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很多诸侯国皆有传承,其中有同名者也不在少数,比如虢国就曾有四个,东南西北各有一个虢国。还有燕国也是有北燕和南燕之说。我们今天所知的燕国,应该就是最早定都在北京地区的姬姓北燕,其实在春秋以前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名字,是为郾国。而南燕国活动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河南地区,在春秋伊始还很是活跃,只是在后来的春秋之世,这个燕国就难见史书,或许已为北燕所灭。但这个南燕国,国君为姞姓,史书中也有称其为姞姓燕国,其渊源要比北燕国更为长远。

《史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其中姞姓即在其列。可见姞姓也为黄帝后裔。跟姬姓燕国不同的是,姞姓燕国只是上古圣君后裔,周天子分封这个燕国的目的,当然是为迎合各大族群。当姬姓燕国作为周人部署在幽州之地的重要力量,长期与殷商旧族和戎狄部族为战,姞姓燕国对中原事务反而要更为主动。

《左传》载:“卫人以燕师伐郑”。春秋之世,郑庄公正在图霸中原,曾与北方的姞姓燕国对战。郑庄公与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较为频繁的战争,其中卫国因与郑国相邻,长期受到郑国的侵扰。而卫国为反击郑国,则与姞姓燕国形成战略同盟,对郑国展开反击之战。这场战役,郑国人相当重视,派出了大夫祭仲、原繁、泄驾带领三军迎敌。同时,郑庄公还派出了公子忽、公子突两大嫡子,迂回至姞姓燕国后方,推行前后夹击之战,姞姓燕国惨败。

史书有:"卫师,燕师伐周。二十年郑伯执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可见姞姓燕国在这段时间里,与有忤逆之心的卫国蝇营狗苟,不仅对衰落的周王室落井下石,更为甚者还派出大军攻打周王室,这显然不符合郑庄公试图独霸中原的战略方针,遂才有郑国拘役燕国国君之事。姞姓燕国对周天子的态度,显然很是符合那个纷争之世,即是当时的整个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即周天子的影响力已不及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姞姓燕囯此后数十年间,皆受郑国之压迫,少有主动参与对外征战之事。到郑文公时代,姞姓燕国似乎还出了个有见识的囯君,充分利用了周王室定下的“与异姓联姻”的政策,主动把女儿嫁给了郑文公,即为燕姞。这位燕姞受到文公宠爱,后来生下了公子子兰,即为后来的郑穆公,郑与姞姓燕国之间遂成更为稳定的同盟关系。

《左传·宣公三年》借郑国大夫石癸的话:“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有很大程度的可能,至少在郑文公时代,姞姓燕囯已经将政治力量安插到郑国朝堂与后宫,也才会有朝臣主动为他们说好话。只不过,姞姓燕国似乎选错了对象,因为郑国很快就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