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谈论《道德经》,那《道德经》的来源是什么呢?

实际老子并不是完全的《道德经》的创作者,

我们只能说老子是编纂者、编辑者。

他写的内容是什么呢?

《道德经》的源头应该是上古时代,

国家君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

总结出的管理者法则和规律

当时这些君主,比如上古尧舜禹时代、夏商周时代,

总结出一些法则来了,

这些法则总结出来以后,

要教育孩子,未来接班人要管理国家,怎么办呢?

他们就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

刻在太庙里面金人背后,

这个内容叫《金人铭》。

这个《金人铭》据说是在太庙里面那个金属的人背后刻的铭文。

这个内容据说孔子也见过。

《金人铭》里边的内容跟《道德经》一比较好多地方非常相似,

甚至有些话也一样。

比如说,《金人铭》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老子《道德经》里面也有一样的话

再比如,《金人铭》里说:“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什么意思?江河为什么能统帅百谷呢?

因为江河它低下。那么老子怎么讲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大家看这两个句子实际是很一致的,

说明什么呢?

说明老子当年他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他见到了这些国家重要的文献,

他因为看到当时时代乱了,礼崩乐坏;

君王缺失了这些美好的品德,

互相争夺利益,发起各种战争,

所以老子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了,

希望后世的君王可以学习,

所以《道德经》里讲的都是上古时代的管理法则,

这些内容,我觉得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公司的领导可以学习一下,

这是最基本的品德修养,

最基本的一些管理者的规律、法则,

学了以后对管理大有好处。

对于个人来说,这些规则可以运用于家庭和工作中

借鉴前人的经验。

还有的人从中悟出管理身体的方法

比如道教,将老子尊为道祖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是我读《道德经》的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另一体会是《道德经》讲了两个“道”,

这两个“道”如果您搞混了,

您就搞不懂什么是“道”了。

比如,很多人一提起“道”

觉得很玄妙啊,虚无缥缈啊,

比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绕口令

马上就晕了,望而却步

这样好多人觉得“道”非常神秘,

其实老子并没有把“道”讲得那么神秘,

如果把两个“道”混在一起,

就会进入这种状况,

搞不清老子讲的“道”到底是什么,

这是很多读者在看《道德经》的时候犯的一个错误。

实际上老子是讲了两个“道”,

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人之道”,

虽然同出异名,但是不一样,要分开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会将两个道交叉来讲

提示我们要不断想到“天之道”,

效仿“天之道”去做“人之道”

所以“天之道”非常关键。

那么“天之道”是什么呢?

老子认为,在我们周围有一个力量,

这个力量我们看不到它,

但是不能否认它存在,

这个力量甚至先于我们这个世界存在,

我们的世界是按照这个力量的意志构成的。

老子讲的这个,其实是我们科学界正在研究的

比如量子纠缠讲就是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之间可以超距离互动

可以突破现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什么是我们宇宙之先的东西?

西方也有个词:超验;讲的就是类似的东西

老子说:这个力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没法清楚地描述它,

所以我勉强给它命名为“道”,

这个就是“天之道”。

那么这个“道”,老子怎么形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说有个东西,形成以后,先天地生的,

然后这个东西它为我们世界的整个运行做好了规则,

然后慢慢形成了世界,

所以他说“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字之曰:“道”,我给它起名叫“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我勉强的形容这个东西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力量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其实我们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都逐渐有这个感觉,

就是我们头顶之上可能真有个什么力量在支配我们的命运。

孔子也说过:尽人事,听天命

有些东西我们没看到它,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存在,

比如万有引力、电磁波。

有些时候好多事儿就仿佛被安排好了一样,

所以我们会感觉到有这个力量。

这个力量存在不存在呢?

我们不多讲,但是很多有大成就的人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比如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基本在每一本书的开始,

都在讲敬天、爱人。

他说有个力量叫“宇宙意志”,

这个“宇宙意志”在那,

你按照它去做事,你尊敬它,

它就会加持你,他相信有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在早年的时候不相信,

他从来不谈“道”,

他只相信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反思自己。

但是曾国藩到晚年也开始相信了,

他说有些事是天定的,

不要强求,不可力求去做这个事,

所以很多人会到一定年龄才相信它。

复旦教授也说过:人到40岁还不信命,是悟性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说这个“道”,它有一些品性,

这些品性我们如果学习了,

才可以做“人之道”,

“人之道”是什么呢?

“人之道”就是一种管理者的法则,

一定要效仿“天之道”,

你明白“天之道”是怎么运行的,

然后你再制定和领悟人世间的法则,

你才能做好管理者,这是老子讲《道德经》的一个心法。

《道德经》的“人之道”,

各种说法都有,但是请朋友们记住,

观照“天之道”是解开“人之道”的一个钥匙,

我们要定期去想“天之道”,

就像基督徒每周做礼拜一样

你不明白了,就看“天之道”是怎么做的,

然后你学习,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人之道”是什么样了。

可如果你离开“天之道”,

你就讲“人之道”,

就像无根的蒲公英一样到处飘

背离“天之道”,歪曲了老子的思想

所以大家记住了,效仿“天之道”,

观察它的特点,

来制定“人之道”是老子《道德经》的一个原则,

是解开《道德经》的密码,

明白这个以后,

我们才能领悟什么是管理法则,

这是《道德经》的一个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