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卫立煌将军,普通人除了知道是中国远征军的领袖人物,在抗日战争做出过突出贡献,对于他的往事,了解的人却不多。其实,卫将军还是蒋介石旗下的“五虎将”之一,素以能征善战闻名。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战时征战四方保卫国家,战后兢兢业业为国家谋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谈起卫立煌,权谋与功绩是大多数,但他的爱国心却很少有人提及。无论是年少时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还是中年时积极抗日、远征缅甸,再有晚年时毅然从香港辗转回国,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都是拳拳爱国心。

并存

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志士

世人眼中的卫立煌将军深受蒋介石信任,想必是蒋介石的嫡部。实则不然,卫立煌最初是跟随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的。

孙中山先生早期发展革命,重视宣传,对军队的建设并未太过上心。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的相继失败,孙先生才意识到依靠地方军阀完全不靠谱,难指挥还不肯出力。至此,孙中山开始着力于发展自身的军事实力。

直到孙中山晚年,机缘巧合下发掘出卫立煌这般的有志小将,才真正开始着力培养,养自己的军队大将。

事实证明,卫立煌的确值得孙中山的栽培。后来的卫立煌是国民党军队中指挥大部队作战的好统帅,指挥几十万军队也是游刃有余。卫立煌不光能打仗,打的还都是胜仗,是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的优秀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立煌本是地地道道的安徽人,为追随革命背井离乡来到广州,加入粤军,机缘巧合下才到孙中山身边当卫兵。

直至一次护送孙中山的归途中,卫立煌不幸坠马,身负重伤。爱惜人才的孙中山坐不住了,立即给他盘缠,嘱咐他回家好好养伤。

令人诧异的是,伤势严重的他伤没养几天,就返回广州,继续在孙中山身边当卫兵。孙中山为此很是感动,提拔他当自己的警卫团排长。

这便是卫立煌事业的起点。在孙中山的有意提拔下,加上之前征战中的卓越战功,卫立煌没几年就晋升团长。

后来卫立煌每次回忆起来,都会说这是自己一生最为珍贵的黄金岁月。孙中山先生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对年轻有才的后辈关爱有加,还送给卫立煌一张自己签名的单人照,上面特别标注着,“卫立煌同志,孙文赠”。

孙中山先生可以称得上卫立煌的伯乐,青年时期的卫立煌是靠着他的引导,一步步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孙中山的忧国忧民,感染着卫立煌,只要事关国家,他从未推辞过。

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

随着孙中山先生去世,蒋介石成为国民党领导人,革命军内部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照理说,卫立煌和蒋介石原本同在孙中山门下,又曾一起在粤军工作。当年的两人,都因为不是广东人而遭到排挤,惺惺相惜。

最初,蒋介石夺权上台时,卫立煌感念昔日的交情,也选择追随蒋介石。可惜,双方可以共患难,但只要有一方身处高位,形势就会发生变化。蒋卫两人都是不容人、不服输的性子,自然不会像从前那般熟络。卫立煌因此被蒋介石冷落。

这样不被重用的时间没有持续太久,卫立煌很快就等到机会,蒋介石的重用倒不是因为蒋介石对他军事才能的赏识,更多是“夫人外交”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夫人外交的建立,是因为卫立煌与夫人朱韵珩和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都在选择上海举行婚礼,两位夫人都是基督教徒,有着共同的信仰,又都曾留学美国,一见如故,便结成密友。

这场夫人外交,可谓是各取所需,朱韵珩可以利用这层关系帮丈夫卫立煌更好地和蒋介石拉关系,求机遇;宋美龄同样能够帮助丈夫蒋介石笼络将才,稳固军队建设。

这场夫人外交的确给卫立煌带来了机会。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战况一度不利到南京吃紧。宋美龄向蒋介石提议把被冷落多时的卫立煌调来解困,此时蒋介石正发愁手下无人可用,宋美龄的建议一下子点醒他。

卫立煌果然没有让蒋介石失望,他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蒋介石后来甚至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为“立煌县”,实行县级自治。

此后数年卫立煌立下不少卓越的战功,深得蒋介石信任,加上两家夫人的关系,卫立煌顺利晋升为陆军上将,人称“虎将”。

时间来到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国共迎来第二次合作。为了更好应对侵略日军,卫立煌与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多次通力合作。蒋介石认为卫立煌有通共嫌疑,对此很是不满,两人关系再次出现裂痕。

卫立煌觉得双方都是抗日,应一视同仁,解决好眼前的困境,把日本军队赶出中国更要紧。

1937年10月,卫立煌组织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的大规模会战——忻口战役。

这次战役,参加作战的不仅有国民党的军队,还有八路军。作为军队指挥官的卫立煌非但没有直接命令八路军,还积极引导、协调双方将领共同指挥,打好配合,充分尊重八路军的军事指挥权。

卫立煌将军,切切实实地做到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鼎力相助。

在得知八路军战备资源不足时,卫立煌力排众议,直接给共产党调拨、支援过大批的武器弹药、食品,对当时的共产党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最多的一次卫立煌直接拨给共产党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卫立煌访问延安时,毛主席对他大加称赞。

在卫立煌看来,这些小事或许不值一提。殊不知,这是蒋介石心中的大忌,蒋介石与共产党水火不容,决不允许自己身边出现卫立煌这样与共产党关系亲近的人出现。

面对卫立煌,蒋介石既看重他的杰出军事指挥领导能力,又不太放心他与共产党走得太近,他屡次给八路军送装备,不直接命令共产党部署战争,早就有人在蒋介石这里打了小报告,坐等他受罚罢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两家夫人的周旋下,蒋卫二人的关系还能勉强维持下来。可惜好景不长,抗战中朱韵珩病逝。夫人离世后,卫立煌与蒋介石的上层联系直接中断,两人逐渐开始疏远。

卫立煌本就不是好脾气,要不也不能被称为“虎将”,一直以来卫立煌都对蒋介石反共的做法颇有微词。蒋介石对这个桀骜不驯的虎将更多时候选择敬而远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启用。

没了夫人外交的打圆场,蒋介石和卫立煌之间便失去缓冲,很多时候是针尖对麦芒。卫立煌一不是黄埔军校出身,二不是浙江人,一路升上去是靠着战绩打出来的,当然也有夫人外交的功劳,勉强算得上蒋介石嫡系中的旁系。

百般权衡之下,蒋介石不仅解除卫立煌的军权,还派人暗中监视他的行动。

原本卫立煌以为自己将这样一直沉寂下去,没想到事情很快迎来转机。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遭受重大挫折,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缅甸战场成了没人想接手的烂摊子。

在蒋介石思忖无良将可用的情况下,陈诚推荐了赋闲在家的卫立煌。蒋介石本就不放心卫立煌在国内和共产党越走越近,遂将他打发去缅甸战场。

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全权指挥中国远征军。在卫立煌的周密部署下,对缅作战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日军围堵数年的包围圈,出色完成蒋介石交代的任务。

赴缅作战打出了卫立煌的赫赫威名,中国驻印军总司令称他是“101将军”,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对他的辉煌战绩进行大篇幅的宣传报道。一时间,卫立煌可谓风头无两。

避居香港,辗转回国

1945年,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终获胜利。然而在这样举国沸腾的时刻,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民意,悍然发动内战。

不愿在中国人的内斗中拼着你死我活的卫立煌,直接携新婚夫人韩权华以考察军事的名义在国外逗留一年多。

后来还是在蒋介石的催促下,卫立煌才回国。

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期望自己的虎将能挽回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颓势。可卫立煌向来是不想与同胞兵戎相见的,因此作为东北国民党军队的总指挥,他下令死守阵地,绝不主动出击。

直到浩浩荡荡的辽沈战役来袭,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卫立煌还是坚持防守。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卫立煌无心内战,于是另派他人前往东北进行指挥。结果国民党军队大败,蒋介石把兵败全怪罪在卫立煌身上,下令将其逮捕。

至此,蒋介石和卫立煌算是彻底撕破脸。因为受到蒋介石猜忌,卫立煌并没有像国民党大多数将领一般,跟随蒋介石去往台湾。而是趁着蒋介石下野的机会,卫立煌带着家人偷偷前往香港避祸。

1949年10月,避居香港的卫立煌听闻新中国成立,特地给新中国政府发来贺电,庆幸祖国终于走上和平发展的正轨,革命的夙愿得以实现。

看着台湾政府不断向美国求和示好,美国政府才给予一定经济和军事援助。念及此处,卫立煌到底是不想再跟着蒋介石一块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得美国的军事支持去对抗新中国政府。台湾当局数次派人拜访游说卫立煌赴台,但都被他婉拒。

考虑再三,相比于喜怒无常、任人唯亲的蒋介石,卫立煌对曾经共事的共产党更为赞赏,他想要回到新中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苦无没有良策回国效力的卫立煌,看了一眼身边的夫人韩权华,顿时有了主意。夫人韩权华不光是昔日北大校花,还和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做过同学,相处甚睦。

更不必提,卫立煌自己也和共产党的领导周恩来、朱德都有不错的私交,还曾给予过共产党物质支援。凭借着这样的关系,当时党内不少人对卫立煌回国的想法都是支持的。

1955年3月15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卫立煌和夫人韩权华辗转回到新中国,毛主席特地为他准备一场欢迎宴。

卫立煌将军终于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紧接着就发表震惊中外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呼吁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两岸统一。

其实,卫立煌做出这番表态并不奇怪,他本就是追求国家和平独立发展的革命志士。多年国民党军旅生涯的浸润,始终不改爱国本色。

平心而论,卫立煌将军绝对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屡次被蒋介石拿来当救火将军,屡战屡胜,绝非等闲人物,但因为生不逢时,并没有得到重用。

回到新中国的卫立煌,享受到极高的待遇。抵达北京时,周恩来、朱德在车站亲自迎接。感念卫立煌抗战时期的大力帮助,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罗荣恒、叶剑英、徐向前这八位开国元帅,分别设宴款待卫立煌夫妇,毛主席后来也亲自设宴款待他。

在蒋介石身旁不受重用的卫立煌,到了晚年,为新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办事,发光发热,在中央履任要职,死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

卫将军一生,年轻时为革命奔忙,打天下,为抗日战争艰苦抗争,不被人重用时也能安守本心,没有随波逐流,像汪精卫之流般投敌叛日。事关国家利益,总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倾尽全力,也要保得一方安宁。

再次回顾卫立煌将军晚年发表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可见这位爱国将领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