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已经是公认的一大错了。

街亭一失,把诸葛亮完全放在了险境之中,要不是诸葛亮空城计玩得好,出师之仗就完了。不过,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太有名了。一般的影视作品,想表现这个场景,效果还真的不是很好。但是说书艺人和各大剧种里的《空城计》却都是极其的有意思。特别是戏曲之中,《空城计》往往都是一大段地唱,而且每个剧种里,都几乎是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京剧中的《空城计》,历来都是经典唱段。而且各个流派,各有千秋。顺便说一件我刚开始听京剧时的一个笑话,常发现唱段的名字写的是《失空斩》,但却怎么都不明白。过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合着就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个的合称。

诸葛亮历来都备受尊崇,我们在成都的武侯祠能够看到很多的著名对联: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而毛主席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则是清朝学者赵藩所作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而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主席则认为错应该在诸葛亮。

他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轻易的分散兵力、委责于人实在没有意思。甚是言简意赅地说:“初战亮宜自临阵。”另外,毛主席还认为诸葛亮《隆中对》也不对,还认为赤壁之战,诸葛亮就没什么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毛主席,难道就完全看不上诸葛亮吗?倒还真不是。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主席在《讲堂录》里就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毛主席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技巧。

1930年夏天,毛主席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鼓动工作时,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战胜夏侯渊。但是,智谋高超的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立下军令状: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则甘受军法。他说,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用不着使用“激将法”。但是,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

毛主席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说诸葛亮的故事,教育他们重视学习文化和历史,并对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给予充分的肯定。1955年元旦,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身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处理民族关系的艺术。他对诸葛亮的“七擒七纵”非常赞赏,并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好方法。

能看得出来,毛主席还在一直坚持着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毛主席的相关东西看多了,真的不得不佩服他,超绝的辩证法思维能力。