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管是抖音还是头条,大家都看过那条内容,别再问我夜里去殡仪馆抬尸体怕不怕了?我更怕穷。
现在的年轻人,要背负养家糊口的责任、房贷车贷,有的创业还负债累累。收入减去支出,可剩余支配的收入很可能是负数。于是大家一边咬牙努力工作,一边祈祷不要生病。于是问题来了:真病了敢治吗?
要是一般的病那肯定要治,可要是需要花费几十万的手术呢?定期检查的意义在哪里?
这问题呀,来源于一条视频,视频中一位医生好心建议年轻人每年要定期体检,比如,做胃肠镜,提前预防食管癌结直肠癌。于是评论区有了一个令人扎心的提问:要是被检查出来恶性结果怎么办?有钱治吗?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扎心的问题不是没有根据,现实背景是:人均收入不乐观,大部分家庭负债比较高。坚持治疗就会发生一个结果,原本不富裕(紧巴巴)的家庭又多了一道难填的坑。
其实从人最终都要死亡的结论角度看,你是选择明明白白的死,还是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死。明明白白怎么死,意味着心理恐慌,面临着金钱问题带来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因为大部分情况是,病人求生欲强,家人也积极配合坚持治疗,然后治穷返贫,卖车卖房卖家产都不够填,一旦资金来源出现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是难免的。比较感人的一种方式是,病人知难而退,主动隐瞒了真实情况。但现实很残忍,检查结果一旦出来,就很难包得住真相,比如恶性肿瘤,就是癌症。你越不说清楚什么病,家人越逼着你去检查清楚。
定期体检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小病,以最低成本将小病消灭。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有些恶性疾病来得突然。
另外,你可能认为现在保险到位,治病没压力,如果有时间去肿瘤医院走走,你就知道,病人家庭,每一家都有各自的悲哀,保险也不是万能的,抚平不了病患家庭的悲伤。社会财富二八定律,年轻人大概率负债,能够轻轻松松拿出二三十万来住院的家庭,少之又少,不少家庭凑个首付买房,是集合了好几个钱袋子的力量。现实中的大病,重疾,二三十万花销只是入门,有些病有幸战胜,但得一直治疗到死那一天,能扛得住吗?家庭成员中的一个需要照顾病人,意味着又少了一份收入。为何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能戳中社会泪点?还促使国家完成多项重大医改方案?因为现实绝大部分人都病不起。
只有自己病了,一周光输液治疗就花了四五千,你就能深刻体会到那句社会人常叮嘱的话:“得什么千万别得病。”
每个人都求生欲都是一样的,知道有继续活着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所以真正能做到拒绝给家人添乱自己默默承受的人,他们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坦然面对死亡。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你没生病时,肯定会大义凛然,选择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可真的生病时,绝对是人性的严峻考验,肉体病痛折磨,思想挣扎,灵魂煎熬。
抖音里人均一部保时捷,动动手指月入上万,这些都是假象。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一步依然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一分一毫算得清清楚楚,出手难免小气犹豫,能省一分是一分,自己可以少吃不喝,背后几张嘴嗷嗷待哺,自己病不起不敢病。大家一边心向阳光,一边披荆斩棘,在与贫穷抗争,在疲倦中拒绝猝死,小心翼翼的平衡着贫穷与死亡。
结尾,祝大家钱袋子越来越鼓,一身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