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我爸住院,同病房里有个老爷子,女儿和老伴儿在医院轮流照顾他。

老爷子天天生气,一会儿嫌老伴儿带的饭不好吃,一会儿嫌女儿给他擦脸劲儿太大,天天念叨,要是小女儿在,他就不会这么生气了。

可他念叨的小女儿,一直到他住院也没来医院看过他,电话也没有打一个。

他老伴儿说,老爷子就稀罕小女儿,小女儿就是他的心头肉。同样是交学费,给大女儿钱的时候凶巴巴地,给小女儿就恨不得交双份。

大女儿天天在跟前照顾,他还是看不上,就觉得小女儿样样都好。可实际上,小女儿跟大女儿比差远了,没事很少回家,回家就是要钱。

可没办法,老爷子就觉得小女儿是宝,大女儿在他眼里就是根草。

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被嫌弃的忠心耿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越不受宠的孩子越孝顺

老爷子这样的情况还真不是少数,家里有多个孩子的人,总能看到类似的场景。

家里最不受宠的那个孩子,往往是最孝顺的孩子。

在电影《桃姐》里,养老院就有这样一个老人。

她每天盼着儿子来看她,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可每次来看她的只有她不稀罕的女儿。

直到她死,也没盼来儿子。原来,她早就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儿子,儿子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再来看这个妈,也没什么必要了。

撇开重男轻女的话题,家里有2个或以上孩子的,父母都很难一碗水端平。

因为有的孩子情商高,善于讨父母欢心,聪明伶俐的,有的孩子可能不善言辞,有的孩子是父母父母喜欢的性格,有的孩子恰恰是父母不喜欢的性格。

父母的偏心,孩子都是能察觉到的。只不过有的偏心不那么明显,就算不能一视同仁,也能维持表面上的平静,有的偏心就有点太过分了。

就像《桃姐》里敬老院的老人,病房里只喜欢小女儿的父亲。

我有个同事是山东人,绝对没有地域黑的意思,不过她的贤惠也着实让我很意外。

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父母所有的财产都是她弟弟的,而给父母养老则是她自己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到大,家里好吃的好喝的,都是先给弟弟,弟弟吃不完的再给她。问题是,她觉得这一切都正常,她是姐姐,就应该这么做。

因为她的妈妈也是这么做的,为了供舅舅上学,她早早就辍学进工厂,舅舅结婚的时候还出了一大笔钱,成为让人羡慕的姐姐。

同事说,当初舅舅结婚,父母大吵了一架,因为妈妈要出大钱,爸爸不愿意。最后妈妈还是坚持,要让弟弟风风光光地结婚。

被薄待的孩子,往往是对家庭贡献最大的孩子。这些孩子心里,不觉得委屈吗?

02

不受宠的孩子,伤痕累累的心

在家里不受宠的孩子,为什么还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付出呢?

从比较有爱的角度看,不受宠的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即使父母偏心,即使没有得到平均值的爱,她依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真的这么想,家庭会很和谐,不受宠的孩子也不会觉得自己委屈。

可是,真这么伟大的人有几个呢?更常见的情况是,不受宠的孩子为家庭付出的时候,会觉得委屈,不值,觉得自己太伟大。

更多的人,会期望通过自己卓越的付出,跟不争气的兄弟姐妹对比,让父母看到,真正值得你偏爱的人,其实是我。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对孩子来说,他最期望得到的赞赏,正是来自于从小漠视他的父母。

作家三毛曾经给父亲写过一封信,信里写着,“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父亲看到信后很受触动,给三毛回复说,“为身边有你这样的小草而骄傲。”三毛看父亲你的回信后泪流满面。

她说,“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亲口说出来,才抹杀了我在家里永远抹不掉的自卑与心虚。”

来自父母的肯定和欣赏,被偏爱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对被忽视的孩子来说,却是奢侈品。

所以,他忠心耿耿地为家庭付出,期望能让父母看到他的优秀,给他一句肯定。可他得到的大概率是冷冰冰的语言:这是你的责任,你就应该帮着弟弟妹妹。

人都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对自己付出太多却得不到的东西,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偏执。

这种心理的结果,就是他会把为原生家庭付出作为自己的执念,不停地付出爱,期望得到回报却从来没有得到过。

付出越多,期望越高,失望和委屈也越多,他儿时受过的伤害,又一遍遍在成年后的他身上重演。

03

看清全貌,才能走出怪圈

都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但家庭给孩子的感受,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心理学上有句很振聋发聩的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童年。

其实,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不是被偏爱的孩子,都应该孝顺父母。

但孝顺父母要有度,不能全盘接受父母所有的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会永远被父母左右,没办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想起看到过的一个热议话题,学历越高的人越不孝顺。我倒是觉得孝顺不孝顺跟学历没关系,但接受过更多教育的人,在孝顺父母这个问题上,会有更多的想法。

他们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辩是非,明道理,不会简单觉得“听妈妈的话”就是孝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形成自己的判断之前,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学会跳脱出原生家庭看原生家庭。

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终其一生想得到父母的肯定,但有很多人等了一辈子,只等来了更深的失望和绝望。

如果能早点看透,就不必耗尽一生的时间了。

被忽视的孩子会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好。其实,他也不曾了解父母。

记得《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吧?从小就不被妈妈喜欢,哥哥出去玩妈妈大方地给钱张罗,到苏明玉身上,买个学习材料都被刁难。

如此重男轻女,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很气愤。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无缘无故,不一定是跟当事人直接相关,但总能扯上关系。

苏明玉的妈妈,从小也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为了弟弟她牺牲了很多,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种在她脑子里了。

所以,她才不把女儿当回事,一心想着儿子和弟弟,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她前半生的付出是对的。

看到她的成长经历,是不是就能减轻点心里的气愤?

对不被爱的孩子来说,跳出孩子的身份客观看待父母的行为,才能看到自己不被爱的事实。

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更应该多爱自己,就不要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了。

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家长想一碗水端平太难了,但难,不代表可以不努力。

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是你的孩子,你就该承担起养育他的责任。即使存在一定的偏爱,也要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父母的爱是在的。

如果做不到,就尽量只生一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