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打开微信,开屏图案就是一个人站在月球上,背后是地球,相信每一个使用微信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感叹宇宙的浩瀚,地球的美丽,人类的渺小。

然而在我们看来十分美好的图片,在宇航员的眼里是十分可怕的存在。宇航员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其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远超于常人。

能让他们都感到害怕的东西,想必普通人是肯定承受不住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能让经验丰富的宇航员感到畏惧?答案恰恰是我们最爱的地球,令登月宇航员害怕的是从月球上回看地球。

当然,普通人不用担心这份恐惧,因为我们感受不到,人类历史上目前只有12个人登上过月球,这份感受仅限于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月宇航员

地球的卫星

在人类发射人造卫星之前的45亿年时间里,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后来为了区分,它被定义为天然卫星。月球的体积在整个太阳系的自然卫星里排名第五位。

直径约为3476公里,只有地球的约五分之一,约地球十分之一的质量,加上二者之间相距38万公里,从地球上看月球,它就像一块圆盘。

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明月是月球反射太阳光产生的,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会有遮挡月球太阳光的时候,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月球的盈亏变化

古代的人们不知道这个自然现象,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于是有了“天狗食月”的传说。月球虽然只是一颗卫星,但是对地球的影响是仅次于太阳的。

地球原本的自转速度非常快,昼夜更替频繁,而那个时候地球的公转周期又长,可能一年有4、500天。是月球的引力牵引着地球,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

大约每一百年慢1至2毫秒,经过亿万年的减速,有了我们今天的24小时制,地球才变得适合人类居住,想象一下如果地球像木星一样一天就10个小时,这生活还怎么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球模拟图

除了降低地球的自转速度,月球还影响着地球上的潮汐。潮汐是一种海水周期性涨落的自然现象,古人称早上为潮,晚上为汐。

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引力,由于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距离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潮汐对整个生命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一种假说就是,动植物登陆不是主动的,是因为涨潮将其送至了陆地,在随后的适应中进化出了陆生动植物。

月球与潮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这就出现了“潮汐锁定”,即月球与地球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我们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一个面,而月球也只能看见地球的一个面。

月球的潮汐锁定已经形成了上亿年,它和地球就这样相看两不厌。随着人类天文学的兴起,月球成为了人们首要观察的目标。

然而潮汐锁定增加了天文学家们观察的脚步,1957年,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人们对月球的背面充满了好奇。

潮汐锁定示意图

探索月球

1959年,苏联将“月球1号”探月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人类正式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也第一次清楚看到了月球背面的面貌。

在过去40多亿年的历史中,月球替地球阻挡了多次陨石撞击,背面全是坑坑洼洼的陨石撞击痕迹。1961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

随后有12名宇航员陆续到来,月球也成为宇宙中唯一一颗有人类登陆的地外星体。一系列对月球的探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过去关于月球的身世就有无数的猜测,其中最有名的假说是由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提出的太平洋故乡论。

乔治·达尔文是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的儿子,他在1898年提出,月球是由一次撞击从地球身上分离出来的,这个撞击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人类登上月球后,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样本,经过分析,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在30到42亿年,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为38亿年,太平洋海底的岩石比这些都要年轻。

月球撞击的大坑可能就是太平洋(太平洋故乡论)

并且太平洋只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一个时期,早在30多亿年前根本就不存在,地球的陆地分久必合必分,从地球历史来看,没有永久的海洋。

通过比对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成分,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岩石中既存在与地球相同的元素,又存在地球没有的,很像地球与某个其他星体的融合体,于是诞生了一个新的学说——撞击说

在太阳系刚形成时是一片混沌,里面充斥着大量刚诞生的星体,它们互相之间会发生碰撞。早期的地球就遇上了这么一颗小天体,撞击过程中,小星体被撞毁,碎片飞溅到太空中。

星体撞击模拟图

地球也被撞碎一部分,二者的碎片在地球的引力下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早期的月球。这也就能解释,地月的岩石“基因”有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地方。

不过在那个时候,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登月的宇航员们,能在另一个星球上活动让全世界人民激动和好奇。

大家都想知道在月球上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种什么感觉,一定很感慨吧。但是宇航员们的回答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他们回答:自己会害怕。

行星撞击地球模拟图

巨物恐惧症

国外有一部纪录片,假设月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互换位置,从地球上看会是怎样的景色?起初将月球换成水星、金星和火星的时候,观众们都觉得有趣。

可当换成木星后,很大一部分观众出现了生理不适,感到压抑,头晕和恐惧,他们纷纷向电视台反映这太可怕了。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其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尤其是它的那枚大红斑,从地球上看像一只巨大的眼睛直视人类,观众们的不适叫做巨物恐惧症。

人类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大脑,这为人类带来了远超其他动物的思考能力,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感知。所有生物对未知都有恐惧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球上看木星

但人类在恐惧的同时还伴随着自身的想象在里面,因为人类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木星,突然将它拉近到只有38万公里,这样的视觉冲击太过强烈。

人类本能地会在这种冲击下分泌肾上腺素,这就导致思维和情感异常活跃,恐惧应运而生,因此就出现了生理反应。

同理,地球的体积是月球的8倍左右,从月球上看地球硕大无比,加之地球色彩鲜艳,蔚蓝色在黝黑的太空中十分突出,宇航员因此出现了巨物恐惧症。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宇航员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个时候神经是紧绷的,所以肾上腺素含量很高,也就不难怪看见地球出现恐惧感了。

月球上看到的太阳也非常庞大

孤独的宇航员

宇航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选拔和训练,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宇航员强化生理指标,还需要锻炼心理素质。人类探索太空最活跃的时期正值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

双方都在追赶速度,导致航天技术的使用周期被压缩,许多新技术立马就要投入使用,这其中也充满了未知,并且每一次飞行都带有特殊的意义,宇航员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压力。

太空环境十分艰苦,正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可以高达上千摄氏度,背对太阳的一面会降至零下100多度冰红两重天之下还有超强的辐射。

宇航员登月模拟图

为了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宇航服必须隔绝高温、低温和辐射,一身宇航服的重量就超过了100斤。虽然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可穿上之后活动不方便,一场任务下来宇航员的体能消耗十分严重。

前往月球的航天员首先要经历长时间的飞行,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万公里,这个过程中最快需要2天,而月球上是真空环境。

即使同伴在身边也必须通过无线电交流,月球荒凉一片,目及范围内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抬头看太空,看大蔚蓝色的星球数倍自己之大,压迫感随之而来。

宇航员再厉害,他们终究是人类,会具有人类的感情,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对巨大的地球生出恐惧。可能唯一的欣慰就是,能在月球上看见地球自转,从新的角度丈量这颗蔚蓝色的星球。

中国三位宇航员顺利回来

倒下的宇航员

1971年7月,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詹姆斯·艾尔文乘坐阿波罗15号成功到达月球,成为了历史上第七和第八位登上月球的航天员。

他们这次除了按照惯例探索月球收集月球表面岩石土壤外,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物品,一座高约8.5厘米的铝制宇航员雕塑。

这是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伊东克为此前牺牲的14位航天员专门设计的,旁边还有一块纪念碑,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其中还有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他在一次训练过程中因飞机失事牺牲。

月球上唯一一件艺术品

这件艺术品的名字叫做“倒下的宇航员”,被安置在月球的哈德雷山上,不发生意外的话,将永远停留在那里。然而牺牲并没有就此停止。

在随后的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中,共有14名航天员殉职,截至2021年,共有22名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的途中牺牲,此外还有训练过程中牺牲的航天员。

当宇航员在月球上仰望星空看到地球的时候,心里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这些同僚,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对生命的敬畏此刻超越了38万公里的距离,超越了国别的限制,在地球的注视下,此刻他们的心是相连的。

关于孤独的宇航员的艺术品

结语

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那一刻说自己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而人类通往太空的路,正是这些一小步累积而来,积跬步以至千里,人类做到了。

在这其中付出巨大代价的,便是这些前赴后继的宇航员们。所以当他们在38万公里之外眺望地球感到害怕时,请允许他们表达脆弱,因为别忘了他们也是人类,有人类的弱点和软肋。

宇航员对于未知的事物和巨大的星体会产生恐惧,就如我们在地球上看见巨物害怕是一样的,况且他们面临的是比地球恶劣数百倍的太空环境。我们没有办法为宇航员做太多,只能在38万公里外的地球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美国的登月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