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打败一个年轻人,只需要一张体检报告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调查,45.2%的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其中95后受访者表示害怕体检的比例最高,为52.3%。

害怕体检,68.1%的受访者是担心会查出身体有问题。

的确,不少疾病都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以前认为六七十岁才患的病,如今很多二三十岁的已经深受困扰。

比如骨质疏松、中风、二型糖尿病等等,一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电视节目《忘不了餐厅》,曾邀请过一位嘉宾,她在36岁时就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

如果说造成疾病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规律的作息、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那么,又是什么导致我们过上了这种带来疾病的生活方式?

《运动改造大脑》的作者、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有一本书叫《医生最想让你做的事》。

他指出,文明发展迅速,但我们的身体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种失配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包括身体健康,还有情感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约翰·瑞迪|浙江人民出版社

瑞迪教授认为,疾病不是源于人身体结构上的不足或缺陷,而是源于生活方式带来的自我损伤。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本身积累了三个核心优势,但是现代生活,让这些优势的作用正在渐渐失效。

首先,人类在运动方面很全能。

猿类都能跑,但跑不快,也跑不远,但人类可以。

跑的前提是直立行走,同时需要调动大脑来进行协调和规划,在运动方面,人类就是个全能选手。

而今,很多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运动量只有从家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

其次是人类饮食的多样化。

人是杂食动物,肠道中有成千上万种菌群,它们分解食物后给食物增加的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饮食多样性,能确保人类摄取种类足够多的微量营养素,以支撑复杂的人体运转。

但是今天的人类,食物中大量的是能快速提供能量的精加工制品,丧失了食物本身的完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人类富有同理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意大利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镜像神经元”的细胞。

研究人员在猴子吃花生时对其大脑进行监测,观察到一组神经元在放电。

如果让一只猴子看另一只猴子吃花生,它脑内的同一组神经元也会放电,就好像它自己就是那只吃花生的猴子,那就是镜像神经元在放电。

人不仅仅能察觉到他人的感受,甚至还会感同身受,这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有同理心,人类才能凝聚在一起,才能合作。

而今天的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不愿与人相处,更喜欢独自面对世界。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曾经进行过一项覆盖全世界187个国家的大规模研究,对死亡、身体虚弱及生活质量下降的成因进行了调查。

研究认为,全球范围内,造成疾病和身体虚弱的12个危险因素分别是: 高血压、吸烟、酒精、油烟污染、水果摄入较少、体重指数高、高血糖、体重低、空气污染、缺乏活动、盐摄入量高、坚果和籽类食物摄入量低。

万事万物的运作方式,都是相互联系的,包括饮食方式、运动方式、睡眠方式、思考方式,还有生活方式,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比如,科学家发现,抑郁不仅仅是大脑的一种状态,可能与日常锻炼或者对蔬菜和蛋白质的选择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肥胖可能是由饮食引起的,也可能与细菌多样性或缺乏睡眠有关;

工作中的挫败感,也许不需要在工作中消除,而是可以通过运动、和宠物相处等方式得到治愈……

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

因此,健康不是某一个习惯的改变,而要遵循“进化教会我们的健康准则”:

准则1:低碳水、多样化饮食

碳水化合物构成了今天人类多数营养的80%,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带来了许多疾病的高发病率,比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等。

人类进化过程中,摄入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都是以纤维基质为基础的复合物,也就是小麦、玉米等食物。

这种食物的消化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身体调节葡萄糖的含量,也需要时间。

而如今,人们摄入的许多碳水化合物都是以简单的形式存在的,其中大部分是葡萄糖,有时甚至直接溶解在水里,比如各种饮料,这种做法完全绕过了消化系统进行均化作用的过程。

准则2:运动改造大脑

缺乏身体活动,是至少20种慢性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且还会让人变得更加愚钝。

因此,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可靠途径,体育锻炼的关键不在减重,而在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做什么运动来保持健康,只有你认为它有趣,才能算是合理的。

准则3: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8.5小时的睡眠,但是现代人能睡够8小时就已经很好。

如果睡眠不足,除了疲劳无法消除之外,人还会变得肥胖、虚弱、愚钝。

作者认为,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的安全感。

无论是夜晚的长眠,还是白天的小睡,只有在安全的环境里,人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

同时,白天晒太阳和晚上关灯睡觉同样重要,这能够让身体的昼夜节律与地球的节律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则4:注意和感知当下

人永远都处在快速流动的信息流中,狩猎采集者要随时识别身边的威胁或机会,寻找前方有猎物的线索。

今天的人类也要随时发现身边的危险,或者留意到一位重要的人刚刚走进门,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从信息流中挑选有用信息

准则5:在自然中寻找我们的天性

人类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

《自然的大脑》一书中,作者对成人护理中心进行的研究显示,当受试者身处花园环境中时,皮质醇水平会下降; 在有植物摆放的室内环境中,受试者的压力会更小; 注视小溪、山谷、河流、梯田、水域、果园和农场,也会对受试者起到治疗效果。

只要置身于大自然中,就会增强人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实现健康和营养的杠杆就是与自然接触。

准则6:与他人连结才能赢得幸福

人是合作的产物,我们与他们合作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是原始的、基本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一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牢固与否。

一个团队合作和凝聚的程度有多高,它的生存的优势就有多大。

准则7:保持适度的压力

面临威胁时,身体会采取自己的应对方式。

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能为战斗或逃跑提供额外的能量;

消化系统会暂时停工,以节约能量;

面部肌肉收缩,从而做出凶狠的愤怒表情;

咽部紧缩,以便紧急呼救……

一旦威胁消失,这些反应又会消失,人重新放松下来。

这种时而兴奋、时而放松的循环过程,是人类能够成功应对自然界危险的基础。

生活中偶尔面对压力、应对挑战,对维持机体“内稳定状态”的一种锻炼。

人是造物的杰作,我们天生就会优雅地运动,天生就喜欢新奇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天生就渴望拥有广阔的空间,天生就会爱别人,最重要的是,人还有自愈力,身体能够自我修复。

维持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激活这些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与大自然相处,找到让自己兴趣盎然的运动方式,好好吃饭,认真睡觉。

健康,就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