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南怀瑾

有这样一个人,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年代极力沟通历史,追寻现实与历史的互通,为了精神文明而不懈追求,当人们利欲熏心时,他仙风道骨,遗世独立,说出了“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的至理名言,发人深省,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致力于搞学术研究,安于做学问的平淡枯燥,对于历史研究颇有建树,更是悟出了常人难以领悟的读史诀窍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智慧,这样一个学术泰斗,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他就是南怀瑾。

这样一个大师,走的时候果断洒脱,他生前的秘书说:“12年8月初他明确说他不留了,下决心要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走得如此潇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帝为他开了另一扇门

南怀瑾于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一个富裕家庭,而不同于大多数文人那般年少时期就对于读书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南怀瑾似乎并不是这块料,辜负了家中寄予的厚望和不遗余力提供的优渥环境,即便是再刻苦,也并未达成理想的效果,于是13岁的他小学毕业都只拿到一个肄业证书。

这让望子成龙的南怀瑾父母无可奈何,只得为儿子另谋出路,希望他能通过学木雕或者做学徒掌握一技之长,作为自己日后谋生的工具,但南怀瑾不愿意人生就这样平庸,碌碌无为,拒绝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于是父亲拗不过他,为南怀瑾四处奔走,费尽心力请来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叶公恕来教导南怀瑾,而恰恰是在这位通晓古今的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通过三年的自修,南怀瑾出人意料地开窍了,也正是这一段经历,成为了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积累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在孝顺地完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娶妻生子之后,南怀瑾认为成家立业的家庭的使命他已然完成,便毅然决然地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圆自己的武侠梦,他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在经过了多期培训之后,不仅如愿以偿地学有所成,还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也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更是使他对于中华传统有了更加独到的见解。

1943年,南怀瑾迎来了人生的第二重递进,与当时四川的宗门大德袁焕仙在机缘巧合之下相识相知,两人志同道合,相谈甚欢,结为了忘年之交。

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南怀瑾拜于袁焕仙门下潜心修道参禅,悟出了许多会心之处,在一波三折后,完成了三年闭关,对于佛法道法也是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领悟。

窘迫后得以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为军队培养骨干人才的南怀瑾选择退居台湾生活,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精通佛道义理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台湾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当时这样的环境下国学比较冷门,南怀瑾集众家之长的学说和著作遭受了冷遇,并未有用武之地。

对于学术的潜心钻研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撑,显然南怀瑾并未拥有这样的资本,他的生活境况堪忧,只得携着一家老小居住在喧闹的菜市场旁。

尽管生活窘迫,捉襟见肘,南怀瑾仍手不释卷,苦心钻研,出版佛学力作,即便无人赏识,也依旧坚持着对于国学的热爱和研究。

终于,伯乐出现了,南怀瑾结识了曾经身为黑帮大佬杜月笙的左膀右臂的杨管北,他洗心革面,一改之前心狠手辣的黑手党做派,金盆洗手,潜心研习起了国学至理,养生之道。

起初,杨管北并未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南怀瑾放在眼里,常年浸泡在尔虞我诈,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的他轻蔑地觉得南怀瑾只是一介故弄玄虚的江湖术士。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南怀瑾的真才实学看在眼里,不仅心服口服地拜其为师,更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研究,提供经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南怀瑾更加无所忧虑,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开设《易经》课程,将国学的讲授经营得风生水起,渐渐地名声大噪。

借助后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助力,南怀瑾更是集诸子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不仅讲授佛法义理,更是解读相关古籍,成为了声名显赫,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活出了价值,豁达离开

南怀瑾从未因为身份地位的转变而改变初心,一直像从前那般怀着对国学的敬畏之心和热爱,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论身处何地,哪怕后来定居美国,也不忘这样的人生事业和追求,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不仅如此,南怀瑾为两岸和平统一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祖国的功臣。即便如此,他从不贪求功名利禄,而对于这些身外之物看得云淡风轻,就那样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国学体悟,禅修要义传授给世人,发光发热,宣扬传统文化,不求任何回报,这样的境界着实令人钦佩。

而这样的大师,却不幸患上了肺炎,但南怀瑾自己却对此不以为意,在2012年8月初,他早早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和自己的秘书说:“我不留了,下决心要走了。”这样决绝又云淡风轻的话,足以见得南怀瑾的豁达与超脱,不愧是一代宗师。

小结:

南怀瑾做了那么多,却还认为他这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这是对自己有怎样的高要求才会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他是国学的一代宗师,传承并发扬着传统文化,自己也深得造诣,尽人事知天命,无惧生死,看破后淡然离开,从容不迫。

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大师仙逝了,但他留下的国学珍宝和精神品格将永远被铭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