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口中的狐狸,一般指的是赤狐,在所有狐狸里面,赤狐是体型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常见的,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南至云南省,北至黑龙江,东至江苏,西至新疆,全国几乎绝大多数的省市,都有大量分布,是一种生存状态比较乐观的野生动物。

北京门头沟也生存有赤狐,人们偶尔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比如在11月,一只赤狐就频繁出没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引起了大量游客的驻足。然而连日来在门头沟发现的一种狐狸,却跟赤狐长得明显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罕见银黑狐现身北京门头沟

人们在北京门头沟已经多次发现毛色奇异的小狐狸了,与一般常见的狐狸不同,这只狐狸身上的毛发呈银灰色,吻部、耳朵、四肢、尾巴等处的毛发则黑色较多,尾尖还带有一撮白毛。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一只小型的流浪狗,有时会尾随在人类身后,讨要点食物。但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它与狗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更像是一只狐狸。事实上这就是一种狐狸,是一种在野外很罕见的狐狸,名叫银黑狐

银黑狐是赤狐的一种,准确地说是赤狐基因突变之后的产物,起源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由于它的皮毛罕见而保暖性能佳,经驯化之后人工养殖,成为了人们养殖珍贵毛皮动物的主要品种。

除了毛色之外,银黑狐的体型基本上与赤狐相同,成年之后能长到5.5-8千克,人工养殖的银黑狐体型会更大一些,同时也更容易与人亲近,在国外是适宜家养的宠物。

不过北京门头沟地区并不产银黑狐,那么这只狐狸是哪来的呢?从其不惧人等特征来看,大概率是有人私自放生的,或者是从人工饲养环境下逃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胆大不惧人,靠人类投喂过活

其实早在10月份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有银黑狐出没了,这里的银黑狐并不止一只。

相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它们的胆子比较大,看到人也不害怕,甚至有时还会尾随人们、追着车跑,俨然一副流浪狗的既视感,不少人对野生动物了解不深的路人,也的确将其当成是一种流浪狗。

其实说狐狸是“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可以的,因为它们就属于食肉目犬科,只不过犬不同属而已。

银黑狐多是人工饲养的动物,用于皮草业,野外比较罕见,而北京门头沟并不产银黑狐,所以出现在这里的银黑狐,可以断定为外来物种。从情况上判断,这几只银黑狐应该是人工养殖的,疑被人为放生至野外。

人工饲养的动物,并不具备野外独立生存的能力,它们之所以能够存活下去,是因为周边的人们都比较好心,时不时会投喂它们。同时这几只狐狸也比较聪明,懂得向人们讨要食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工养殖的银黑狐比较温顺,但流浪至野外的它们,环境变化引起神经紧张,因此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对人有一定的攻击性。

不是本土物种,对生态恐有害

以往的物种入侵,多是外来物种缺乏天敌抑制,在环境中能够获得较大的竞争力,从而大肆繁殖至泛滥成灾的地步,这点我们参考澳洲的野兔、野猫、赤狐等动物,引入澳洲之后,基本上都泛滥了。

北京门头沟的银黑狐,情况则有所不同。首先它们是人工饲养的动物,并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如果没有人们的投喂,它们大概率是会饿死的。

其次,在当地,是生存有赤狐的,赤狐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野生动物,能在多种环境类型和气候类型下生存,可以说这几只银黑狐,完全不是本土赤狐的对手,那么这些银黑狐会对当地生态产生危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种入侵的危害有时候并不表现在直接的资源竞争上面,还表现在疾病传染等多方面上。

如果是用于皮草行业而人工饲养的狐狸,那么养殖密度就比较大,很容易造成感染上一些流行病。被放生至野外之后,这些病毒就容易传染到当地野生动物的身上,导致疾病在野生动物身上传播,从而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尤其是对于野生赤狐来说,危害更大,因为它们本就是同一类的动物,之间的接触会更加频繁,疾病的传播也更容易。

银黑狐跟赤狐之间没有生殖隔离,一旦人工养殖的银黑狐与野生赤狐交配,就容易将在人工环境下保留下来的“野外不利”基因传播到野生群体当中。比如它们的毛色、性格等等,就不适合在当地野外环境下生存。

不当新基因的引入,不仅不会增加当地生物基因多样性,甚至会造成生态灾难。可能导致本土赤狐的种群退化,更严重的是整个物种级的衰退,甚至是物种局部灭绝

总结:

罕见银黑狐在北京门头沟的现身,让一些人感到新奇,甚至不少人对它们进行投喂,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的,有被攻击的危险不说,更需注意的是流浪动物身上潜在病毒细菌。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遏制流浪动物的出现,一些人可能出于恻隐之心,会进行一些放生活动,殊不知不当的放生,不仅不是做好事,反而成了办坏事,对被放生的动物不利,也对生态环境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