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

《文物》 1991年09期 陈安利 马咏钟

1989年7月,在西安东郊王家坟西北电力职工医院院外发现砖室古墓一座,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一 墓葬概况

墓葬位于西安市长缨路东段,50年代在这一带曾发掘过一批唐墓。

此墓为单室砖墓,南北向,有墓道、甬道及墓室(图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墓道为土洞式,拱形顶,底部由南向北倾剁,宽1.25,高1.92米。近北端有一道砖砌封门,釆用长条砖斜插式,现存8层砖,高1.18米。封门砖以南未作清理,以北墓道东、西壁各开一壁龛,均为拱形顶。东壁龛底距墓道底部0.1、龛高0.85、宽0.65、进深0.5米,底部铺2块长条砖。西壁龛底距墓道底部0.18、龛高0.8、宽0.62、进深0.58 米。墓道及甬道内有大量淤土,均来自封门砖以外,分析封门砖以南墓道顶部可能有天井或盗洞。

墓道北口接甬道。甬道长3.8、宽1,2、高1.84米,券顶,用双层长条砖砌就,厚约0.3米。甬道壁从高1.15米处起券。底部铺方砖。在距甬道南口2.4米处装一道 石门,由门墩、门槛、门框、门额、门楣及门扇构成。甬道北口接墓室。

墓室砖砌,平面近正方形,四壁略 外弧,穹隆顶。边长4.4米,四壁从高2。1米处起券。顶部也用 双层长条砖砌成,厚约0.3米。底铺方砖。西侧 有石棺床,呈长方形,长3.7、宽2、高0.3米。用两层石板铺就,上面一层铺长方形石板8块,规 格有1.4×0.8×0.15、1,4×0.5×0.15、0.95×0.52×0.15米几种。棺床外侧有用阴线刻成的牡丹花图案。在棺床北端与墓室北壁之间发现人头盖骨残片及铁棺钉等,铁棺钉完整的长14厘米。墓内原应有木棺,推测墓主头向北。

墓室及甬道所用长条砖有31.5×14×5.5、32×15.5×6厘米两种规格;方砖有30×30×5、29.5×29.5×5.5厘米两种规格。有的长条砖背面按有手纹;有的方砖背面有几何纹。

此墓早年被盗,清理时燕室遍地陶片,墓志断裂,志、盖散置于墓门内侧,石门倒仆,断成几块。墓道东龛内残存陶质骆驼、胡人骑俑、女立俑、小男俑等。除个别小便完整外,余均为残块,很难修复。此外,在甬道及墓道淤土中清理出象牙管1件、"开元通宝"铜钱4枚。

此墓墓室及甬道均饰彩绘壁画。甬道两壁所绘男女侍保存较好;墓室西壁花鸟图及南北两壁所绘朱雀、玄武大部尚存;东壁(可能绘一奏乐图)及墓室穹隆顶的天象图脱落殆尽。壁画作法是先在砖面上抹一层草拌泥,再涂白灰,然后作画。

二 壁画

1.甬道壁画

甬道绘男女侍,东、西两壁各6幅,其中石门以内各2、石门以外各4幅。自南向北,东壁依次为二男侍、二女侍、二男侍,西壁依次为男侍、男侍、女侍、男侍.女侍、男侍。均用墨线勾勒,然后填色。

东壁第1幅男侍。画面高0.88米。面|向南。头戴黑色樸头,身穿黄色圆领宽抽袍,腰系黑色宽带。叉手于胸前(图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壁第2幅男侍。身高0.74米。面向南。头戴黑色樸头,衣着同前。身略前倾,双手举一马球杆'(图版贰:1)。

东壁第3幅女侍。高0.9米。面向蕭。’头束高髻,朱唇,身穿对襟阔袖及地长裙,肩搭长巾,胸束带,双手笼于胸前。胸带、足尖着淡蓝色,其余部分未上色(图三)。蒯關;

东壁第4幅女侍。高0.93米。面向南。发式、衣着、姿态均同第3幅。手臂上搭一长巾(图四)9

东壁第5幅男侍。嗇0.94米。转身面向北。头戴黑色樸头,身穿圆领长袍,腰束带,鞋尖外露,笼手(图版贰:2)。此幅与第6幅均位于石门以内。

东壁第6幅男侍。身朝南,肩以上部分残缺,残高0.5米。身穿黄色长袍,腰束尸黑色宽带,双手上举(图五)。

西壁第1幅男侍。高0.88米。面向北。头戴黑色僕头,服饰同东壁第1幅。右手半握置壬胸前,左手侧前指(图六)。

西壁第2幅男侍。高0.75米。面向南。头戴黑色樸头,衣着同第1幅,足穿黑色靴。略躬身,义手(图七)。

西壁第3幅女侍。高0.88米。面向南。发式、衣着与东壁第3幅同。笼手于身前(图版贰:3)。

西壁第4幅男侍。高0.84米。面向南。头戴黑色横头,身穿黄色圆领长袍,腰柬黑色带。笼手而立(图八)。

西壁第5幅女禅。‘高0.74米。面向北。头東国鹘髻,所穿长裙同第3幅,淡蓝色,肩披帛。笼手而立(图版贰:4)。此女侍与第6幅男侍均位于石门以内。

西壁第6幅男侍。高0.82米。面向南。买戴黑色樸芙,身穿黄色长袍,腰束黑色带。腰微躬,双手似前举(图九)。

2、墓室壁画

顶部,天象图。大多已褪色,仅可看到少许流云和星净,,墓顶西南角尚存一弯新月。

墓室相邻两壁交界处均以红色边框分隔,形成4个独立的画面。其中东、西、北三壁画面面积相等,宽3.8、高1.板来;南壁画面宽2.4,高1.8米。

墓室南壁朱雀密。尾、爪已残缺。钩喙张口,'长齿外露,展翅,似作立姿,下有圆形花边垫,周围有如意云6朵。采用淡墨蔑勾勒.平涂填色的画法,施绿、蓝、黄等'色(图一〇)。朱雀图东侧即为墓门。

墓室北壁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宏武图,央致与棺床同宽,龟、蛇头部均残。四周亦有如意云纹(图——)。东部原似绘有一组侍从,现仅存靠近玄武的两人下半身:一人着窄袖长袍,腰束黑色宽带,袍下露足尖,当为男侍;另一人长裙曳地,微露足尖,当为女侍。

墓室东壁大部已残繞,仅两侧残留少许画面.南侧画一女性,肩以上部分残缺。上身着窄袖衫,下身着曳地长裙,裙下露如意云头形履尖,立于一块方形垫上。此女右側(靠近南壁)画几块山石,旁有花草。宏侧仅见左下方有山石,另残存一男性观脚。从整个布局着,东壁中部原似为一组奏乐场面。

墓室西壁花鸟图。画面两侧各有一树,树梢相交于画面顶部。右上角有两只飞翔的野鸭,相对的左上角残甌。画面中心为一圆盆,置于一黒色镂孔座上,盆中有水。盆沿立4只鸟,姿态各不相同,似能辨出斑鸠和黄莺。盆左有两只鸽子,相向而立。盆右有两只雉鸡,一前一后,展翅飞翔。画面周围空间点缀不少花卉,如梅花等。此图用轻利的墨线勾画,用色彩晕染。整个画面素净淡雅,富有生活气息(图一二)。

三 石刻

石门各部分均刻花级,石棺床表面也刻有牡丹花图案。

门墩1对。长条形。均长35、宽21.7、高14.5厘米。上凿门臼,与门框及门枢以桦卯相接。门外部分表面钱刻牡丹花图案。

门坎长条形。长78、宽22.5、厚8厘米。正面线刻牡丹花图案(图一三)。

门框1副。长条形。均长88.5、宽21、厚8厘米。两端有棒与门墩和门楣相接合。正面线刻牡丹花图案。

门楣长条形。长147、宽27.3、厚12.3厘米。下侧两边各有一长方形卯套接左右门框。两端正面各有一直径2厘米的穿孔,原似与门额上的两个穿孔相对应。正面线刻对峙的双龙,周围刻卷云纹(图一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額半月形.长约140,厚8厘米。正奪线刻朱雀图案。

门扇1对。均高100、宽50、厚7厘米。西扇正面刻一武官,头戴冠,身穿掘題长服,外罩两当,双手拄剑而立.術扃正面刻一文官,头就冠,身穿圆领长服,脚穿云头履,双手持笏而立。两门扇正中各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穿孔,周围有一圈直径12.5厘米的铁镑痕,推测门上原有铁铺首(图一五、一六)

四 随葬遗物

随葬品主畔陶动物及俑,此外还有少童陶瓷器、钱币丸1枚象牙髻。

1.陶动物及俑

卧驼9件。仰首,双緣。眼用墨线勾勒,除双峰及颈下涂朱彩外,其余部分涂黑成黄彩。长11.5.高8.5厘米(图一七)

卧马2件。一件表面涂朱,另一件除白彩,眼用墨线勾勒。长13.5、高8厘米(图J八)

卧牛-5件。头稍偏于一侧,眼用墨线勾勒。高7、长11.5厘米(图一九)。

立牛1件。颈粗短,双角上翘,体硕壮,带状尾与楼空廠板相逢。唇、耳、鼻涂朱彩,眼用墨线勾勒。长18、通高13厘米〈图二O)。

卧羊4件。全身涂白*嘴唇涤朱,眼用墨线勾勒,身上还涂有几块黑色斑。长10.高7.5厘米(图二一)。

男立俑 1件。头戴樊头,身穿袍服,腰束带。左手扶带,右手置于胸前。高13.5厘米(图二二)。

男俑 2件。一件完整。头戴尖顶胡帽,虚尖折于左侧,双目外突,高鼻。双手作控缰状,腿呈骑坐状。高37厘米(图二五)。此俑出于墓道东龛,旁有残驼,可能此俑原骑于驼上。

另一件右臂及双腿均残。头戴尖顶胡帽,身穿毛皮服装,右袒,左手置于胯部。残高22厘米(图二三、二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奏乐俑10件。其中3件基本成形。头戴樸头,身穿袍服或紧身服,手均已残失。从残臂观察,原分别持有吹奏、打击或弹拨类乐器。较完整的高13.5厘米(图二六、二七)。

牵马俑1件。双臂残映。头戴樸头,身穿紧身服,腰束带,足登觥。高52厘从姿势看,应为牵马或牵鸵俑。

男侍俑 共7件,头均已残缺。身穿阔袖长袍,腰束带,左手似提袍,右手上举至肩部。残高15.5厘米。从衣着动作分析应属侍俑一类(图二八)。

女立俑 1件。头顶及足部残缺。圆脸,朱唇,身穿阔袖肥裙。双手对举于胸前,中有一小孔。残高50厘米。男俑头 5件。

其中4件戴幞头,模头有两种 式 样∶一种较尖,于头前系带(图三O);一种 较圆,带系于头两侧(图三一)。大的残高18、小的残高14厘米。

一件为文官俑头。戴介帧。高20厘米(图三二)。

女俑头 2件。

一件束高髻。高18厘米(图三三)。另一件发髻坠于左侧。高13厘米(图三四)。

墓中还见有许多大型立驼、立马残片,可惜未能修复成型。

2.陶瓷器

陶罐1件。侈口,宽沿,罐体修长,小平底。表面遍饰瓦楞纹。口径11、通高18厘米(图三六)。

黑釉瓷罐1件。口沿残,直口稍敛,斜腹,平底。亦饰不太明显的瓦楞纹。底露胎。口径9、高14.5厘米。

青釉瓷执壶 仅存口部。喇叭口,短流,带状鑿。口径7.5厘米。

3.其他

象牙簪1件。圆锥形。长18、最大径0.7厘米(图三五)。出于龛口淤土中。

“开元通宝"铜钱4枚。“元"字第二划左挑。一枚背面有月纹。钱径,穿、厚分别奸2.45X0.6X0.2、2.5 X 0.65 x 0,2、2.45 X 0.65 X 0.18,2.55 X 0.65X0.2厘米(图三七)土于墓门外地面上。

石墓志1墓.志石有盖相残,散置于墓目内。盖布形长66.5厘米,墓顶篆书“大唐故唐安公主墓志〃,四刹线刻牡丹花纹。志石亦方形,边长66.2厘米,四侧边刻牡丹花纹。志文行楷体,共29行,满行29字,全文仅缺损3字。志文由朝散大夫,守尚书、职方郎中、翰林学士吴通微撰写(图三八)。

五 结语

1,墓主唐安公主,为唐德宗长女,皇太子李通(后继位为顺宗)之胞妹。兴元元年(784年)三月十九日卒于梁州(今汉中)城固县,卒年23岁。当年十月廿二斗迁葬于长安城东龙首原。据《新唐书·诸 帝公主列传》记载;"韩国爽穆公主,昭德皇后所生。幼谨孝,帝爱之。始封唐安。将下嫁秘书少监韦宥,未克而朱眦乱,从至城固薨,加封谥。"可知"唐安》乃始封号,死后又加封"韩国贞穆公主"。此外,志文中有"方系韦氏属"句,从上引《新唐书》中可知是指准备下嫁秘书少监从四品上)韦宥事。

关于唐安公主之死,志文中叙述简略,仅说因病遘疾而死;从有关文献记载中可知是与藩镇叛乱、德宗逃亡有关。安史 之乱后,出现了唐朝中期悉镇割据的局血。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治今河北正定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自为留后,请求继任,被德宗拒绝。李惟岳与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节度使联兵反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随后起兵响应,形成五镇联兵的局面。

唐军在襄城被围,前往援救的泾原兵路过长安,因朝廷不给犒赏,兵士哗变,,拥朱就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基)。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在奉天诏赦五镇节度使,专讨朱渔。不久,前来救援奉天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反,与朱泄联合起来,德宗又逃奔梁州(今陕西汉中)。据《新谕•朱锹传》记载:“帝(德宗)出苑北门,羽卫才数十,普王前导,皇太子、王韦二始、唐安公主及中人百余骑以从••…•夜至咸阳,饭数匕而去,贼已严向诸门,士人贏衣冒出“吴通微等追及帝咸阳……遂奔奉天。”可知唐安公主随德宗一起逃亡,辗转流离,病死于城固。

志文中提到的唐安公主母元妃王氏,即德宗昭德皇后王氏。《新唐书•昭德王皇后传》记玉氏“帝为鲁王时纳为嫔。……既即位,册号淑妃,“…贞元三年,妃久疾,帝念之,遂立为皇后,册礼方讫而后崩”。则唐安公主死时其母尚未封后,因此志文称“元妃王氏"。

志文作者吴通微,《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通微与其兄通玄皆博学善文章,德宗即位,兄弟均受封为翰林学士。通微曾随德宗逃亡梁州。西安碑林博物谊藏有吴通微贞元六年(790年)撰书的《朝议大夫俱慈顺墓志》一块,另有他在贞元二十一年(80弹)所撰的行书体《楚金禅施碑》一通(此碑文刻于天宝十一年颜真卿书写的《大唐多宝塔感应碑》碑阴)。唐安公主墓志未注明书丹者,但志文与《楚金禅师碑》碑文的希体风格极为相似,很有可能是吴通微的书逐。

2.中国花鸟画至唐代开始形成独立的画科「肖时服饰,器物圻以奢丽为简,普遍装饰花鸟纹饰。自盛唐至中晚唐,见于文献记载粉花鸟画家就有30余人,他们在表现手法上各有所长。遣憾的是,唐代花鸟画家的作品均未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文献记载及为数不多的石窟、墓室壁画或其他花鸟纹样中窺其一斑。以前发现的几幅墓室花鸟壁画,如西安郊区梁元翰墓(会昌四年,844年)西壁六扇云鹤屏风①,高克从墓(大中元年,847年)西壁残存的一幅翎毛鸽子②,杨玄略墓(咸通五年,864年)西壁云鹤屏风画③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M217墓室后壁的禽鸟屏风画④等,时代多偏晚(晚唐),而且均釆用屏风式布局,通常每扇屏面画一禽或一鸟。这种固定格式,限制了画家艺术水平的发挥,画面给人以过于程式化、呆板单调的感觉。唐安公主墓西壁的这幅花鸟画,是目前已知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一幅。它将禽鸟布置在一片树木花丛中,景色风式壁画明显高出一筹。此墓壁画线条流畅,技艺娴熟;墓主又是当朝皇帝的长女,深得皇帝宠爱,估计作画者当是画坛高手。

3.西壁第5幅壁画女侍的发式,在以往的唐墓壁画或陶俑上很少见到,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北魏壁画伎乐有与此相似的发式,值得注意。

马志祥、师晓群、梁彦民同志也滲加了清理,张斌元同志摄影,刘林同志帮助描绘墓葬图,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