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现在凡事讲第一,广西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常常被人提起,还有点“争议”,那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县,又有谁会提起呢?

在1949年11月初,解放大军分三路南下,兵指广西,唱了一出很经典的大戏——大迂回,大包抄运动战。12月11日,到达钦州海边,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因此,12月11日成为广西的一个大日子,现在每年这天都有活动纪念。

民国西隆县

不过,真要较真看局部地区的历史,就另有故事了。单说意义上的解放,广西最先解放的,不是南下大军首先到达的全州,兴安,而应该是平冶县,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大军进入广西之前的1949年10月23日,平治县被地方人民武装解放了,成为《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现百色·平果境内》;

还有,广西虽说不大,但是当时有九十几个行政县,解放大军自然不是一夜间全部占领,12月11日只是个标志性,象征性的日子。真的全境解放,总要一个县一个县的去跑,一地一地的清除障碍,自然就有个先来后到,有第一个,也就有最后一个。

这就是本文的内容——西隆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1961隆林县

西隆县,民国时期广西最西部的两个县之一,因为山高路远,地偏难行,加上当时的局势复杂,所以直到1950年3月1日,解放大军才进入西隆县城,标志着西隆县解放,成为广西最后一个解放的县(查了边远的几个县,没发现在这时间之后的)。

到1951年8月,在新的一轮行政区划改革过程中,当时西林县的岩界、那劳、龙潭、西平、古障、马蚌、八达七个区并入西隆县,按照两县合并重命名规则,西隆县为主体,西林七区为辅,所以,取西隆的“隆”,西林的“林”,新合并成的县就称为:隆林县。

到1953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行,这片区域少数民族为多,所以改设为: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再到1955年9月,再次改革,改“区”设县,也就是今天的隆林各族自治县了。

至于后来1961年6月,隆林重新分县,南六区复置为西林县,北八区沿用隆林之名,西隆县名没有改回来,这就是后话了,《广西人文:“广西省尾”,地于极西——寻访西林县的历史脉络》。

清《西隆州志》

“西隆”改“隆林”也就是几十年间的事情,沿革清晰,属于现代故事,但要找找这片区域再久远一点的历史,那就得翻翻地方历史古籍,看看地方老故事了。

广西偏西一带区域,大部分地方在历史早期,是鲜见于史籍的,即使有也是很少,很模糊,很朦胧。隆林这个区域,直到南宋以前,都是区域行政的边缘地带,本身没有行政建置。久远就不说了,汉时属句町县,这个“句町”所指的历史可就精彩了,但由于这地块的历史记载十分混乱,也就不能一一理清了,反正按现代的行政划分,那时候,这里隶属于云南地界早期的历史。

有史籍说,早在宋皇祐年时,狄青平息侬智高后,把这片区域以行政划分,除了设州县外,在更广大的地区还有“峒”这样的行政单位,这个位置叫安隆峒,有安乐隆阜之意,也算是这个地方第一次有了具体的行政建置。(也有史籍说是在宋宝祐年间设安隆峒)。

泗城州三十六寨,安隆寨位置图

到元代,也就短短三五十年时,这里变化就频繁了。

元致和元年(1328年),这里改设为州,建立安隆州,辖安隆峒,隶属云南行中书省。

这个说法也同样是混乱的,元,明之间,这里有一个“来安”的行政建制,元为路,明洪武改为府,“来安路”“来安府”,具体是什么样的历史,不同史籍各种记载实难理清。

总之,到明洪武后,安隆州废为寨,即安隆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安隆长官司辖区图

没过多少年,到明建文帝时期,贵州一带的普安土酋叛乱,1402年泗城州土官岑善忠的次子,岑子德(得)跟着朝廷出兵平乱,因此得到了功绩,于是朝廷给他封赏,在安隆寨这个地方,改设为安隆长官司,由岑子德任长官,管理地方,并得到世袭的权利。

从此,结束了“云南的历史”,归广西泗城州辖,正式进入到“广西的历史”。

关于这个,也有史籍,特别是明代的史籍,记载说安隆长官司设立于永乐初年。那为什么有这么一点时间差,时代差,有建文朝,永乐朝之说呢?

说白了,还是建文,永乐两侄叔之间的那点事,了解明朝那点事的都知道,建文早在1402年六月时,在宫中大火中不知所踪了,建文朝结束了,而永乐帝也于六月已巳日登基上位了,永乐朝开始了,而普安土酋叛乱被平息于1402年的十二月,

所以,安隆长官司设于建文,永乐两朝重叠转换的那一年,两说都不算错误。

最开始的安隆长官司,设司治在今天田林县的旧州镇,最开始还是泗城州辖,后来,岑子德得到进京面圣的机会,献了几匹马给永乐帝,顺便上奏,希望把安隆长官司的地位提高,更改为长官土司知州衙门。

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想把类似于现在“镇”“乡”一级的行政地位,提高到和州府一级相同的行政地位。结果,他送的几匹马很得永乐帝的喜欢,于是,永乐帝作个顺水人情,回个礼,批准了这个奏折,并发了一枚正式官印给他——孔字九十九号州印。

从此,安隆长官司从行政地位上脱离了泗城府,成为广西布政使司的直隶行政单位,行政地位来说,还是很高的,直隶长官司,那算是和泗城府知府同级了。

不过,岑子德一系世袭安隆长官并没有万世绵长,正史中的说法,并没有记载很多西隆岑子德一系的世袭谱,就简单说到明末时,岑子德一系故绝无嗣,引发岑氏家族内部争乱,相关族人你砍我斩,各种“操戈不休”。

毕竟空出的长官地位,虽说不是什么高级官位,但在地方来说,这可是土皇帝的存在,这就是争权的思想所致了。

但地方家族史则有地方家族史的说法,按《岑氏族谱》“西隆族世表”记载,岑子德为第十一世,传到第二十世岑光裕。岑光裕娶的是广南府农氏,结果生两子都夭折,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岑光裕夫妇被谋害了,因为他无后,所以之后岑氏相关的“舍族”都声称自己有继位权,都说应该轮到自己替袭长官,为了长官司的官位,岑氏族内“操戈不休”,长达四十七年。

西隆州土人,土妇

家族内的争斗,大清可是有了机会。

经历改朝换代,大清替代了大明,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时,广西境内基本稳定下来。朝廷出于对三藩割据的教训,也看到土司制度的利与弊,于是,锐意消灭土司,制定了改土归流的标准。

那安隆长官司这种 “绝嗣争秩,操戈不休”几十年的状态,正好撞到土司制度改革的枪口上了,于是康熙高兴的大笔一挥,下个红头文件,既然安隆司的长官之位有争议,干脆谁都不要争了,让朝廷来管理,改土归流吧!

从此,岑氏安隆长官司就被改归置为西隆州,隶思恩府,由朝廷派流官治理地方。西隆岑氏也由此慢慢的没落,慢慢被历史遗忘,再也查不到谱系,或是不被记录了,退出了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初西隆州辖区范围

改制西隆州之初,地方的行政事务还是很频繁的。西隆州隶思恩府,西隆州离思恩府城距离就远了,没有十万八千里,也隔有几千座山了,之所以由思恩府伸长手去管辖几千里外的西隆州,那就是故事了,改天再说。

从地方行政管理上来说,一个行政单位离隶属总部很远,那肯定很不方便的,也脱离现实,难于管理,像西隆州这样,说起来就相当于思恩府的一块飞地一样,所以在雍正五年(1727年),地方官员认为山水相连,就近管理比较好,就上书要求改隶泗城府,这样才符合区域的行政设置。

最后改隶泗城府的公文得到批复,西隆州从思恩府析出,改属泗城府,区域新的局面开始,于是,在雍正七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西隆州开始了新的建设工作,首先就把州治迁到里仁塘(今新州镇),相对旧的州治来说,这也就是新州治了,才有了今天旧州,新州的地名说法。

雍正八年开始,西隆州州城开始建设,承接原来安隆长官司的十二甲,五百九十四寨。之后就是在朝代中西隆州的各种历史进程了。

有过清代高光时刻,在雍正年时,曾改为西隆直隶州,辖西林县。到乾隆七年,又撤直隶,改为泗城府治下西隆州。

正是这样的改来改去,西隆州自身承接下来的辖地也慢慢变小,像如今南盘江以北的广大地方,划到贵州,如现在贵州册亨县都是原来安隆长官司的地盘。

到民国建立,随着省县二级制的实行,撤州府,统一改为县,由此,西隆州也就改为西隆县。

作为一个建制八百余年的地方,曾经的安隆,过去的西隆,如今的隆林,历史演变中,自然还有很多的地方故事。

正是:一“隆”历史八百年,地方故事几箩筐

这就改天再说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