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田蕴章常常出言抨击书法中的歪风邪说,倡导走正统的中华文化之路。而这一次,他将矛头指向了鲁迅,直言:"字挺好,但不是书法,更不是书法家!"此言一出,便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鲁迅先生从小便热爱书法,更是对传统书法有着极高的评价,他的字也获赞无数,怎么可能不是书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与书法

鲁迅先生从七岁上私塾学描红,十二岁入三味书屋,跟着寿镜吾先生习字,以欧阳询的欧体为主,每日练大字一张,数年来从未间断。

除规定的课业外,鲁迅还喜用楷体抄写古文奇字,由此便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基础。日后鲁迅又对传统书法中的拓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古碑,对其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鲁迅曾经和王鹤照一起去过绍兴石佛寺,两个人曾聊到了拓碑,他就教王鹤照拓碑,并把拓碑的步骤一五一十尽数说出,当时他的一番言语,完全是一个行家里手的经验之谈,没有丝毫的慌乱与犹豫,足见鲁迅对拓碑的了解。

除了拓碑,鲁迅先生还看过抄过无数名家名帖,其中,他非常喜欢弘一法师,陈师曾,乔大壮的书法。

他认为弘一法师的书法,能以安静而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还曾特地托日本好友内山"乞得弘一上人书一纸";也曾请陈师曾为他的出版的《域外小说集》题签封面;请当时才二十出头的乔大壮题写一副"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的对联,挂于他北京"老虎尾巴"书房内。

鲁迅对书法有着极高的见解,在先生眼里,书法虽不是画,不是舞,不是歌,却兼具了诗的韵味,舞的节奏,歌的旋律,这也成为了先生一生对书法的不懈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书法的特点

鲁迅先生的字也确实做到了他追求的那样。郭沫若就称赞他的字"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甚至说他的字"远遂宋唐,直攀魏晋。"《鲁迅手稿丛编》的编辑王培元也在看完先生的字之后为之惊叹,甚至直呼感受到了"魂飞魄散!"

鲁迅先生的字,兼采众家之长,有着"二王米赵"的风采,但同时却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字,多是中锋圆笔,圆润而又不失厚重,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行云流水、高雅自然的韵致。

先生更看重书法的实用性,留存下来的艺术表现性很强的草书则寥寥无几,或许就是因为先生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书法家来发展,他的字才能显示出平和、慰藉人心的力量。

先生曾在与川岛讨论书法美学的标准时说到:"不能因为我所写的字不怎么好看就说字不好,只因我看过许多碑帖,所以写出来的字并没有什么毛病。"故鲁迅先生认为,所谓的字"好",不应该仅仅是外表美观,神采的内蕴才是应该超越形质之美而存在的。

所以鲁迅先生自己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不喜考虑作品的结构效果,更爱的是随心而书,可达"无心栽柳柳成荫"之效。也恰恰因为这种随心所欲,让鲁迅先生的书法达到了意料之外的好效果,并且独树一帜,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书法"之一。

鲁迅书法价值

鲁迅先生的书法,虽比不上他的文章那般有名,但是其中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先生的书法也曾风靡全国,占领了国内的许多报刊题头,文化馆、电影院以及学校等的招牌。

即使到了现在,鲁迅的书法也仍然被无数人喜爱着,他的字体被收录进了方正字体;他的书法真迹也广受收藏家欢迎,七年前的嘉德秋拍中,鲁迅在1934年写给陶亢德的一封信函甚至被竞拍到了655.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书作覆盖的形式极广,有着极大的传统文化价值。从1915年到1918年,鲁迅仅抄录过的古碑就多达七百九十种,甲骨文、金文、真、隶、篆、草等各种字体也都能描摹得十分逼真。

而除去书法形式的作品,先生又拿起了金不换小楷毛笔,挥笔泼墨,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文稿。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十分热衷于收藏历代的金石拓片,如今的北京博物馆里就保存着先生收藏的5000多种金石拓片,这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价值自是不用赘述。

网友见解

所以,田蕴章的说法自是无法让大家信服。

很多网友认为,田蕴章不认同鲁迅书法,是因为他一直以他欧楷的角度来评判书法,但书法形式多样,怎么能仅凭一种标准来评判呢?

又或者是因为鲁迅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太高,让大家忽视了鲁迅在书法上的研究和成就。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鲁迅的字都不该被如此形容。

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田蕴章可以不认同先生的书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先生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修养识见和水准,他的字也确实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的。

鲁迅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他的字,由心而发,也包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留存的书法作品形式的文稿极少,但他每一篇墨宝都是值得回味的,就好比盐溶于水,虽有味而无形,又如绍兴老酒,醇厚香醇,令人难忘。读他的字,更能读出鲁迅精神的真,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我们不能因为鲁迅不具备书法家的名号,就否定他的书法作品,更不能因为别人的片面之词,就否定鲁迅在书法上的成就。鲁迅的文章人尽皆知,他的书法也不该被忽视。

所以,当我们在读鲁迅时,不妨也去看一看先生的书作文稿,看看先生一笔一画下的思考,品品先生一字一句中的情感,或许会有些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