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最近两年搞得是热火朝天。效果确实好,药价降幅非常大。

比如,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左右降至700元,骨科耗材最大降幅达 94%。

按道理,公立医院的药价降低了这么多,患者应该更多才对,可事实却是,很多民营医院的生意更好了,有些医院的接诊量甚至翻番。更多的人去民营医院用更贵的药和耗材。

不仅患者涌入民营医院,甚至连医生也蠢蠢欲动,准备跳槽去民营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现象?

好的耗材没有货

以冠脉支架为例,集采之后,国产的支架成为带量采购的品种,在公立医院的价格降幅超过90%。

可在治病这件事上,大众一点也不吝啬,宁可多花钱也要用更好的材料。只要经济可以承受,就会选择进口支架。

但公立医院有带量数额的指标要完成,为了完成指标,医院只愿意给病人安装带量采购的国产支架。非集采产品不向患者使用,甚至压根就不进货。

患者们跑了很多公立医院都无法使用进口支架,于是只有去民营医院就诊,因为民营医院不受集采的限制。

有件事也很逗,集采初期,民营医院的领导们还很悲观,心想着公立医院的药和耗材更便宜了,患者肯定就更不愿意来民营医院就诊了。当时他们积极想办法,在目录中也增加了集采中标产品。

可谁也没想到,患者们的需求却是:我要用贵的,好的材料!而这些产品都是非中标产品!

民营医院因祸得福!

资本见到这么好的态势,也加大投资力度,融资和上市都很活跃。

最近几年,民营医院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占比达到了65%左右,接诊人次增长率也大幅高于公立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营医院业务量激增的背后也有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认为,患者都愿意用好的药品和材料,集采没有实质上让患者受惠;

第二种则认为,这样挺好的,有钱人就去民营医院多花钱,普通人就在公立医院用便宜的药和耗材。至少让更多低收入人群看得起病了。

第三种声音来自于公立医院的医生,由于药品价格被压制后,他们的收入减少了。有些主任医师的月收入从四五万减少到2万多。收入减少,积极性就减少了。他们呼吁要提高手术费和诊疗费。

骨科也是耗材被压降非常大的科室。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产生了疑惑,到底要不要学习骨科?要是学出来之后,收入跟儿科一样那就太惨了。

作为个人来讲,选择专业是一生的大事,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但等到他们若干年毕业后,整个医疗行业会是什么格局,谁也说不准。

就好比在2010年以前,家长们都劝孩子选择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但当时选择这些专业的人现在就真的有苦说不出了。

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态度是:让整个行业逐渐告别暴利的时代和依靠灰色收入的时代。所以医生的收入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是大不如前了。不过医生的收入仍然是排在社会前端的!

人都是逐利的,就当下而言,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产生了跳槽去民营医院的念头。

骨科耗材,不只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还是医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科科室的收入中甚至有一半都来自于耗材,但对医生的收入影响可能超过总收入的50%。

公立医院的耗材收入减少后,医生们自然就盯上民营医院了。在那里他们可以使用非集采的耗材,提成和回扣都会更高。

有医生戏称:以后医生的事业轨迹就是公立医院练手捞职称头衔,功成名就后去私立医院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的医改牵动很多人的心。

  1. 患者在意的是看病贵,看病难,看病便捷的问题;
  2. 医生关注的是个人收入和职业发展的问题;
  3. 药企和医院关注的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利润的问题;
  4. 医保关注的是医保不够用的问题。

人都有一种跟过去对比的心理,比如过去年薪100万,现在只有50万了,心里就会很不爽。

但或许还应该横向对比一下社会的其他行业和其他人群,以及跟行业内的人群和企业。

说到底,特权解决不了问题,公平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