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信息港网站:www.caoxian.tv

11月21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

公布第五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曹县皮影制作技艺、曹县蒸碗制作技艺

2项非遗项目榜上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县皮影制作技艺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县皮影,是我国皮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地方分支,而皮影制作又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皮影戏的物质基础,起源于清末明初曹县常乐集乡任庄村,在山东皮影制作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常乐集乡任庄村先人于明朝迁居曹县,约在乾隆三十年,黄河发大水,大水过后,良田被淹,居所损毁,勤劳的任氏先人又在原来的土地上重建家园,但良田变成了沙土地,已无法耕种,只有卖艺生活,卖艺需要一门技艺,受当地民间其他艺术启发创始了皮影,以此赖以生存。现在的掌门人任银来,自十多岁起就跟随祖父、父亲开始学演皮影、制作皮影,现已完整掌握皮影制作的精髓。

曹县皮影从制作到演出,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制作系用牛皮制作,高一尺有余,风格质朴粗狂,色泽古拙,刻工劲健,很接近当地的剪纸风味,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由于纸板上刻成的各种人物、动物,易损毁且不易保存。当时刻画的影人尺寸也不固定,灵活性也差。任氏先人就试着在动物皮上刻划,照着人体结构的形式改进制作工艺,增加关节,使其灵活性大大加强。所取牛皮待洗干刮净,晾至净亮透明时才用于制作。制作时先将样稿轻画于牛皮之上,然后用刀具或刻或凿,最后上色、熨平,每个过程都有专人负责,最后一关只有族人才能完成。由于是赖以生存的一门技艺,无论是制作皮影道具,还是演出剧本,从不外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县蒸碗制作技艺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县蒸碗是一道曹县当地的特色美食,最早衍生于人们祭祀活动的贡品,很久以前,地处黄河流域的鲁西南灾祸横生,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常杀猪、羊祭天,祭祀过后,贡品中的食物较多,人们短时间内吃不完,很容易腐烂变质,后来当地人们就开始着手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食物变质问题,随着逐渐的演变,丧事祭祀的活动不断的增加,祭祀多所运用的食材也逐渐增加,寻求防止食物变质的方法也越来越迫切。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断摸索,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将食材经过炸制或者腌制后蒸熟,经过此番加工过后的食物口感更佳,味道更醇厚,同时极大的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限,这种制作食物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将食材分割好放入碗中在蒸制,从而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曹县蒸碗。

长期以来,蒸碗是曹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早先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几乎家家都会制作蒸碗,每逢腊月过半,家家开始置办年货,开始着手制作蒸碗,一碗碗香气扑鼻的蒸碗从锅中端出,色香味美的同时也寓意着圆圆满满、年年有余以及对来年生活的美好向往。

曹县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县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不断推进全县优秀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接下来,县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大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力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曹县文化和旅游局

  • 积极争取撤县设市,5年内计划棚改25200套...



号外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