“启动”注射后,第三种异源蛋白亚单位疫苗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安全且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这显著召回并增加了对 SARS-CoV-2及变种的免疫反应(第三次给药后1天的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之间不同时间间隔的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的发现为建立未来针对 COVID-19 的全球异源接种促进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犯困竟是大脑DNA损伤拉响的警报

我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自己需要睡觉的,晚上睡眠帮助机体修复的机制是什么?近日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多学科脑研究中心的Lior Appelbaum团队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朝着解开这一谜团迈进了一步。研究人员通过发现斑马鱼的睡眠机制,并在小鼠上得到了证据支持,发现DNA损伤是睡眠的稳态驱动因素,而Parp1通路可以感知这种细胞压力并促进睡眠和修复活动。这些最新发现在单细胞水平上详细描述了睡眠的“发生链”,这种机制还可以用于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之间的联系。未来的研究将有助于将这种睡眠功能从低等无脊椎动物,最终应用到人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