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各地小吃摊、招牌餐饮店,实为中国市井百态的一大特色。足不出户,便可吃到外地美食,不仅增加了人间烟火气息,也是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一种推广宣传。可近日,却频频传出数百家餐饮店收到法院传票的消息,而起因竟系因为店铺名字中带有地名而涉嫌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事聚焦:肉夹馍带“潼关”、胡辣汤带“逍遥”,多家餐饮成被告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焦作市、濮阳市、安阳市等多地的“逍遥镇胡辣汤”的商户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被告知其遭到当地胡辣汤协会的起诉,侵权事宜竟是因为他们店铺的招牌上都使用了“逍遥镇”三个字。若不接受调解,不仅不能使用“逍遥”二字,还需赔偿协会3到5万元;若愿意接受调解,则只需支付5000元的侵权赔付及以每年1000元的会费换取连续3年的商标使用权。而同样的事件还发生在河南洛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师傅在洛阳涧西区开了33年的小吃店,10月份却收到了一纸诉状,因为小吃店招牌上的“潼关”肉夹馍中“潼关”二字涉嫌侵权,被潼关肉夹馍协会告上法庭,并索赔3万元的经济损失。而张师傅与老伴两口子一个月的医药费就需1200余元,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巨额费用,第二天就把店牌上的“潼关”消除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有逍遥镇胡辣汤,后有潼关肉夹馍,开了30多年的店,如今才被告知侵权,早前为何不说呢?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原告为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开庭公告高达210条,而案由均集中于商标权侵权纠纷、社会组织名称、姓名纠纷等等。

而两个协会的回应都是称之前的确是放任式的管理,没有规范化运作,而今年开始已经要统一维权和宣传推广了,若认为系“诬告”,可走法律程序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很多网友都提出质疑,逍遥镇、潼关不都是地名吗?店铺使用地名也涉嫌侵权吗?那像近年大火的“柳州螺蛳粉”、“云南米线”、“陕西凉皮”等餐品名称难道也涉嫌侵权?今天,上海一湃律师事务所就来和各位读者一同分析本案所涉的几个法律问题。

以法说事:商标权的真正归属究竟在哪一方?

1. 为何“潼关”“逍遥镇”这样的地名能够成功注册为商标?

“潼关肉夹馍”和“逍遥镇胡辣汤”都属于集体商标。所谓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的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条也规定,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

因此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原则上是不得作为商标的,但是由行业协会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的集体商标的是除外。

集体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受到法律保护,有利于创造该集体的信誉、扩大影响,集体商标的使用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国内市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为了把中小企业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数量优势和质量统一管理,创立驰名商标,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用了地名就会涉嫌侵权吗?如何解析上述事件中被告的上百家店家的侵权事宜?

首先要判断的是,协会是否拥有其所主张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若商标权合法、有效,两家协会维权就是就是有法律依据的。其次,在协会注册了集体商标的情况下,享有商标专用权,有权要求未经授权的使用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但有权维权并不等同于可以高额索赔。

此外,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因此在协会注册该商标之前已经使用的人有权有条件的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

此类协会以法律手段维权本无可厚非,但从商业和道德角度而言,这样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等小吃是带有着一定社会风俗、社会情感的一系列标识,因为某个协会注册成为了商业商标,就进行无限度追责,会让人怀疑其是以维权的名义赚钱。协会的成立初衷本应是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协调各方资源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但这样大量的无差别起诉,必然增加行业内耗,许多商家因此被迫交纳加盟费、授权费,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有伤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自古以来,用地名作为菜谱、小吃的名称构件实为常见,并不见得该举就必定系故意的商标侵权,另一方面来看,更是因为全国各地商贩店家的努力和经营,将家乡小吃推广出去,才会形成耳熟能详的招牌美食,这也是对美食文化的一种传承。24日上午,有网友发现“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官网已变成黑色,并满屏布满“无良协会”的字样,可以反映出不少人对其维权的一种态度彰显。

几十年的老店莫名成了被告,很难令人不怀疑协会有“割韭菜”之嫌,可以理解其目的或许真是为了将地方特色美食做大做强,保护当地品牌本是一件好事,而“一纸诉状”的做法未免让多年辛苦经营的商户们心寒,最终还有可能会砸了招牌。对此,您怎么看?欢迎与上海一湃律师事务所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