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婚礼的朋友都知道,人们总爱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可见,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是大家乐意看到的。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生孩子,出生率逐年降低,老龄化逐年提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专家任泽平认为,我国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正在加快,如果不调整生育政策,人口峰值将会临近,人口形势严峻,将会影响人口可持续和长期经济增长。

实际上,前些年我国放开了二胎政策,也是希望能够调整人口结构,但是根据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整体降幅达到683万。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左右,相比2019年又减少了263万人。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大趋势,但是我国的状况又有所不同,老龄化到来更加迅速,未富先老成了一大趋势。放开二胎没有起到催生效果,如果人口增长速度继续下滑,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未来的养老问题将更加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率跌破1%,人口警报拉响?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其中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0.852%,跌破1%,创下1978年以来的新低。而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仅为0.145%,也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在总和生育率方面,20世纪末,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即一对夫妻大约会生两个孩子,但是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相当于每三对夫妻一共生4个孩子。有关专家透露,1.3的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正常的更替水平2.1,说是人口警报拉响,并不为过。

生育率走低,结婚状况也不容乐观。统计年鉴中还有一个重要数据,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为814.33万对,相比2013年大概减少了530万对。考虑到老龄化已经到来,结婚率也在下降,如果再不进行政策调整,未来的人口下降趋势将更加难以扭转。

住房和教育,成为阻碍年轻人生育的两座大山。

从单独二胎到放开二胎,到如今放开三胎,体现了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2021年的全国出生人口数量还没有出来,但是从放开二胎之后的数据可以看到,仅仅调整生育政策并不能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鼓励生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少数不婚和丁克家庭以外,对那些想生而不敢生的年轻父母来说,住房和教育成为阻碍他们多生孩子的两座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房价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在深圳,房价收入比达到40左右,对普通家庭来说,需要40年的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在众多三四线城市,过万的房价也十分常见,而这些城市的平均月薪可能就只有三四千元,买房同样不容易。买下了房子之后,还要为房贷开支操心,除开房贷、车贷以及日常开支之后,还剩下多少钱可以用来养育孩子呢?买下一套房已经不容易,要养育三个孩子,仅靠夫妻两个人是忙不出来的,还得请父母过来帮助,这样一来,至少需要140平方米的大三房才行。更何况,房子与教育资源关联,在不少城市,如果没有房子,只能上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迫于生活压力,许多想要孩子的夫妇,也会放缓要孩子的计划。

教育费用同样不容忽视。80后、90后们本身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成为父母之后也不愿在孩子身上降低期望,升学压力又大,家长们不敢懈怠,导致年轻父母不得不为此花费高昂的费用。曾经有媒体做过统计,如今父母养大一个孩子到15岁,包括奶粉、教育费用、学杂费等等,平均需要花费40~60万元不等的费用。普通一二线城市,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大约要花费100万到200万之间。

2021年新建议来了,父母们表示赞同。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房价和教育成本挤压着人们的钱包,也让一些经济实力一般的父母放缓生育孩子的计划。但是对于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2021年相关部门已经出手了。针对楼市,有三道红线和房贷两道红线限制房价的上升空间,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回落,2021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中,70%以上的城市二手房房价下降。针对教育成本,今年的双减政策打击了课外辅导班,一些大型的课外辅导机构也面临转型。

除此之外,2021年还出现了更加务实的建议。

任泽平在《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1》中建议,生育三孩应该减税,并且要将0~3岁的托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大对托育机构的支持。在教育方面,应当推广多校划片,降低对房产与教育资源的依赖程度。另外,还要实施差异化的经济补贴政策。

2021年,人口学者梁建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降低家庭的养育负担。相对于教育减负来说,购房优惠更加直接,比较能快速见效。梁建章建议,应当在房价高的人口流入地区,加大土地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要发放家庭补贴,补贴形式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减税或者购房补贴,他还提出了“一孩家庭买房9折,二孩家庭买房7折,三孩家庭买房5折”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务实的建议一出,众多年轻父母都表示赞同,因为房价和教育是阻碍人们生活的两座大山,而专家的建议正好是在降低房价成本,降低养育负担等方面提出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多鼓励生育的措施会到来,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也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