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防务快报》网站2021年11月24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不断炒作关于中国在今年夏天进行高超音速武器飞行试验的不确定信息。

文章称,英国《金融时报》率先报道了新细节。最新的说法是,如果准确的话,此次飞行试验将代表着能力的一次飞跃,而且这一声明将牢牢地留在五角大楼的未来武器概念规划中。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新兴技术研究所执行主任、高超音速技术专家马克·刘易斯(Mark Lewis)说:“从总体上看,以高超音速投射某些东西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有国家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影响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文章指出,关于这份新报告,目前的疑问是:当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以5马赫以上的速度呼啸着穿过大气层时,中国是否真的从该飞行器上成功发射了一枚子弹药?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文章称,20年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也开展了一个名为“通用气动飞行器”(CAV)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一种亚轨道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其可以在两小时内将常规武器运送到世界任何地方。

然而,刘易斯说,由于许多设计问题都违反了物理定律,DARPA无法使该系统正常工作。这项努力最终在2004年被美国国会否决,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即认为它会造成战略上的不稳定。

几位科学家解释说,在HGV飞行器上安装子弹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当两个飞行器以1马赫以上的速度移动时,这两个飞行器会引起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即这两个飞行器产生的冲击波会干扰并导致子弹药被反弹回母体上,导致其被摧毁。

据全球安全网站称,1966年,在一次无人HGV试验中,一架喷气式飞机意外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并导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终止了该项目。

文章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通用气动飞行器被设计成大幅减速。几位科学家说,有可能这正是中国HGV所做的事情。

麻省理工学院核安全与政策实验室的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家大卫·赖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道:“由于没有动力,通用气动飞行器在低空滑行时会失去速度。可以想象,中国的HGV有效载荷是一个更小的飞行器,它确实携带了推进剂,因此它可以获得高速度,可以进行机动防御。当通用气动飞行器减速到非高超音速时,它可能会被释放。”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通用航空飞行器及其子弹药】

这一领域的一位专家表示,克服冲击波问题是可能的,而美国凭借多年的航天飞机飞行经验,确实掌握了关于这种所谓的尾流效应的大量数据。

该专家说:“高超音速物体与稀薄的大气相互作用,会在物体外壳附近形成一个低压区域,表面的巧妙设计可以创造一个足够大的低压区域,使子弹药能够远离主载具。这样一个系统再接触的概率就会很低。”

因此,从技术上讲,或许可以做到《金融时报》报道里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过,许多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出于技术上的顾虑,另一方面是对细节的困惑。

文章指出,公共领域分析人士面临的部分问题是,美国国防部对美国政府对此次试验的了解程度仍然含糊不清,只是疯狂地发出警示,表示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究方面领先于美国。

即将卸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顿将军在11月16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似乎证实,7月27日的试验涉及了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8月份所建议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FOBS是苏联时代的轨道轰炸系统,其可以携带核武器。与中国发射的系统不同的是它搭载于一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上。

海顿将军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说:“中国发射了一枚远程导弹,它环绕着地球飞行,然后投下了一个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该飞行器一路滑翔飞回中国本土,最终命中了中国境内的一个目标。”当被问及HGV是否击中了目标时,海顿回答说:“已经很接近了。”

文章称,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后,一位太空军发言人在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时说:“海顿将军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转达了我们关于该事件的所有信息。”

另一位知情人士也提到了海顿将军的采访,称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令人困惑。该消息人士指出,“除非在过去几周内有重大的新进展,有关高超音速飞行试验的报道几乎肯定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对中国此次高超音速飞行试验疑问颇多】

文章指出,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外部技术专家的认同,他们指出,英国《金融时报》的报告使用了一些技术术语,这些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地表示不同的事物。

参与加拿大“犁头计划”的杰西卡·韦斯特(Jessica Wes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上周,他们称这更像是一枚高超音速导弹。故事一直在变化。我们确实需要更好地获取轨道数据。”

另一方面,如同美国X-37B航天飞机,中国外交部称这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测试试验而不是测试武器系统。

【美国X-37B空天飞机】

11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据了解,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

作者:宁浦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