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来亦无去,没有事。——广钦老和尚

一笔红尘几许愁,浮生一梦竞成空。飘零几世娑婆误,净土莲花化万忧。红尘间,愁落眉间,谁解万事愁。红尘之愁,谁来渡我辈。他半生孤苦,看尽人生愁苦,万花灿,百鸟潜,终看破红尘,在岁月悠悠中半酣半醉,入洞坐禅十余载,终成一代高僧。

广钦老和尚出生于1892年,也就是清·光绪十八年。这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贫穷的家庭,当家里没钱给哥哥娶老婆时,他便被父母卖到了别人家里做养子。但是,在养父母家中他却收获了难得的温暖。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养母就带着广钦老和尚拜佛、吃素,希望佛祖能够保佑这个可怜的孩子健康成长。

这也许就是命定的缘分,也奠定了他一生与佛法解不开的缘分。然而好景不长,在他十岁的时候,养父母便相继去世了。悲痛欲绝的他面对打自己家田地主意的亲人,深感世事无常。看透红尘的广钦老和尚把田地送给了亲戚,也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他来到了泉州承天寺,希望能够学习佛法,修养身心,皈依佛祖,同时也有着逃离俗世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寺院的生活和广钦老和尚的想象并不一样,每天的生活不是诵经、探讨佛法,而是种菜除草,每天干活非常得辛苦。一天中午刚刚干完活,他正准备去吃饭,却被住持叫住,让他把干活的工具整理好再吃饭。而已经饿的头晕眼花的广钦老和尚就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就扔了工具,离开了寺庙。

但是刚刚走出大门的广钦老和尚就后悔了,他想着自己本就是为了超脱生死才来到寺院的,连这一点点苦都受不了,实在是不应该。于是,年轻的广钦老和尚又默默地走回了寺庙,按照住持的要求收拾好工具。而广钦所做的一切也都被住持看在眼里,住持的一句话“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对广钦老和尚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7年,广钦已经35岁了他也正式地出家了。在这之前,受到住持的点化,他主动地揽下了斋堂的伙计,每天除了种菜除草之外,还要担负起为大家盛饭的任务。他每次都是寺院中最后一个吃饭的人,通常情况下只剩下了残羹冷炙。但是广钦老和尚毫无怨言,甚至连桌子上掉的米粒都会捡起来吃掉。

而这项任务,广钦老和尚一做就是几年,从没有后悔过。而当广钦长到18岁的时候,他远渡南洋,在一家店铺中打杂。而也是在这时候,他遇到了一生难忘的际遇。

他一天和同乡上山砍柴,心里却产生了一个奇妙的预感,这里将会发生一场灾难,但是他的同伴们却都不敢相信。然而灾难真的发生了,运材车在毫无预兆之下翻下了山崖!而这场遭遇也让广钦真正地坚定了普度众生的愿景。他回到福建之后,正式出家了。

刚刚出家的广钦负责叫大家起床的打板工作。但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他竟然比往常晚起床了5分钟,结果导致全寺庙的人都晚了5分钟。这次失误使得广钦的内心感到非常的愧疚,他怀着满心的罪过跪在大雄宝殿,向每位同修谢罪,并且发誓永远不上床睡觉。他真的做到了,在此后的60年间,他在晚间的休息时间里,他只是盘腿打坐,再也没有躺下睡过觉。

广钦老和尚的壮举还不仅仅于此,他在几十年间只吃水果,不吃五谷。这也源于他42岁那年的修行。在和住持表明心意之后,他只带了几件简单的衣物和一点点粮食,就在清源山的一座山洞内开始了一个人的修行。在短短几天之后,他带的粮食就消耗殆尽了,每天便只靠水果果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充满灵性的是,广钦老和尚的水果是捡的猴子扔在地上的果子。而当他吃完地上的之后,猴子们竟然又从树上扔了新鲜的果子。也是从那天开始,猴子们就成为了广钦老和尚的护法,经常摘下树上的果子送到他修行的山洞,供给广钦老和尚的生活。也是从此之后一直到圆寂,他再也没有吃过五谷。

不仅仅是猴子,广钦老和尚的佛法也影响了山里的老虎。他在山洞里修行的第二年,突然听到洞口有老虎的怒吼声,仿佛在责怪他占据了自己的山洞。而广钦老和尚并没有因为老虎而感到害怕,走到老虎身前,开始向这位山中猛兽传授佛法。

没想到,这位老虎竟也皈依了佛法,带着另一只老虎和虎崽子一起来到山洞口皈依了广钦老和尚。自那以后,这一家老虎就经常在洞口嬉戏玩耍,而一位和尚在山洞内潜心地修行。

也是在这座清源山中,广钦老和尚深深地入定了。清源山草木葳蕤,经常有人进山打柴维持生活,一天,打柴人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老和尚了,就进到山洞里去探望,发现老和尚正全心地入定,让人不敢打扰。

但是等他下一次来到山洞时,却发现老和尚仍然保持一个动作,便上前去探望,却发现师父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和心跳。慌忙下山去找住持师父,但是住持只说“没事,他入定了。”打柴人便心怀疑惑地回家了。然而几个月后,打柴人再次来到山洞发现广钦老和尚还是一样的动作,慌忙又去禀报住持。

这时候的住持也不能确定广钦老和尚是入定还是往生了,便请来了弘一大师来为广钦老和尚鉴定生死。弘一大师轻轻地在广钦老和尚耳边三弹指,广钦老和尚便出定了。对广钦老和尚这样甚深的禅定,弘一大师也是赞叹不已。

1986年,广钦老和尚走完了自己向佛的一生,往生了。他一生虔诚修行,一心向佛,满心慈悲。他用一言一行向世人昭告了修佛的境界,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其佛法高深,已臻化境,是百年来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