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路北迁的亚洲象群曾牵动多方关注,在人类引导护送之下最终回归传统栖息地。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特向云南“护象队”致以感谢与表扬。南都记者注意到,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也在“感谢名单”之列,此前该队负责搜寻监测象群工作的杨翔宇,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一路“护象”超百天,完成省级监测助迁行动的经历。“护象”之旅中人象和谐共生,野生动物保护备受关注,“也是在推广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名片。”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央视新闻11月24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向云南当地发出的“感谢信”“表扬信”中提到,今年4月以来,一群亚洲象离开了传统栖息地开始北上,到达云南昆明后顺利南返西双版纳雨林。在此期间,云南科学有序引导象群南返,圆满完成了北移亚洲象群处置工作,确保了人象平安、人象和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示了“中国样本”。

南都记者注意到,“感谢名单”中包括云南当地多家单位和个人,其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信息通信处干部杨翔宇”在列。

南都此前报道,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云南昆明召开之际,“护象队”成员之一——时任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的杨翔宇,向南都记者讲述了“追象的那些事儿”。

这支最多时有32名监测人员的队伍,承担了指挥系统90%的信息监测工作,一路“护象”超过百天,车辆里程总计1.5万公里,是象群行进路程的10倍。

对于从事森林灭火救援的杨翔宇而言,监测象群是一项陌生而有挑战的工作。他介绍,面对象群昼伏夜出的活动习惯、公象离群后监测难度加大的情况,搜寻监测分队积极向专业人员请教学习,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状态监测,最终护送象群进入传统栖息地,成功完成省级监测助迁行动。

在搜寻监测过程中,这支队伍也意外“出圈”,成为外界关注象群的“眼睛”——象群席地安然入睡、小象在泥塘打滚,令网友直呼“温馨”“被治愈”的照片,大多出自他们手里的无人机。

这一路,令杨翔宇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人和象仿佛形成了某种信任和默契。”

工作人员引导象群迁移行进,大多采用封路、投食等方式。杨翔宇记得,昆明市晋宁区的一位村民将自家地里的玉米全部割下,免费提供给当地政府投喂象群。这位村民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也没见过大象,大象第一次来,担心它会不会饿着肚子。”

“或许感受到了人类的善意,能理解人类是在帮助它,所以象群一路上比较配合我们的行动,也没有更多出格的行为。”杨翔宇回忆,在渡过元江干流的关键阶段,象群提前在高处观察地形后,最后选择了人类为它们设计的行进路线。

“我们很自豪。”杨翔宇认为,这次“护象”之旅令野生动物保护备受关注,“也是在推广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马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