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时报》11月22日文章,原题:美中“竞争”将如何导致两国走向灾难 拜登就职4个月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就宣称,美国之前的对华接触策略已结束,接下来的主导模式将是竞争。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称,中国想取代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但他们都没说未来美中“竞争”是什么样子,以及什么才能防止竞争变成暴力。倘若没受到任何共同利益感的牵制,这场竞争就会加剧并导致战争,美中都将因此遭受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全世界也是如此。

鉴于每年大约有3.4万亿美元的贸易途经南海——相当于全球海上贸易的1/5至1/3,且美中两国都有能力对对方的金融体系发动网络攻击,冲突的冲击波将迅速席卷全球经济。从军事上看,冲突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中国已获得一系列先进的战机、军舰、潜艇和网络战争系统,所有这些都可服务于一个目的:防止美国(在南海)投射军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就算美军能突破这些“堡垒”,仅几小时内的损失也将超过美国自越战以来遭受的所有战争损失。中国亦将承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坐拥在家门口作战的优势,而美国将在距本土数千英里的地方打仗。若这场战争失控且核武器被投入使用,局势将变得不可想象。所有这些,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美国两党将中国视为“国家安全最大威胁”的共识。

对美中之间日益激烈竞争的流行描述,充斥着抽象术语:不对称(战略)、可靠联盟、反介入区域拒止……难免让人以为被讨论的是围棋或国际象棋赛事。奇怪的是,在这些被“净化过”的分析中,战争造成的伤亡代价竟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双方继续开展口水仗并相互炫耀武力。但这种姿态和亮肌肉行为还能持续多久?若双方都因缺乏信任而抱有最坏打算,那就将面临战争风险。

若美国民众选出的那些代表能花一些时间,向民众解释清楚与中国开战到底意味着什么,那美国人还会愿意为台湾问题而冒对华交战的风险吗?

美中双方或许都认为自己将占据上风。但那种胜利会是什么样子,是否值得为之付出那些代价?(作者为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拉詹·梅农,崔晓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