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11月28日,全国已无高风险地区,仅余11个中风险地区,涉及辽宁、上海、云南共3地。
此前1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本轮本土疫情波及的省份中,有8个省份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全国本轮疫情整体上进入扫尾阶段。
可以说,现在或晚一点办马拉松,已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为什么马拉松还是不能恢复呢?
因为有更“重要”的事——北京冬奥会!

11月20日下午,中国田径协会召开了路跑赛事及活动安全稳定工作会。这次工作会,实际上是对田协15日发布《关于重申近期路跑赛事及活动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的一次强调、落实,要求相关赛事举办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当前至北京冬奥会结束前路跑赛事及活动安全稳定工作。
田协的通知中,并没有说到冬奥会闭幕前不许办马拉松,相反,还提到了低风险地区只要符合疫情防控政策,是可以办赛的。
这个怎么理解呢?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事实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管你有没有田协认证,这个时候最适宜的做法,不是硬顶着各方压力要办赛,而是顺应大势,偃旗息鼓,一切来年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路
上周有这么条新闻,可能很多人没留意到。
11月18日,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赵卫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11月16日,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接北京延庆区疾控中心报告,1名来华参加雪橇国际训练周和雪橇世界杯的外籍运动员在每日例行核酸检测中结果呈阳性,被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已按照《防疫手册》相关要求,将这名运动员转运至隔离设施进行医学观察。据了解,这名外籍运动员为此前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之一。此前已发现两例境外运动员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病例。
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为了确保冬奥会,不只体育界,整个社会,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积极支持、配合。此乃国情。
具体到体育界,这自然是头等大事。中国又是首次承办冬奥会,还碰上疫情,压力可想而知。

或许,办马拉松也不会带来什么问题,毕竟,这两年有很多场马拉松都办了,在疫情防控上,没出过任何篓子。
从体育主管部门的层面,不是认识不到这一点,而是面对冬奥会这种量级的赛事,必须谨小慎微,要确保一切安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马拉松此前在疫情防控上没问题,不代表接下来不会。而一旦有问题,带来的后果,造成的影响,不是赛事组委会、所在城市领导能够承担的。
因为冬奥会已经不远了,如果在体育口有什么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冬奥会,那就是将主管部门架在火炉上烤了。
因此,在这特殊的节点,扼制一切有可能引发问题的苗头,这种做法,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让马拉松让个路,无疑是件政治正确的事。

地位
疫情前,每年最后两个来月,都是马拉松黄金期。即便去年,马拉松也抓住了疫情间隙,在年底疯狂了一阵。
马拉松因其人员的高密集,是疫情防控的大忌,因而这两年很不受待见。
以深马为例,每年承办方会先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然后再报市里审批。之前是公安部门的意见很重要,眼下是卫健委的建议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两年深马,卫健委给出的意见都是不建议办。
不同部门,站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出发点有别。运营商、跑者觉得马拉松好重要,一定得找机会办;换到其他部门看来,兴师动众,又存在疫情风险,不同意办。大家诉求不一致时,就看谁的“地位”高,谁就拥有话语权。
马拉松作为体育圈这些年的“新贵”,因其大众性,社会影响巨大。尤其是办一场马拉松,涉及到的相关职能部门之多,是其他任何赛事都无法相比的。
在这些部门眼中,马拉松只是徒添了其工作,深层的原因,乃是马拉松尚未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城市、市民、相关职能部门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还有不少城市,每逢马拉松举办时,就有市民打市长热线投诉,马拉松影响了出行;一些职能部门,不是在服务马拉松,而是发号施令……马拉松要想有更大作为,更高地位,真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表象上,疫情让马拉松遭受重创,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在复工复产上,是有先后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优先;马拉松,其特性以及地位,注定了在最后。
实质上,马拉松行业更须直面因疫情而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如何理性、专业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自身、重塑自我,方能不断提升自己在体育界、社会中的地位。
当马拉松能够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也会有其他赛事、活动给马拉松让路的。
而在眼前,在冬奥会闭幕前,马拉松有一段漫长的“冬眠期”。肯定不好,但好过你准备着准备着,最终比赛又延期或取消。只是不知道,来年春暖花开时,我们能等来马拉松新的春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