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配合“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部署的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的课后延时服务至今已有快三个月了,各地都是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这项既能解决家长接孩子的难题又能让学生正常放学后有更好去处的课后服务活动。

要想课后延时服务取得最大程度的实际效果,除了足够的场所、充足的资源、便捷的设施、丰富的内容等之外,师资力量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这决定了课后延时服务能否达成预期的效果,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本校教师自然是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主体。

因为涉及到学校教师的参与,学校会从整体上对参与教师的人选和数量作出适当的安排,虽然说是自愿参与不得强制,但由于工作量的加大和工作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导致教师的不情愿,强制性安排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校必须要开展这项活动而且还会将教师的参与纳入考核。

今天看到有位老师发布了与此相关的信息(如上图所示),说学校很多年轻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拒绝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按理说,年轻教师为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长远职业发展(评优评先)应该是积极主动参与才是,毕竟,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烈,非常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年轻教师如果在学校“强制安排”下还是拒绝参与的话,这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个人来说都是很不利的尴尬。年轻教师因时间关系拒绝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总不会都是年老教师吧。年老教师也会不会有各自的理由呢?这其实就是实施课后延时服务争议最大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