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早在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时候,毛主席就这么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依然要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清长大捷,毙伤俘虏“联合国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连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也在撤退的途中身亡,“联合国军”撤到了“三八线”附近。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在朝鲜半岛站稳了脚跟,美国“一统”朝鲜半岛的图谋被粉碎了。用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那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来形容中国最为合适,柳亚子在《浣溪沙》中写道 “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新纪元。”

对比中国人的狂欢,美国人则是很失落,因为“美国传统的理想和正义观被中国的军队粉碎了。”美国精英分子彻底被打懵了,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美国精英阶层无法接受这样的失败,毕竟从建国以来还没有遭受这么惨重的失败,不仅麦克阿瑟接受不了,杜鲁门也不能接受,所以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解决朝鲜战争。然而原子弹不是杜鲁门想用就用,这一消息让西方各国震惊,荷兰代表“含着泪”对法国驻联合国代表说师傅能够避免战争。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英国首相艾德礼则亲自飞到华盛顿,要求美国澄清关于“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一事,希望美国承诺不会在朝鲜半岛使用原子弹,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将英国从世界霸主的领导地位打了下来,再来一场“核大战”,说不定英伦三岛直接沉没到大西洋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面对汹汹舆情,杜鲁门不得不承诺不使用原子弹,但美国在朝鲜半岛仍不死心,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积极活动,以出台一个朝鲜停战的提案。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通过了一个13个亚洲国家提出的停火提案。这是美国的阴谋,是一个缓兵之计,中国自然不会上当,毛主席明确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事实证明毛主席决策真英明,经过第三次战役8个昼夜的作战,将战线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粉碎了美军的“停火”阴谋,彻底逆转了朝鲜战局。

树欲静而风不止: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取得了歼敌5.1万人左右的辉煌战绩,但是没有任何一场胜利是敌人双手奉上的,是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比如长津湖畔的“冰雕连”。没有制空权、缺乏炮兵支援,两次战役参战的炮兵仅拥有五六十门火炮,累计发射炮弹1054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只能靠志愿军战士们手里的轻武器,所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二次战役结束,东线的第九兵团由于减员太多不得不后撤休整,失去了参加第三次战役的机会。

第一、二次战役,距离鸭绿江不过一两百公里,可就是这么短短百余公里,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都难以维持。不是国家没有物资提供给志愿军,而是没有制空权,国内的物资堆积在鸭绿江西岸根本无法运抵前线。物资用火车汽车运抵鸭绿江畔,朝鲜的铁路、公路都被炸断,美军侦察机不间断地巡逻,只能够靠人扛肩背,效率可想而知。西线42军的一个班,被分配了一双棉鞋,谁有权穿这双棉鞋?战士们做了一个决定,谁在外值班谁才有权利穿。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在下碣隅里扼守1071.1高地,经过团部特批,才得到两小筐土豆,高地上的战士每人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胜利固然让彭德怀欣喜,但是看到战士们是用生命换来的胜利,他不止一次地说:“拿这样的战士,一个去换两个、三个不值钱的美国少爷兵,我也不干。”

经过两次战役,彭德怀已经发现了志愿军落后的后勤补给,他估计这场战争可能要打成持久战。志愿军在精神上可以反复碾压“联合国军”的战斗意志,但是受限于国力不足,身体上被美军的飞机、大炮蹂躏,再精妙的战术战法,在实力面前是大打折扣的。

此情此景,作为志愿军最高统帅的彭德怀不能不反复思考权衡,彭德怀认为,入朝作战两个月,部队经过高强度的作战已经十分疲劳,现在兵员尚未补充、粮草弹药补给不足,最好休整两个月,补充了损失的兵员、更换了苏联的武器装备,等到1951年的春天,天气暖和再战。

彭德怀向毛主席发电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前线统兵大将,对前线的战事有更直观的认识,彭德怀的意见自然举足轻重。

与此同时,包括印度、缅甸、埃及、印尼等联合国13个亚洲国家也呼吁停战,并在美国的压力下,亚洲国家在联合国提出了停火提案。

对国际局势洞若观火的毛主席自然明白这是一个阴谋,他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既然是持久战什么时候越过“三八线”并不是很重要的事,原本的计划也是在第二次战役之后志愿军进行休整,但是13国提案让毛主席警觉了起来,也是美国的缓兵之计。

在志愿军司令部焦急等待毛主席回电的彭德怀,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毛主席回电说: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于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彭德怀还在“进谏”:“……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增加了纵深……我军目前应该采取稳进……已两个月不能安全休息,物资不能及时补充,加之气候寒冷……”

毛主席复电很快就到了,坚持发动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毛主席的决策无疑是英明的,经此一战彻底粉碎了美国“先停火,后谈判”,企图争取喘息时间的企图。志愿军打过“三八线”,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直逼三七线,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也让美国认识到,朝鲜问题只能通过谈判才能解决了。

美国人的阴谋:

第二次战役失败后,美国人很震惊,陷入了一个无法前进又不能后退的局面,正在此时,1950年12月5日,联合国13个亚洲国家代表向中、朝呼吁停战,这正符合美国的意图,所以在美国的压力下,联合国通过了印度等13国提出的停火提案,而提案的核心是“停火”。

12月14日,在美国赞成的情况下,联合国大会13国提案,并确定由伊朗、印度和加拿大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一个“三人小组”来协调朝鲜战争的停火事宜。然而这种“先停火、再谈判”的态度,只是美国为了争取时间,调兵遣将而已。

就在13国提案通过的第二天,杜鲁门宣布美国自16日起进入“紧急状态”,表示美国将会将战争进行到底,宣布增加美国军火产量(一年内把飞机、坦克的产量分别提高5倍和4倍以上),扩大军队(从250万扩充到350万人),并成立了类似二战时期的战争动员机构——国防动员局。

美国的种种态度,无疑是表明战争将持续下去。对于美国人玩弄“停火”,实则备战的情况,中国早有预料。当印度驻华大使向中国递交的13国关于朝鲜战争停火的倡议备忘录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案头的时候,根据指示外交部回应印度方面:为什么美国打过三八线的时候,13国不发出停火倡议呢?

在13国提议停火前,毛主席就敏锐的觉察到国际上可能出现的变化,说:

“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敌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美帝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是不可靠的,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

领袖的猜测是很有道理的,尽管表面上美国说希望停火谈判,但是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却提出,在停战协议达成之前,麦克阿瑟“在作战上不受三八线的制约”。这个意思很明显了,你不准越线,要留给我休整的时间,以图再战。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决定让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再打一场战役,他向彭德怀发电指出,就是要打掉人们头脑中的“三八线”,如果不打这一仗,“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过“三八线”:

既然必须要打,接到毛主席12月13日的电报后,彭德怀进行了排兵布阵,12月30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30万人(其中志愿军23万人左右)全部准备就绪,特别是39军116师,在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冒着零下25度的严寒,将突击部队7500人隐蔽运动到敌人阵地前150米至300米地段而未被发现,只等一声令下。

195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夜,在东起麟蹄、西至临津江口的200多公里的战线上,30万中朝联军向“联合国军”构建了“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这也是朝鲜人民军崩溃后,第一次大规模地投入战斗。

尽管此时李奇微接任了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并被麦克阿瑟委以指挥“联合国军”地面部队的重任,但是他的到来并不能扭转“联合国军”士兵心里的恐惧,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领导都丧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老是盼望着能早日乘船回国……”

李奇微不得不放弃让“联合国军”由逃跑转入进攻的念头,构建起一条长250公里,纵深达60公里的“三八线”防御阵地。然而战斗刚一打响,潜伏到南朝鲜第1师面前的116师,仅用5分钟就渡过了临津江,116师一路向南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成为朝鲜战争中向南打得最远的一支志愿军部队。

与此同时,38军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在汉川滩搭起了一座浮桥,放着安稳的武汉监狱长不当的曹玉海,带领1营作为突击部队,一举突破了号称“钢铁防线”的敌人阵地,由于突破的太过迅速,还以为阵地是南朝鲜军队防守,直到看到高鼻梁的美国人才知道这是美国人防守的阵地。第二天曹玉海率部泅渡汉江,以一个孤营深入敌后40多公里,光是美国鬼子就歼灭了300多个,曹玉海因此被称为“钢铁营长”。

只用两天的时间,李奇微构建的防御阵地就彻底崩溃了,1月3日,李奇微不得不下达了撤退命令,命令部队撤退到汉城以南组建防御阵地。

1月4日,志愿军116师率先进入汉城,1月8日,仁川港被占领了,似乎只要一鼓作气打下去就能将“联合国军”赶下海,国人沸腾了,连《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要把“美国侵略者赶下海”。

打了几十年仗的彭德怀,可不是金日成,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迷住双眼,认为敌人的后撤有诱敌深入的嫌疑,于是1月8日,彭德怀断然下令停止前进,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

这让司令部的苏联和朝鲜人大吵起来,苏联驻朝鲜大使,朝鲜人民军实际上的总顾问史蒂科夫说,哪有这样打仗的,明明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史蒂科夫甚至向斯大林告了状,但是斯大林看过了毛主席转发彭德怀的电报后,把这个不懂军事的史蒂科夫调回了国内。

然而不满的还有金日成,他希望彭德怀命令部队继续进攻,早日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毛主席发给彭德怀的电报让他有了底:

“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以南进,则亦建议提议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的最高统帅,掌握着几十万大军的生死,自然如履薄冰,几年后彭德怀回忆这场战争时还在说,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从未害怕过,但是当志愿军打到三七线附近时非常害怕。几十万大军抵达三七线附近,将后勤补给线前移了几百公里,面对空中、地面、海面的打击,战士们物资供应困难,吃不饱穿不暖,非战斗减员增多,绝对不能再继续前进的了。

彭德怀的判断很准确,志愿军不仅无力前进,连守住现有的地区都很难,美国绝不能容忍汉城丢失,在扩军备战准备“收复”汉城。而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支持,即志愿军在仁川以及汉江以北地区先休整两到三个月的表态,则是彭德怀的底气所在。

不过,敌人没有给我们的志愿军充足的休整时间,1月25日,“联合国军”发起了全线反攻,志愿军被迫发起了第四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