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王信俗在福州民间家喻户晓,它是保存历史悠久的原生闽越人的信仰崇拜,是福州地方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的典型神灵,也是海峡两岸民众广泛信仰的道教神灵之一。在长期的信仰过程中,白马王故事不断演变、充实,成为了福州百姓崇尚英雄、征服自然的神灵寄托,也成为了闽越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晋安区鳝溪风景区内的白马王庙。

△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老刘

据《三山志》记载:“昔鳝溪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尺,深不可计,距上潭五里。闽越王郢三子有勇力,射中大鳝于此潭,其长三丈,土人因为立庙,号白马三郎。”

闽越王无诸之孙,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驺寅,因好骑白马,故号“白马三郎”。传说当时鼓山鳝溪有一条恶鳝,长三丈,残害百姓,三郎将它射杀,但三郎人马也被鳝尾缠住拖入水中同归于尽。后人感念白马三郎无量功德,建鳝溪广应白马王庙奉祀纪念,尊为鳝溪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

位于晋安区鳝溪风景区内的白马王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晋安区鳝溪风景区内的白马王庙。

据白马王祖庙总理、白马王文化研究会法人代表郑仁双说:“驺寅当年在鳝溪为民射鳝除害,据志书记载和专家考证应当在汉初景帝年间,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

明弘治年间的《八闽通志》、明万历年间王应山编撰的《闽都记》、清代林枫编撰的《榕城考古略》也都记载了白马三郎为闽人除鳝怪的故事。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清代小说《闽都别记》,白马三郎不仅有名有姓,威名远扬,还增加了白马王除豹害的情节和除害牺牲的细节,使英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白马王也由王子演变成为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成为世代官民推崇的充满大爱的正能量神祇。

随着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不断创造,白马王信俗内容不断丰富,信仰系统不断扩大,其上承汉闽越王信俗,下衍五大元帅等部属神灵信俗,影响遍及福州地区城乡各地,并随着移民播迁到台湾。

△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陈明智

境以灵著,地以人传。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鳝溪的白马王庙是白马王信俗的祖庙,也是现今福州唯一留存下来的汉代闽越国时期的古庙,是福建现存历史最悠久庙宇之一。1961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跨越溪涧,拾级而登,来到鳝溪的白马王庙,沿途可见宋、明、清名人摩崖石刻固然已是苔花斑驳、字迹磨漶,但却仿佛是一道由时光镌刻的天然碑廊,其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福州鳝溪祷雨文》和宋代蔡襄的《祈雨记》尤为珍贵。

白马王庙内景。

原来,鳝溪的白马王庙自唐宋以来成为祈雨圣地,白马王被尊为“司雨之神”,因祈雨灵验,曾受朝廷五次敕封(其中一次是王审知奏封为“弘润王”),使鳝溪白马王祖庙成为官府祈雨的圣地。曾在福州任职的蔡襄、曾巩等人都曾到这里祈雨,留下祈雨祷文。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射鳝台,深藏于峡谷里的鳝鱼潭,以及附近的东山曲水流觴古迹和三月三越女踏青的风光旖旎处,这里分明是千年闽都最古老的“曲江池”!由此,穿过时光的长廊,我们仿佛能看到满山红叶里,三郎英姿勃发,骑白马一骑绝尘,曾巩、蔡襄、程师孟、刘瑾、陈垲等人着宋明冠带鱼贯而上,摇头晃脑吟念着祈雨祭神韵文的情景。

△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BB酱

据史料记载,汉朝末年,福州长乐梅花、连江一带的先民迁徙到马祖垦荒,白马王信俗随之传至马祖,并逐渐被奉为重要的地方守护神,进而传播到台湾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天白马王传薪分灵庙宇多达500座以上,广布于八闽和台马地区,香火绵延,久盛不衰。

位于晋安区鳝溪风景区内的白马王庙。

近年来,台马地区多次率团回祖庭进香谒祖,两岸交流白马王信俗体现了两岸之间血脉相连、同根同祖同信仰。白马王作为闽都文化的传统标志性人物,同陈靖姑、陈文龙、闽王王审知等信俗文化一样,成为情牵闽台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郑仁双说,白马王信俗以历史记载为依据,以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统为纽带,以鳝溪白马王祖庙和海峡两岸的众多庙宇为物质载体,以祈福踩街迎神庙会、进香谒祖仪式、巡安会香等活动为表现形式,彰显了白马王舍生取义、为民除害、保境安民、造福百姓的人格魅力和民间信仰文化的传承精神。

END

加入为福州非遗代言的志愿者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售许可证号:(2021)榕房许字第250号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 文 林双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