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7年,曾经出现过一款特殊的外销贵州 茅台酒 ,它如同昙花一现般,来去匆匆,仅一年的时间便淡出国际舞台。然而就在2015年,时隔近60年后,它又以216万元的高价出现在了保利秋季拍卖会上,这款素有“绿美人”之称的“金轮牌”外销贵州茅台酒以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已蜚声海外。但在1956年以前,它的包装一直沿用仁怀当地生产的土陶瓷瓶,各地出口商认为甘冽香醇的酒质与简陋的包装很不相称,纷纷要求改善茅台酒包装。

于是在1957年, 茅台酒厂 开始试制白瓷酒瓶,随后还专门从江西景德镇请来两位八级技师指导生产,专家们考虑到瓷瓶的美观和重量,使用了“浆胎”技术,酒瓶有类似宋代汝窑的开片,十分美观。

“绿美人”就在此时诞生了,它的包装也是茅台酒厂最早试制的白瓷酒瓶。不同于传统土陶瓶的笨重器型和沉闷颜色,白瓷瓶“绿美人”就像是从一群丑小鸭里脱颖而出的“白天鹅”。

在酒瓶的封口上,“绿美人”摒弃了传统的油纸包木塞外套猪尿泡的方法,而改用当时先进的木塞封口法,木塞外再用塑料封膜封口,更加规整严实、科学美观。

据《茅台酒厂志》记载,在1957年茅台酒产量为283吨,仅为现在的0.6%,其中用来出口的茅台酒更是少之又少。当年,茅台酒每吨价格为3574元,每瓶零售价为2.97元,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奢侈品”和“稀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这款酒生产的时间不长,仅生产至1958年,因此存世量很少。究其原因,约有三点:

一是茅台酒厂从1958年起,外销茅台酒开始启用“飞天”商标。二是正标上贵州茅台酒的威妥玛拼音“KWElCHOW”写作“KWAlCHOW",疑为笔误;三是背标文字出现寥误,将茅台酒在1915年在巴拿马获奖误写为"1919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