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一套黄金档上了一部大剧,不知道各位看了没有——《香山叶正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正式解放北平之前,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在香山期间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最后决战的故事。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筹备建立新中国,从此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纪元。

《香山叶正红》播出至今收视率高居全国榜首。剧中,“七届二中全会”、“西苑阅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国共和谈”等重要事件依次展开,带领观众走进历史,感受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风云际会。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的故事以时间顺序先后展开,而主题与核心始终围绕着“进京赶考”这段历史,剧中再现了不少历史教科书上的经典画面。

比如剧中展现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方针。也正是在这届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糖衣炮弹”和“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又比如剧中展现的国共和谈,早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1949年1月19日,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等人,就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郊(当时西郊已经解放),为中共中央选择驻地。在西柏坡,五大书记还围绕定都何处,展开了一段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最后中共中央的驻地选择,也在剧中有了生动的展现。选择香山既是出于对中共中央安全的考虑,又结合了当时北平城内刚刚解放的实际情况,而香山慈幼院3000多个房间的宽裕状态,也为中共中央落地此处提供了方便。

选定了香山,还有复杂的“迁平”工作。《香山叶正红》以中共中央迁平的准备工作切入,节奏平稳地过渡到了入城的阅兵式,中间还出现了安设卫兵岗哨,架设高射炮等细节。

随着镜头的切换,我们看到了解放前夕北平城的历史风貌。长满荒草的故宫,尚存原貌的西直门,以及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双清别墅,历史中的清华园车站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塑造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领袖形象,伟岸而亲和,在缔造“开天辟地”的伟业中不失烟火气息。比如毛主席和西柏坡的老乡一起看文艺演出,他喜欢吃老乡家种的辣椒,还跟老乡换旱烟抽;他向村里的私塾先生借的书看完了,按时还书,还托人送去了饺子,以表谢意;开七届二中全会时,毛主席不愿做新衣服,西苑阅兵时,他也不愿坐豪华轿车,而是坐普通吉普车,对参加仪式的民主人士和英模代表的情况如数家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全新的领袖人物展现方式,不仅将生活气融入了厚重的历史主题,而且让过去那些留存在文献里的历史有了可亲可感的视觉传达。这种创新显然是革命历史题材剧在尽力兼容内容主题的深刻与影像艺术的可看性,也是在寻找一种更易被普通观众接受的表达方式。

剧中所展示的价值核心,没有单纯依赖人物的台词,而更多通过第三人视角去展现。如剧中开篇放弃出国的香山慈幼院年轻教师,如中央警卫营的普通士兵二勇,观众是跟随着这样普通人的视角去切入、观察和感受。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将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生变化,个体的改变依托于国家命运的剧烈变革,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讨论也就落到了个人的实处。

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的内容厚重,更需要精致雕琢的视听语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片头通过吟诵毛泽东名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引入,镜头回眸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改天换地的光辉历程。如此精妙的片头契合了重大革命历史剧的气质,既新颖点题,又不乏历史厚重感。

该剧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策划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社、唐德影视等出品。还没刷到剧的小伙伴儿,可以看起来哟。

-END-

本期记者、编辑:李夏至

本期监制: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