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一进入冬天最盼的就是过年,而且都会掰着手指头来计算,尤其是一进入腊月家里开始“忙年”的时候,那个兴奋劲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作为北方人我们这里过年的讲究很多,而且过年基本都是从一入冬就开始着手准备的。刚一入冬家家户户就会开始渍酸菜、腌咸菜和晾晒鱼干,这个酸菜和鱼干都是过年期间餐桌上的抢手菜,还有萝卜也要多存一点,这就是为了过年的时候炸萝卜丸子,这可不像现在即使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去市场上现买点就可以。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年的气氛会越来越强烈,家里的大人会忙着给孩子每人做套新衣服。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不会做针线活的家庭主妇会被人笑话为“笨”的。布是家里积攒下的布票买来的,做好的新衣是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穿的,这衣服会叠的板板正正的放在枕头底下压着,就怕它打了褶子。
腊月里的小孩都成了家里的劳力,打酱油、排队去副食品商店买年货、帮着捡柴火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特别爱干的事,哪像现在的小孩就知道床上一躺玩手机,怎么也指使不动。
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家里就要进行大扫除,床单被套等全都要清洗晾晒,家里的窗户和地也要擦洗的亮亮堂堂的,然后就开始制作过年的吃食。
首先就是把从副食品商店买来的猪头和猪蹄清洗加工,因为只有年底的时候这些东西每家可以供应一些,而且是不要肉票的。猪头去毛是件比较麻烦的事,当年都是大院里捡点柴火用个破桶烧点沥青融化后把猪头扔进去,裹满沥青后取出放到凉水中,凉透以后再剥下来把毛去掉,然后劈开开烀,这时候守在锅台边上的孩子会捞到刚出锅的猪头肉和拆下来的骨头啃啃,这可是年前最幸福的时候。
除了预备猪头这样的吃食以外,家里还会买只鸡杀了或者是把自家养的鸡杀了留着吃肉,因为当年城里不少人家都会“搭鸡窝”养鸡,就是为了吃鸡蛋和过年的时候杀了吃肉。
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家里就会开始“走油”和蒸馒头,“走油”就是把年前预备的鱼、萝卜、豆腐等都炸了,还会炸一些麻花、套环、麻叶等面食,这些都是过年期间招待客人和给孩子吃的零食。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包饺子,虽然可能也就是酸菜或白菜馅的,但是这个气氛特别有家的味道,而且也倍感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的饺子下锅以后,小孩会跟着大人出门去放鞭,当年小孩放鞭都是把成挂的鞭拆开来放,而且要省着点放,否则不到正月十五就放完别人放的时候自己只能眼馋和捡地下没有响的哑炮。

初一的早上一般都是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被震醒的,然后赶紧换上新衣,家里会把花生瓜子和糖块摆好,然后孩子们会东家走西家窜的去拜年,回来的时候新衣服兜里肯定会揣满了糖果。
七八十年代年夜饭没有现在丰盛,为何很多人会说那时才叫过年
一,期待的心情
过年本身就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因此迎接和期盼的心情特别重要,并且一年只有这一次,自然不论穷富贵贱都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且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
现在过年物质太丰富,并且打扫卫生这样的事都很少有人亲力亲为而是请家政代劳,因此少了参与其中的乐趣,自然会觉得过年没啥意思。
二,年夜饭的饭菜
以前过年年夜饭上的饭菜很多都是一年难得一吃的美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年夜饭上的菜品平时也经常吃,自然少了那么一份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人与人的关系
以前过年挨家挨户的拜年,感觉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之间特别的亲,现在几乎无人登门拜年,很多人能够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就很不错了,大多时候都是群发一个拜年话,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都忙什么?
现在家里过年,餐桌上干果、贵重的糖果和时鲜水果摆满一茶几,但是几乎没有客人登门来享用,这多少给人感觉特别失落,觉得年味真的太淡了!
结语:
老人们说的没错,七八十年代的过年确实要比现在年味浓得很多,年夜饭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丰盛,但是忙年的过程和跟亲朋好友的互动要比现在过年浓上很多,而且也特别的有年味和过年的感觉,要说现在过年还有年味的地方,那么只能去农村和乡下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