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科学科研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前往海外求学,努力学习知识企盼有朝一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但优秀的中国人才在美国屡屡遭受迫害,阻止中国知识分子们回国。

我们耳熟能详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两弹一星的元勋,他们心怀对祖国的思念,满载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拒绝美国开出的丰厚条件,毅然回国,奉献自己的才华。

20世纪90年代,一名中国教授也在美国遭受了同样的境遇。

他创办了DCS中心和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数学和密码学领域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在中国密码研究空白时期成功做出突破,为我国密码理论研究和信息安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密码学的独到研究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注意,曾许诺给他一套别墅、美国绿卡和年薪十万美金想要让他帮助美国破解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美国给出了诱人的条件,但教授根本不为所动,他说道:“和美国交流合作可以,帮助美国破解密码不可以,坚决不能威胁国家的秘密。”

他的强硬态度让美国逐渐不耐烦,于是在发觉危险后便积极联系中国大使馆请求回国。

在国家的帮助下,教授安全回国,用炽热的爱国情怀捍卫着自己的底线和中国学术的尊严。

他就是我国设立的首批博士生导师,代数密码学创始人之一的曾肯成。

天生神童 追逐数学梦

曾肯成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县,与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为同祖同宗,家境殷实。

从小曾肯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家族的培养下熟读四书五经,能将唐诗宋词倒背如流,长辈们很看好这个聪明的小神童。

11岁生日时曾肯成根据自己的阴历生日十一月十一即兴作诗:十一十一满十一,光阴似箭矢如飞。学得一身本领在,再过十年二十一。

在场的人听完都拍手叫绝,称赞曾肯成不仅聪慧过人,更是志向远大。

但尽管曾肯成有着卓越的学习能力,受限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办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曾肯成的天赋一直无法被发掘。

让曾肯成发挥天赋,走上数学研究道路的契机是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翻译的《微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的曾肯成在家里的阁楼中发现了200多页的《微积分》,打开后便爱不释手。

一般人将书中的文言文读通顺都是个难题,更别说读懂书中的数学原理。

而曾肯成不仅将《微积分》中的原理学懂,而且还将其中的习题用诗句的方式表达出来,解题过程也用诗词描述。

从此曾肯成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立志要在数学研究上做出成绩。

1946年,曾肯成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在毕业时获得了当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奖项。

学业出色的他毕业后就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担任研究实习员,进行数学研究。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与苏联互帮互助,中国科学院鼓励知识分子学习俄语。

1952年曾肯成被选中前往黑龙江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俄语。

曾肯成惊人的学习能力再一次得到认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俄语,可以用俄文倒背诗歌,展现了强大的语言天赋。

学习仅一年就精通俄语的曾肯成引起了科学院领导的注意,推荐他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担任翻译工作。

翻译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工作,从事翻译就相当于拿到了升官发财的钥匙。

但曾肯成对翻译不感兴趣,在工作中显然没有像对待数学一样澎湃的激情和动力,只是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生活中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钻研数学,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数学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10月,曾肯成等来了深造的机会,前往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学习交流。

学习内容为数学领域中的计算技术,但苏联教授只用俄语教学,这令去学习的各国留学生十分头疼。

这时,曾肯成的语言天赋派上了用场。

为了帮助同学,听课时曾肯成一边学习教授讲述的技术和细节,一边用英文记录。

自己加深记忆,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方便课后提供给其他听不懂俄文的留学生,一举两得。

学习到先进数学知识的曾肯成离实现梦想越来越近,但现实再一次阻挠了他的求学路。

无悔归国 投身学术钻研

1957年,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学生曾肯成被科学院召回,中止苏联留学进程。

曾肯成回忆:“当时莫斯科火车站的站台有两列方向相反的火车,一列开往北京,一列开往华沙。回国难以实现自己的数学梦。去华沙可以继续追逐数学梦,但以后难以回到祖国。”

在犹豫了一天后,曾肯成决定回国。

回到国内的曾肯成一年后被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邀请担任教师,这让曾肯成重新看到了实现数学梦的希望。

曾肯成担任数学教学的工作,聪明的他上课也十分风趣,从不按照老套的方式授课。

他事先将上课要讲的内容记在心里,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讲出来。

学生们听着通俗易懂,曾肯成自己讲着也十分舒服。

有一次在证明定理时,证到一半的曾肯成没了思路,在课上突然一拍屁股,大叫一声:“唉,笨蛋,这里证错了!”

说完自己重新换个思路,继续开始证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曾肯成参与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材编写,又一次展现了他强大的学习能力。

他不需要任何参考书,编写时左手夹支烟,右手拿支笔就可以在纸上写出教材内容。

最惊人的是,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只要是他写出的教材,都是一次完成,不需要任何修改,直接用刻蜡版油印就能当作学生的讲义。

当时中国科技大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曾肯成都参与了编写。

直到今天,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材都在这些教材的基础上改编。

曾肯成实现了自己的数学梦,为科大的数学教学体系做出了奠基式的贡献。

但世事难料,过上平静生活的曾肯成又一次被现实阻挡了学术研究之路。

1978年2月,曾肯成的女儿身患红斑狼疮,全身器官衰竭,生命岌岌可危。

当时中国的医疗条件无法治疗女儿的疾病,几经周折进入北京儿童医院后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是高额的住院治疗费用难倒了曾肯成。

在党和组织的帮助下曾肯成女儿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病情也有所好转。

1981年曾肯成被国务院任命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并开始筹划建立密码研究中心。

1984年,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DSC)中心正式建立,曾肯成开始从事密码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在数学方面造诣极深的曾肯成对密码学同样精通,在密码学理论和密码机的制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有效地守护了国家机密。

不为利所动 爱国赤子心

1989年1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一位教授邀请对密码学颇有造诣的曾肯成去美国交流访问。

曾肯成带着夫人和女儿一同前往,一方面为了与西方密码学研究人士交流探讨,另一方面也为了寻找为女儿治病的更好方法。

到了美国后曾肯成在路易斯安大学开设三门课程任教,指导研究生。

参加1898年美国密码学学术会议时,曾肯成谈及美国一种商用密码标准中存在疏漏。

曾肯成的发言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注意,在一番调查后确认曾肯成是一位密码专家,打算策反曾肯成。

最初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去家中拜访曾肯成,基本每两周去一次。

但曾肯成态度很坚定,每次无论特工说什么,曾肯成只回答:“交流合作都可以,但是搞密码不可以。”

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亲自出面拜访曾肯成。

中央情报局的特工给曾肯成开出优越的条件: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终身教授,年薪十万美元,一套豪华别墅,美国绿卡以及为曾肯成患病的女儿提供免费治疗。

特工说:“我们根据中国军方密码建立了一个矩阵,破解它只需要最后一个元素,而这个元素只有你知道。只要你告诉我们,那些条件我们都会满足你。”

曾肯成没有被优越的条件蒙蔽双眼,他意识到直接拒绝很可能会有被绑架的危险,他回答道:“我会考虑你的条件和要求。”

等特工走后,人身安全被威胁的曾肯成主动联络了路易安那州附近的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将具体情况汇报给了工作人员。

休斯顿总领事馆立刻将情况反映到驻美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外交部将策反事件告知中国科学院,科学院秘书长马上前往美国帮助曾肯成夫妇安排回国。

担心被绑架的曾肯成在一位台湾同行家住了几天,在秘书长到达美国后,休斯顿总领事馆派出四名工作人员陪同曾肯成夫妇前往洛杉矶。

在洛杉矶看着曾肯成夫妇坐上飞往北京的飞机才放心离去。

时任国家安全部部长贾春旺对曾肯成高度评价:“曾肯成是一位爱国科学家。”

回国后曾肯成回忆:

“在美国讲学两年时间,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人员的拜访有20次,大约每两周去一次。他们保证给我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的待遇,我坚决拒绝他们,坚决守护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成果。在他们最初接触我时我就向中国驻美国领事馆和访美的科学院领导作了多次汇报。1991年1月25日安全回国,党和政府相信我,我十分欣慰!”

回国后的曾肯成仍然研究密码学,直到1998年4月退休。

2004年5月13日,77岁的曾肯成在北京去世。

在曾肯成女儿的邀请下,曾肯成清华大学时期的老同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丁石孙愿意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为曾肯成主持追悼会。

在曾肯成学生李尚志的建议下,追悼会会场挂着对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生前曾肯成用这两句话为他人祝寿,他对这两句话解释道:

“这里的桃李指的不是学生。桃李默默地做自己不说话,但喜欢桃李的人还是会来桃树李树下面摘桃摘李,在桃李树下踩出一条条道路。赞扬人从来不炫耀自己,但还是会受到大家的敬仰。”

李尚志说道:“这两句话正是老师一生的写照。老师一直沉浸在研究学习中,从不在乎、炫耀自己取得的成就。”

从踏上莫斯科前往北京的列车到登上洛杉矶前往北京的航班,曾肯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国家情怀,困难和诱惑都无法动摇爱国赤子坚韧的内心。

他们贡献的学术研究和成功是伟大,更伟大的是他们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