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杨晓峰)
一、美团打车“观望式”拓展:短期优先发力司机,后续观望乘客端

1.1 平台加速成长三阶段:先司机供给,再乘客流量,最终自循环

1)如何选择平台?司机看到手收入,乘客看用车体验

司机想要“挣得多”,关注日均单量或是最终的日均到手收入,如果平 台无法提供足够的收入,司机就可能专向其他平台,这需要平台有足 够的单量提供或通过补贴实现短期补足;

乘客看用车体验,想要“价格实惠”、“打车快”,价格可以通过乘客补 贴来实现优惠,打车响应速度则正比于平台上可提供服务的司机人数。

2)为何先发力司机端?平台黏性强,司机规模是平台核心资源

对乘客而言,在价格和响应速度以外,不同平台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而且只要下载 APP 就可以使用,更换平台的成本低;而司机更换平台 成本更高,更换意愿更低,因为其注册、审核的手续更复杂,车辆租 赁合约还可能约定了平台绑定服务时长。这也就使得平台的司机群体 相对稳定,而乘客更难形成沉淀,司机供给规模构成平台核心资源。因此,相比“补贴乘客”,“补贴司机”的投入所产生的效果更加稳定。

3)如何实现加速成长?“三阶段”,首先通过补贴司机,构建核心资源, 中长期再进行乘客流量导入,形成规模,最终实现成熟状态下的自循环。

第一阶段:平台对司机端补贴,实现司机导入,带来基础供给,以提 升乘客打车响应速度,这一阶段司机增长快于乘客,可能使得司机的 日均收入下降,平台提供的补贴支撑司机的收入水平提升维持留存。

第二阶段:平台对乘客补贴,导入更多的乘客从而带来更多的基础订 单,也从而形成对司机供给的沉淀和固化,司机端补贴可逐步退出而 司机日均收入水平维持,乘客的打车响应速度可能略微下降。

第三阶段:平台基本实现内生的自循环,此时订单供需体量均已经较 大,平台凭借较高的日均收入和较好的打车体验对双方形成引力,平 台形成内生循环和成长,司机收入和乘客体验都处于较优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 “观望式”拓展的背景:自然换机,滴滴短期面临每月 2%用户流失压力

1.2.1 用户维度:因自然换机滴滴用户流失承压,速度约为每月 2%

被禁止注册和全面下架后,滴滴失去增量用户的补充,而换新机的用户若 不通过小程序入口将无法再使用滴滴。7 月 2 日滴滴被宣布开展“安全审 查”,新用户注册被暂停,滴滴出行不再有增量用户;7 月 4 日开始,滴滴 陆续在应用商店、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被下架,对两类用户而言, 实际影响不同:

1)对滴滴出行 APP 用户而言,未安装 APP 的手机或新手机将无法再 下载和使用 APP;

2)对滴滴出行小程序用户而言不存在本质影响,换机后在同一微信或 支付宝账号下仍然可以进入滴滴出行小程序,只有从未使用过、或主 动删除了小程序(极小概率发生)的用户,无法在小程序搜索界面找 到滴滴出行,但通过滴滴出行微信公众号仍然可以再次进入小程序。

使用习惯固化,APP 使用者在不能使用 APP 后可能短期并未转向小程序。 滴滴出行 APP 和小程序日活比例稳定在 6:4 水平,用户往往不会兼用 APP 与小程序。7 月事件发生后,滴滴出行 APP 无法使用,而小程序入口 并未完全关闭,理论上来说不能使用 APP 的用户会转向小程序,体现为小 程序的日活走势与 APP 日活走势互补。但事实上,用户大多习惯固化,短 期发生切换的程度较弱,数据端来看,7 月初滴滴下架之后,APP 端日活 环比下降,小程序端日活的下降趋势并没有明显缓于 APP 端,其占比也稳 定,说明小程序端并没有大幅接受 APP 转移来的用户,短期来看迁移逻辑 较弱。

预计智能机用户自然换机周期为 30 个月,滴滴每月或有 2%的用户存在流 失压力。根据企鹅智酷 2017 年的调查数据,各品牌智能手机中 80%以上 的更换周期在 3 年以内,加权平均来看各品牌手机的使用平均时长在 23.4 到 29 个月之间。

滴滴年度活跃用户近 5 亿,后续若失去每月新安装用户约 950 万,基本验 证 2%的承压率。根据滴滴招股书,截至 21Q3 的过去 12 个月,滴滴平台 活跃用户 4.93 亿。在 7 月之前,滴滴出行 APP 每月新安装用户约 950 万,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换新机、老用户回归、新用户(占比少)产生的自然新 增安装,而在 7 月开始,受下架影响,新安装数量大幅收缩,8 月已经不 到 100 万。后续来看,相对 4.93 亿的总用户数,每月 950 万的新安装消 失 ,意味着原本应当安装滴滴出行 APP 的约 1.93%的用户不能安装,与 前文推算的 2%的承压率基本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2 订单维度:滴滴 8 月约让出 2400 万单,但终局情况仍不清晰

滴滴订单量占行业优势,但 8 月降幅超过行业平均,市占率收缩。根据今 年 3-8 月的订单环比数据可以发现:1)行业订单量与滴滴订单量的环比走 势高度一致,验证了滴滴订单量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2)今年 8 月,全行业订单数环比下降 17.2%,美团打车等其他平台相对跑赢全行业环比降幅, 而滴滴环比下降 21.1%,比行业整体多 4 个百分点。

中枢估测滴滴在 8 月环比让出 3.75 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对应订单量 2400 万单,长期或让出 45%的市场空间。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推算, 滴滴在 21 年 2 月上报订单 4.26 亿单,占全行业 5.6 亿单的 76%,考虑到 各平台未上报部分的影响(根据 20 年披露数据,大多数网约车平台上报比 例在 90%以上,影响有限),估测敏感性上下限正负 5%,分别为 71%和 81%。2 月到 7 月,滴滴订单量占比基本维持攀升趋势,但是 8 月发生较 大幅度下滑,单月减少 3.75 个百分点,对应 8 月行业总订单数意味着让出 2410 万单。敏感性区间显示单月减少 3.5%到 3.99%,对应减少单数 2251 万单到 2569 万单。

1.3 美团打车“观望式”拓展的策略:可争取的市场份额有待观察

1)整体策略:短期来看有市场空间让出,司机端发力也可取得一定程度效 果,但仍要观察最终可争取的市场份额和空间来决定投入程度。

2)司机端:美团打车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力方向,前期通过补贴、拉新等 方式扩充司机群体,实现基础供给提升,9 月以来以维持优化为主;

3)乘客端:下一阶段发展重点,但当前仍未决定,乘客补贴尚未大范围铺 开,目前呈现精细化、针对性的特点;

4)行业形式:行业供给由滴滴向外分散化,其他平台也有成长,一方面分 走部分市场,另一方面对美团的供给(通过聚合服务形式)也形成支持。

二、司机端:扩充司机服务供给,美团打车积极开城后节奏放缓

2.1 司机迁移逻辑:短期补贴抬高收入形成引力,长期依靠足够单量留存

补贴力度加大,叠加原平台阻力减小,美团打车吸引供给增加。由于滴滴 车主不能再注册或下载 APP,新司机与流失后的老司机无法再进入滴滴, 为其他平台提供了司机供给。另一方面,滴滴仍拥有着市场上大多数的司 机,使他们发生迁移,是美团等平台获取司机供给的重要途径。

阻力方面:1)滴滴乘客群体更大,能够提供的基础单量更多,收入流 水相对稳妥有保证;2)部分司机通过租赁公司合约或分期购车合约, 在一定期间内被绑定在原平台。

引力方面:1)新平台开城,为当地司机提供入口,进入门槛降低;2) 平台为司机提供足够多的单量;3)加大活动力度补贴司机,给予司机 拉新奖励;4)通过其他途径,例如与租赁公司合作,吸引更多司机进 入平台。

2.2 司机端策略之一:7 月大举开城提供司机入口,近期以维持为主

2.2.1 截至 9 月,美团打车已进入 201 座城市,其中 37 座城市自营

2019 年及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美团打车开通城市较少,主要集中在上海、 南京等地区,相关业务没有大范围拓展。自今年 7 月起,美团打车有了一 轮较为广泛的拓展,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的数据,美团打车已在 201 座 城市开通服务,重点在山东、浙江、江苏、四川、湖南、广东等省份。其 中 37 个城市已经开通自营业务,主要包括四大直辖市与多个中部、东部、南部省份的省会,浙江省、广东省开通直营城市数较多,其他城市还是以 接入三方的聚合服务为主。但整体来看,在各省的开通比例仍然较低。

2.2.2 因地制宜,不同战略层级地区业务开展深度有区别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涉入程度划分为如下四类:

1)重点地区,主要是上海、南京,这两个城市展业时间已经较长,目 前开展了自营服务,且已经有了特惠快车、快车、优车三个档次的划 分,供给多元化;

2)一般重点地区,主要是直辖市、东、南、中部的省会等城市,这些 城市共享出行服务市场基础好,美团已经开通了自营服务;与 2021 年 7 月相比,成都、广州、哈尔滨、杭州四个城市新开通了自营服务,由 试点地区进入到了一般重点地区。

3)试点地区,这些城市仅开通了第三方服务,目前开拓地区已经较多, 达 150 个,因为平台在这些地区开展“聚合”服务,并不需要投入太 多成本;

4)待进入地区,主要是非重点城市,美团打车还没有开通服务。

2.2.3 自营的重点城市更注重供给,通过第三方形成补充

嘀嗒等第三方的司机群体,形成美团重要的运力补充。如嘀嗒是老牌的出 租车打车平台,司机端 APP 月活稳定在 15 万左右,其他一些网约车平台 的活跃司机数量也在积极增加,将这些平台接入后,它们的供给将贡献美 团在自营重点城市的补充运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在美团打车直营业务的 37 个城市中,为了短 期迅速增加司机供给,美团采取“自营+聚合”的策略,而这些城市中 接入的其他快车平台大多在 4 个以上以确保运力的重组;且近三个月 来看,这一趋势稳中有升。

2)出租车:嘀嗒是出租车业务主要提供方,其他当地出租车平台为辅, 自有出租尚少。出租车业务方面,共有 63 个城市开通了出租车业务, 37 个自营城市中有 32 个开通了自营,可见自营基本都会同时布局出 租,作为重点开城城市的供给补充。而在有出租车业务的 63 个城市中, 嘀嗒是最主要的提供方,有 58 个城市都有嘀嗒提供(其中 28 个有自 营网约车),其他出租车有 32 个城市开通,自有出租车仅 7 个城市开 通,二者都与嘀嗒互斥性较弱。

2.2.4 近三个月纵向对比,8 月后美团打车拓展步调趋于平缓

自从 7 月重新加码打车业务,美团业务覆盖城市数相比之前有了较为明显 的扩展,但是近三个月来步调明显平缓,如自营城市数由 7 月的 33 座增加 到 8 月的 37 座后,9 月并未有所增加,仅开通第三方业务的城市数则是在 8 月减少了 6 座(其中 4 座是增加了自营因而移出分类),9 月环比增加了14 座。出租车业务方面类似,相比 7 月,9 月整体出租车业务新开通城市 仅增加 1 座,其中 1 座城市增加了自营出租车业务、2 座城市增加了其他 三方出租。

2.3 司机端策略之二:司机端补贴抬升收入水平,形成司机迁移动力

2.3.1 政策面,无证司机罚款额度锐减,平台增加担保,降低司机进入门槛

7 月 13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拟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 行办法》修改,降低对无证司机的处罚力度,最低罚款额度将从一万元降 至两百元。根据 tech 星球的消息,滴滴会帮忙赔付无网约车证造成的车辆 扣押罚款,而别的平台没有这种担保,所以司机不敢轻易换平台,但如今 惩罚力度降低,各平台都愿意承担额外的成本,选择加速扩张。

2.3.2 美团打车 7 月关注拉新、“做流水”,9 月以来以维持司机收入为主

美团打车在 7 月时的活动以吸引新司机则提升供给为主,如 7 月 9 日起在 上海地区针对新司机注册、拉新都有一次性奖励,还设置了 25%流水的返 单比例,以及做单奖励;类似的活动也在南京有落地。7 月 16 日到 18 日, 上海地区返流水比例进一步提升到 30%-35%,司机每单可收入流水的约 110%。这些都是美团在积极引进新司机群体,并鼓励他们“做流水”,为 平台提供基础供给。

到 9 月,美团重点维持现有司机群体的收入水平。根据草根调研的情况, 美团打车的返流水活动在 9 月基本结束,主要是做单奖励,综合这部分奖 励,上海地区美团打车司机仍然可以获得每天约 700 元的收入,可见新的 政策下是以维持现有司机群体为导向。

2.4 司机决策:短期强补贴缩小平台间收入差距,中长期仍看重基础单量

2.4.1 短期美团打车可通过强补贴对司机形成足够引力

在近期的强补贴下,美团打车与滴滴的司机每日收入都约为 700 元,司机 具备足够的迁移动机。常规情况下,美团打车与滴滴打车的计费规则基本 完全一致,选取订单发生最多的 5:00-22:00、3KM-20KM 的区间为例, 每公里收费均值约 2.8 元/公里。

根据草根调研,上海的滴滴司机一般可收获日均 700 元上下的收入, 按照 2.8 元/公里的常规当量计算方式,一个滴滴司机一天总运行里程 当量可达 321KM,获得流水 900 元,到手 720 元。

7 月时,尽管运行里程仅滴滴的 60%,美团司机在活动补贴下也可获 得日均 700 元收入。根据 7 月草根调研数据,美团打车司机日均运营 里程当量 200km(约滴滴的 60%),流水补贴比例 25%下,司机可收 入 560 元每天,而其他活动补贴日均可达 140 元(4200 元每月),相 当于额外提供 25%的补贴,最终每日收入 700 元,基本与滴滴相当, 7 月政策下司机迁移的逻辑成立。

2.4.2 中长期来看,美团打车司机端补贴力度降低至 15%,司机订单运行 当量需提升 25%方能维持收入水平,以形成持续留存。

对于来到美团打车平台的新司机,要能达到其在滴滴的常规收入水平的 85% 以上,才会有比较强的留存吸引力。当前综合补贴率高达 50%的水平下, 运营里程 200KM 可以实现约 700 元的收入。未来,额外补贴退出,要使 得平台保持吸引力:当补贴率降低到 30-15%,则需要运营里程可以达到 约 250 公里;当补贴率降至 10%以下,需要运营里程接近 300 公里。

2.5 策略效果验证:美团打车司机端 7 月下载量冲高,近期基本稳定

美团打车自营供给有望增加:7 月以来,美团打车司机端下载量大幅提升, 一度突破滴滴出行司机端 6 月的日均下载量水平,进入到 8 月,滴滴司机 端下载量明显下台阶,而美团司机端下载量较从前有明显提升。

整体市场从“滴滴集中”向“分散化”发展有利于聚合业务:曹操出行、 T3 出行、首汽约车等打车平台司机端下载量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市场从 “滴滴集中”向“分散化”发展,通过以聚合服务接入美团平台后,一定 程度上补充了美团打车平台的车辆供给。

三、乘客端:长期发展仍要看基础订单增长,后续关注是否加大投入

3.1 司机扩张形成订单缺口,长期发展角度用户增长不可或缺

根据政策要求,开展网约车服务原则上需要司机与车辆分别取得网约车驾 驶员证、车辆运输证,即“双合规”,但是也有暂未完全符合“双合规”的 司机与车辆开展服务,这类司机一般体现为高流动性,其带来的供给具有 较大的弹性。体现为打车平台司机端 APP 日活的主要是已经完成了“双合 规”的司机,他么也是网约车平台稳定的核心司机群体。要维持这些司机 的留存,由他们完成的“合规订单”的数量是重要指标。

美团打车司机规模从 7 月起迅速扩大,而订单总数增速相对平缓,使得人 均单数迅速下行,形成需求缺口。7 月之前的稳态情况下,滴滴和美团虽 然体量有差距,但是二者的人均合规单数(合规单数/司机日活)非常接近, 体现为供需均衡下的相同比例;但是 7 月之后,行业发生变化,滴滴的司 机流失而订单尚无明显反应,使得人均合规订单数有所上升,而美团司机 群体迅速增长了 6 倍,合规订单数仅增长 20%,使得人均合规订单数大幅 下降,与稳态水平相比形成了需求缺口,短期美团采取了补贴的方式维持 司机收入水平,以弥补订单不足问题。

车辆与司机的合规率变化同样体现美团司机群体扩大,未来将需要更多订 单满足潜在供给的要求。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吸引更多司机加入, 其中部分司机由于高流动或流程问题暂时未完全满足“双合规”,他们作为 运力补充平滑了供给缺口,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多更稳定的订单量来满足 这些潜在供给的收入要求。滴滴凭借巨大的平台,就容纳了大量的高流动 的暂未完全满足“双合规”的司机,因此其驾驶员和车辆的合规率均较低, 而从 7 月开始,美团和滴滴的合规率开始趋同,验证了二者供给规模的反 向变化。长远来看,美团要真正建立起足够的规模,需要更多的订单来满 足这些潜在的高流动性的司机的订单需求。

3.2 乘客端策略之一:多入口打开,充分利用流量优势

美团打车通过多入口、到店引流等方式吸引用户。美团在 7 月 9 日重新上 线美团打车的独立 APP;主站方面积极展示打车入口,位于开通自营打车 的地区时,美团主站(安卓端)主页显示打车优惠标志;到店服务同样提 供入口,会在店铺信息页面地址旁展示打车入口,实现到店服务引流。

3.3 乘客端策略之二:新用户补贴克制,“先重点城市,再其他地区”

各网约车平台 7 月开始均有推出新人补贴优惠吸引新用户,美团、T3 出行 补贴额度偏高,而到 9 月后大多收缩。以上海地区为例,7 月时各家补贴 都有所发力,如美团打车新人券包合计 10 张,最高可抵用 148 元,T3 更 是高达 250 元;进入 8 月后,大多维持现状或进一步扩大,如 T3 出行、 曹操出行、首汽约车针对新用户补贴力度相较七月均有所增加,T3 出行上 海地区 8 月推出的券包理论最高抵扣达 360 元;但是 9 月后大多收缩,美 团和高德的新人优惠券规则改为首单有效,使得理论可优惠的最高金额仅 限于一张(使用后其他全部作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团打车在乘客端补贴较克制,不盲目“烧钱”,7 月时集中重点城市,呈 现精细导向,9 月开始补贴力度从重点城市移向其他地区:

1)不同阶段的城市投入力度不一,如上海、南京在 7 月优惠程度更高, 属于在基础较好、乘客容量较大的城市更为积极的引进新用户,券一 般限定美团自营车辆使用,北京、天津等地则较为简单的发放 8 折券, 但可以适用多个类型的车辆,贵阳等未开通自营地区则发放少量其他 平台优惠券甚至没有优惠;到 9 月后,上海南京的优惠券的抵扣金额 明显降低,而北京等自营城市、贵阳等非自营城市的优惠券力度却有 适度扩张,体现出补贴力度的向其他地区倾斜。

2)适用车型精准化、适用时间段精细化,美团打车补贴一般指定平台 和车型使用,并非单纯的通用抵扣,体现了对不同车型的定点支持;多限制黄金时段,体现精准自营;发放券的张数较多,但单张优惠力 度一般,体现“小额补贴、培养乘客多次使用”的导向。

3.4 乘客端策略之三:关注新用户留存,提升新人乘客体验

美团通过给予新用户特权以及司机候场奖励等策略实现新用户留存。美团 方面当前司机供给水平仍较低,因此针对新用户有特殊留存策略:

1)等必赔:叫车一段时间后未接到服务,待订单完成时可享受折扣, 这一特权在 9 月时已经取消;

2)派单优先:再一定时间范围、区域范围内享受优先派单权益,这一 特权在 9 月仍然保持。

两种特权一个冲减了等车的成本,另一个降低了长时间等车的概率,对于 体验敏感度较高的新用户而言是针对性的留存手段。

另外,根据草根的结果,美团会给司机指派目标地点准备,候场达指定时 间仍无订单即可获得奖励,实质是一种车辆资源的调度行为,以防止订单 派送不及时。

四、终局预判:仍有能力支撑份额提升,长期仍要观察龙头市场份额变化

4.1 司机端来看,当前美团打车已提升至滴滴 8%,重点地区差距更小

美团打车重点布局于上海地区,司机群体迅速接近至滴滴的 40%-50%并 维持。对比美团打车司机版和滴滴出行司机端的月活可以发现,尽管全市 场来看滴滴大幅占优,但在美团打车重点的上海地区,美团打车一度可以 达到滴滴的近 50%。2021 年 7 月以来,随着地区精准投入,美团打车司 机端月活大幅上升,全国来看已经大幅提升至滴滴的 8.3%,而在上海地区 更是在 7 月迅速恢复至滴滴 50.6%的高位。

4.2 若维持 7 月补贴策略,美团打车有能力获取更多市场

7 月投入的司机获取效果明显,8 月增长放缓体现目前较为温和的中长期 目标。美团打车在 7 月取得进展后,8 月并未继续维持增速,这主要是因 为补贴力度的放缓,说明美团打车业务的中长期目标仍较为温和。后续仍 需观察,若龙头市场份额的变动能给市场带来较大空间,美团打车或许才 会有更为积极的行动。

若前期激励政策维持,预计能够帮助美团打车抢占约 15%的市场。参考滴 滴的盈利模型,我们对美团打车做了拆解,以判断如果美团继续采取 7 月 的较大力度的激励政策,其可以支撑的空间有多少。当美团的司机激励与 消费者激励对 GTV 的比例为 25%和 10%,短期拉新激励支出比例为 25% 时,以每月亏损 10 亿元为限,美团打车承担约 15%的市场份额(年亏损 约 118 亿元)。

五、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汇总:我们预计美团四大板块业务,即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 旅游,美团优选,其他业务,在 2021/2022/2023 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 1829/2448/3024 亿元,经营溢利分别为-195/-69/127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