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决定孩子一生成败的,只有关键的几年。

因此父母一定要趁早点醒孩子:逼不逼自己,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 | 土豆妈
你见过学生在食堂里整整齐齐读书学习的场景吗?

前些天,华中师范大学就上演了这样震撼的一幕。

晚上8:36分,该校的食堂里座无虚席,学生们纷纷带着书本和电脑,有的埋头苦读,有的分组讨论,场面非常壮观。

很多网友发出感叹:“餐厅吃出了图书馆的感觉”、“卷啊太卷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一组照片。

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沉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醒没有发呆得多,发呆的没有睡觉的多,睡觉的没有玩手机的多。

寝室里,没人愿意主动捧起书本,一群人吃零食、刷剧、游戏人生。

在本该是奋发进取的年纪,他们却每日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两组照片对比鲜明,也十分扎心:同样都是学生,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英格兰作家赫胥黎说: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同样的一天,在每个孩子手里的价值却相差甚远。

有的孩子,即使无人监督和管制,也坚持早起、挑灯夜读,生怕浪费了一分一秒。

而有的孩子,自由懒散、浑浑噩噩,大好时光就这样蹉跎过去。

事实上 ,教育越是宽松,环境越是自由,越考验一个孩子的自律性。

对时间的分配方式,会造就每个孩子不同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自律的孩子

学习必将一败涂地

秋季刚开学的时候,一位老师便在网上吐槽:

疫情原因,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可是大家学习态度相当敷衍,明明15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却拖拖拉拉到晚上九点半都交不齐。

一个班五十几个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写得一字不差,结果老师发现都是从搜题软件直接抄的答案。

更离谱的是,到第三天,有的孩子连“抄”都懒得去抄了,直接把搜题软件的截图交给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作业少了,部分考试取消了,也没有校外培训班了,很多孩子彻底放飞自我。

课堂上浑水摸鱼,回家了不是玩手机、就是打游戏。偷懒耍滑是很爽,可是短暂的快乐过后,是无尽的空虚和惨淡的成绩。

一位老师晒出了双减后第一次月考成绩,全班几十个学生,能考及格的寥寥无几,甚至还有11分、16分、18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与此同时,那些优秀的孩子,却保持着高度自律。

他们不需要老师和父母督促,自觉学习;

(来源:抖音@小凡同学)

学校没有考试,他们就在家里进行自我检测。

(来源:抖音@小凡同学)

学习态度的不同,也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成绩。

而今天成绩单上的一分之差,就是将来人生的天上地下。

所以,趁还来得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耍,但是你的同学们不会等你。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该学习的时间你选择了玩耍,你要面临的结果就是成绩的滑坡。该奋斗的年纪你选择了放纵,你要接受的现实就是一生的卑微。

千万别被短暂的快乐麻痹了自己,凡是让你爽的东西,最后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中考依然存在,大学仍有门槛

没有人能逃脱竞争

很多人以为,双减过后,孩子轻松了,家长也可以撒手了。

可事实呢?

当你以为终于可以停下休息时,其他人却还在埋头奋力奔跑。

前些天,一位高中生在进行核酸检测时,仍然拿着书本在学习。

班主任说,孩子是班上第一名,优秀是一种习惯,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

贵州11岁女孩,陪妈妈找工作到天黑,于是她便蹲在路灯下,借着那微弱的光,专心致志地看书,拼命汲取知识。

衡水中学校园内,教室里灯火通明,所有同学都在自觉学习、争分夺秒。

他们深知,同伴竞争始终存在,升学压力丝毫不减,教育的目的也没有改变。

读书,就像是一层又一层的筛子:

第一层:中考5:5分流,小学不努力的孩子,直接无缘高中;

第二层:高考实现分层,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只能进工厂、打零工,一生碌碌无为,再难有退路。

中考依然存在,大学仍有门槛,没有人能逃脱社会的竞争。

有句话说得好:自律,出众;不自律,出局。

那些整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学生很快就会被淘汰掉,而留下的都是踏实勤勉努力向上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问问他们自己:

为什么别人可以上名校,我却不行? 为什么别人可以拿高薪、进名企,我却不行?

并不是你天生不如别人,而是别人在默默付出努力的时候,你却选择了半路放弃。

就像网上那幅漫画,一样的工具,一样的起点,成功挖到钻石的那个人,只是因为他坚持不放弃。

想要勇攀高峰、成为赢家,那就势必是要战胜痛苦的。

不自律的人生

永远在走下坡路

曾听过一则小故事:

一个穷人跑去质问上帝:“为何我如此贫穷,人生如此平庸?”

上帝笑而不答,只在穷人面前放了一只大箱子。

穷人又问:“这是什么?”

上帝说:“这里面装的都是你虚度的日子。”

穷人惊讶地问:“我虚度的日子?”

上帝说:“对,这就是你白白浪费的时光、虚度的年华......你打开瞧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你根本没有用过。”

是啊,那些偷懒的日子、放纵的快乐,就像蜜糖一样,能取悦一个人,却也能毁掉一个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花盆效应”

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现实中,多少孩子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从一开始的1分钟,常常演变成10分钟、1小时、2小时,甚至是一整天。

又有多少孩子不思进取,乐于躺平,只贪图一时的快乐享受,最后学业耽误了,人生也毁了。

前几天,因沉迷游戏从211肄业的男子上了热搜。

这15年来,他一直在街头流浪,只能靠打零工生活。

本该有大好的前途、体面的工作,全都毁在了自己的不上进不自律。

要知道,努力的苦,是暂时的,可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的。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安逸就像一把钝刀,虽然刀口不快,但天长日久之后,也会将你慢慢割裂; 自律是块磨石,虽然打磨的过程痛苦难耐,但忍过那一段时间,就会迎来所向披靡的锋锐光芒。”

每一个迷失在舒适区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将他点醒:

一旦懒散上瘾,人生就会只退不进。

当你停止了学习、放弃了自律,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就离平庸越来越近。

要知道,不自律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在走下坡路。

真正优秀的人

都舍得对自己下狠手

邻居家有个女儿,今年被一所985大学破格提前录取了。

对于这一切,她自己显得云淡风轻:“我也没想到。”

可是了解过她的经历才知道,哪有什么毫不费力,背后其实都是拼尽全力。

她的父母透露,有时候他们凌晨2点推开房门,还能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

她还有一个难题本,把那些自己没解出来的题记在上面,每天带着它,不停地思考。为了解决一道难搞的奥数题,她甚至可以自己想半年。

很多人看完会产生疑问:“她不累吗?”“她不用休息吗?”

可是,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努力,哪一种成功不需要狠心坚持?

真正优秀的人,都舍得对自己下狠手。

一位清华学霸曾谈到过自己的学习秘诀:

“大学三年我坚持六点半起床,7点进自习室。” “我从来没在任何一节课堂上睡过觉,总是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

所有的优秀背后,其实都有勤奋和自律在垫底。所谓的牛逼,其实都是苦逼换来的。

前半生自律

后半生才能自由

在知乎上看过一条问答:那些不自律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相当扎心:

“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更不要谈实现梦想了。”

事实就是如此,吃不了自律的苦,必定要受平庸的罪。

在该学习的时候,你若能把握机会,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迎接你的,是体面的工作、光明的前途。

反之,你若是没有珍惜,不愿吃苦,意志消沉,总是轻言放弃,那么你将面对的,就是生活的苦、生存的难。

正如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 30岁的无奈,导致了40岁的无为; 40岁的无为,奠定了50岁的失败; 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碌碌无为。

只有前半生拼命克制自己、管住自己,后半生才能活得优雅从容,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律”的真正意义:

自律,其实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别人玩乐时你读书,别人偷懒时你努力,别人懈怠时你专注。

只有你管住了自己,就才能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否则就只能被现实左右。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没有孩子喜欢吃苦,也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孩子童年能够快快乐乐。

但社会现实不允许,为人父母的责任更不允许。

倘若现在不逼着孩子努力,孩子怎么能超越千万考生,成为独占鳌头的那一个?

倘若一直放纵孩子玩乐,一无学历傍身二无技能支撑的他,未来又怎能在这个社会立足?

作家李月亮曾经说过一句话:

“春天是该播种的时节,你拖到夏天才行动,虽然也辛苦付出了,但秋天的收成肯定不会太好,冬天就可能吃不饱。”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人生前期越是省心,越是快乐,越是偷懒,成年之后都要补回来,甚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与其以后撞得“头破血流”才来后悔,不如抓住现在努力悄悄拔尖。

成功青睐的,永远是那些自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